标杆之鉴丨有一种境界叫“北京协和医院”
我国医界,有一种境界叫做“北京协和医院”。九十七年来,一代代协和人秉持协和精神,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创造了诸多辉煌,也造就了如雷贯耳的协和之名。作为中国最好的医院,“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九年蝉联第一,北京协和医院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使命,追求“协和境界”从未停歇。
3月27日,由健康界、北京协和医院主办,昆明积大制药特别支持的2019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北京协和医院专场隆重召开,医界同仁齐聚,共同领略协和的历史底蕴,探讨学科建设之道。多个北京协和医院的“金牌科室”就学科建设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多位科室主任、职能处室负责人全面介绍了在“建设六大体系”发展建设下所面临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成绩。
会议首先播放了《赵玉沛院长在百年协和倒计时1000天启动仪式上的讲话》,这是本视频第一次完整、公开的对外播放。赵院长的讲话直面协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让与会者了解了面向“百年协和”的关键历史节点,协和人要做什么,又要怎么做。
朱兰——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妇科中心主任
朱兰: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全国闻名的协和妇产科,是依靠什么建立了权威地位?林巧稚、宋鸿钊、吴葆桢、郎景和……一代代妇产科人缔造了协和妇产科的辉煌历史。而在目前“面向百年协和,建设六大体系”的要求下,协和普通妇产科要跟进国际前沿,开展新技术,占领国内制高点,强化协和在全国的领军位置,牵头制定指南和共识,加强以临床为中心的科研创新,开展广泛的强强合作,在人才培养、精细化管理和党建文化建设上齐发力,落实“待病人如亲人,待员工如家人”的办院理念。
黄宇光——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
黄宇光:发挥枢纽平台科室的作用
就现代医学发展而言,麻醉已成为刚需,协和麻醉科不仅要在院内发挥平台科室的枢纽作用,更要承担更多的行业责任,做麻醉医疗安全引领者、临床规范制定者。但目前我国临床麻醉却面临刚需逐年增加,专业人才不足的困境。值得庆幸的是,在政策和制度的双重支持下,麻醉迎来了春天。在此基础上,协和麻醉科又通过绩效改革,将临床胜任力与绩效分配挂钩;建立协和麻醉学系规培联盟,承担起更多的人才培养重任;在无痛分娩等重点领域发挥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的科研创新,加强党的领导,在思想引领和文化建设方面践行办院理念。
朱华栋——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
朱华栋:做协和的“特种兵”。
目前协和急诊科在“六大体系建设”上短板是医疗安全意识,为此急诊科进行了三年规划,提升医疗安全意识,减少医疗 纠纷;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并保持通畅;同时建立以病人为导向的诊疗流程;开展前沿的急危重症抢救技术;以复苏、休克、急性感染、急性肺损伤作为重点科研方向,以临床科研为主,临床和基础相结合。朱主任表示,目前国内非急诊患者挂号急诊科的情况仍比较普遍,急诊医生仍“供不应求”,但协和急诊科仍然要从自身出发,严格要求,建立的制度不能只挂在墙上,要坚决贯彻执行,全员参与医疗质控。依据岗位制定区域和个人的量化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于康——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兼健康医学系主任
于康:建立大临床营养概念,形成科内、院内、院外的联动体系
协和的临床营养科将紧紧围绕病人的营养需求,对病房实行全程化营养管理,选择重点病房,建立包括营养筛查、营养评定、医院膳食、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肠外营养、出院后家庭营养等在内的规范完整的临床营养诊疗模式。同时建立临床营养减重门诊、围孕期营养门诊、大样本数据库、护士的PICC护理门诊、MDT制度等。在食堂管理方面,为后勤营养食堂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和监管,制定12个大方面的监管项目。今年还将实行APP手机自动订餐系统升级,将患者定餐情况、营养量变化情况、调整情况直观呈现,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化、个体化的营养膳食供给服务。同时临床营养科还整合组建四大科研平台,借助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所在地的优势,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学合作,推动临床营养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夏维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夏维波:如何做一个病人信任的科室?
协和内分泌科在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将细分亚专业,每个亚专业组都合理的分布专家力量,引导亚专业之间协作,形成院内MDT的主要力量,为新技术发展提供帮助。同时,内分泌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医疗随访体系、疑难重症诊疗平台、临床转化科研平台、精细化管理平台,共享资源,对院内、院外开放课题;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效果,促成学科的发展,保障医疗安全,切实为患者解决问题。夏主任说:“我们的目标就是一句话,‘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协和就是要做这一点,如果还争抢着看普通的糖尿病、甲亢,那协和的内分泌科就不能称之为协和内分泌科,我们一定是要看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梅丹——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教研室主任
梅丹:守护用药安全,我们一直在路上
梅丹主任从药师角度分享了用药安全的“协和经验”,提出了药师要以关注药品全程风险为职责,不仅针对新药评审,更要对已经成熟的药品着重关注质量。目前,协和也面临着生化药品、生物类似药、仿制药等用药安全的挑战。协和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用药管理的可靠性,依靠高风险药品警示系统、自动药柜、扫码给药等手段,在药品管理、处方识别等方面构建全程化用药安全系统。同时梅丹主任表示:药品质量是药剂科需要把住的一关,但提供后续的临床药学服务也是药师的职责,药师在医疗团队中发挥药师的专业技术作用。
王怡——北京协和医院病案科主任
王怡:“协和病案”背后的故事
病案是“协和三宝”之一,从1921建院之初就严格管理至今,这背后记录着协和的历史,也藏着协和长盛不衰、屡创辉煌的秘密。实习医生进入临床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写病案,这是秉承协和精神的基本功。而回顾历史,许多大师的成长之路上,扎实认真的病案记录几乎成为共通的特点。
如今的协和,仍把病历书写和三基三严、临床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个性化分析、贴近临床、强调逻辑性、鼓励查阅文献图文并茂、奖励优秀五个方面为病历内涵质量抓手。资深临床专家主抓内涵质量,科主任定期检查,自查结果与绩效挂钩,构建以病历内涵质控为核心、三级质控为架构的全程病历质量管理体系,还通过多种形式的系列病历书写培训课程,提高病历内涵质量。通过上述措施,病历内涵质量优良率从专家质控初期的66.38%提高至94.06%。
李莉——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常务副主任
李莉:护理建设的协和模式
护理学科在传统医疗体系当中往往被忽视,那么协和的护理学科是什么样的?协和护理以学科建设为发展根本,以解决疑难重症问题、拓展培养领域、加大培养数量、发挥专科护士及带头人作用为己任,大力发展“专科护理”,建立了艾滋病专科、血友病专科、重症护理专科、静脉治疗专科等多个专科护理小组。同时以临床教学改革为基础,实施护士分层次、分专科培训;以科研为龙头,坚持临床导向;以长效人才培养为重点,以责任管理为关键,以文化认同为保障,以此为基础,协和“专科护理”建设项目近5年已发表核心期刊/SCI论文900余篇。协和的护理人,有近百人在中华护理学会和北京护理学会承担着重要的学术职务。
尹佳——北京协和医院变态(过敏)反应科教研室主任
尹佳:协和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
协和的变态(过敏)反应科,从建立之初就寻找中国特色过敏原,为形成中国特色过敏性疾病特异性诊疗体系打下基础,为了精确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几代协和人研发、改进过敏原制剂,获得多项专利,也得到了很好的临床转化。此后的协和变态反应科,先后建立9种过敏原制剂原材料及成品质量标准;建立各种过敏原sIgE抗体血清库、过敏原库,制定了本领域的“金标准”。2019年协和过敏原特殊医院制剂回归医院,改为可以全国调剂的模式,造福全国百姓。但面对仍然过少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制剂,协和变态反应科仍然坚持立足本土,做对中国患者有益的临床研究;重视应用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依据本国数据,做符合中国国情的疾病诊疗指南,切实担负起国家领军医院的责任。
会后,与会代表们参观了北京协和医院的院史馆、病历展、门诊楼和检验科,直观感受了协和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切实了解了协和的创新与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