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1天出院 费用节省20%!川大华西医院胸外科是怎么做到的
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2019年深入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对首批日间手术的43个病种完成诊疗规范,同时要研究确定第二批日间手术的病种。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传来好消息。该院胸外科车国卫教授联合麻醉手术中心及日间手术中心于6月19日至7月19日期间,成功完成了5例微创胸科肺手术,包括肺肿块楔形切除、肺段切除、淋巴结采样或清扫,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这标志着,在严格控制适应证的情况下,部分肺手术日间化成为现实。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推动胸科部分肺手术日间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是国内加速康复外科最早践行中心之一,作为这次胸科肺日间手术主刀的车国卫教授,为了向健康界全面分享手术过程,在忙完一天临床工作之后连夜准备材料。
“这5例手术已经开展有一个多月了。”为让胸科日间手术能够顺利开展,车教授与日间手术中心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探索流程及组建多学科团队、向医院申请伦理备案,成立由日间手术中心、麻醉科、手术室、疼痛科、康复科、胸外科、营养科7个科室组成的虚拟团队并研究手术方案。
“基于胸科微创技术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充分应用,我们认为部分肺癌患者(肿块小于3cm,年龄小于45岁,无严重伴发疾病)可以进行日间手术。”显然车教授他们的想法实现了,并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善,胸科日间手术的开展已逐渐成熟。
“日间手术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融合很重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马洪升教授发表了同样的看法,完善术后复苏保障、充分镇痛,以及成熟的术后肺康复技术支持是胸外科日间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要素。
胸科日间手术现场
多学科团队协作是成功秘诀
胸科手术成功日间化,离不开“医、护、麻”等相关科室的全力合作。“虚拟团队在日间手术整个围手术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分工又协作,不仅提高和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更是为患者提供了便捷服务。”车教授介绍,这个团队通过微信群等方式了解患者情况,然后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例如麻醉科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康复科针对患者围手术期、术前、术后情况制定康复方案;疼痛科会给患者充分镇痛,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营养科为患者搭配术前术后餐饮,直到患者第二天出院。患者无需离开病房,这些服务就会主动“走”到跟前。
主刀医生负责手术、把握适应证、术前谈话、手术记录;病房医生负责病例书写、术前术后医嘱及术后观察、出院评估;日间手术中心负责给患者预约、排程和随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过去做一个肺癌手术需要住院几天,现在病人住院1天就可以出院了。”马教授如是说。
减少医疗干预,增加医疗服务是原则
相对常规手术,胸科日间手术以微创手术为主,手术方案也有进一步优化。
“我们主要的原则就是减少医疗干预,增加医疗服务。”车教授告诉我们具体有以下几点:
1.减少各种管道的应用,不使用尿管,引流管道尽量变细。对于不安插尿管的患者,为了避免术后发生危险,术前建议排空尿液。护士也会随时关注患者膀胱情况,如果出现尿潴留马上采取热敷、诱导处理,并尽量让患者自行排尿。
2.控制麻醉液体,合理使用抗生素。
3.做好镇痛工作,尽量减少阿片类药物应用,优先选择使用副反应小且效果好的药物。
4.减少不必要的监护。车教授提出了三个按需:按需提供服务,按需调整医疗干预,按需给病人检查。
“术前精准评估、术中合理优化、术后按需服务。”车教授说这是胸科日间手术与常规手术方案的不同。
与此同时,营养科还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了专业化管理,例如术前给患者喝糖水,术后两小时为患者准备开胃汤,帮助患者胃肠功能快速恢复,改善头晕症状,并且为患者定制餐食。
营养科建立的胸科日间手术患者饮食管理群
为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通常医生都会给术后患者安插各种监测设备、电极片和各种管道。“我们不把患者‘捆’在床上。”车教授团队奇思妙想优化服务,让护士每隔两个小时对患者的血压和饱和度进行测量,给予患者更多方便和自由。
制定相应制度确保手术质量是前提
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是胸科日间手术开展的前提。胸科日间手术无论对患者还是医生都具有严格要求,制定了不同的准入制度。
“肺结核、肺支气管扩张症等良性肺部疾病不适合日间手术,我们主要针对早期肺癌患者。”车教授告诉健康界,肺部肿块小于3公分、年龄小于45岁、无严重合并疾病的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均符合日间手术准入标准。
“保证患者安全,制定应急预案(专人负责、绿色通道)、建立转诊渠道是开展胸科日间手术必须遵循的原则。”车教授认为这样能最大程度的控制风险,减少并发症(术后出血、肺栓塞、气胸)的发生。日间手术开展当中一旦发现病情复杂,可即刻转为正常手术。
手术医生的准入原则包括:主刀医生必须是高年资质医师;独立完成该种手术量在150例以上;技术精湛,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成熟的医疗平台及完善的延伸服务是条件
医院有一个成熟的日间手术中心也是开展胸科日间手术的必要条件。
华西医院的日间手术中心开展日间手术已经有10年的丰富经验了,早在2015年,他们的年手术量就达到了16268台,中心配备及运行模式早已成熟。
马教授告诉健康界,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连续三年开展的三四级手术占60%以上,微创介入手术是大型医院今后开展日间手术的发展方向,而胸科手术日间化的实现将带动其它学科领域不断地向日间手术模式转变。
因日间手术具有短平快的模式特点,出院后的延续服务是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实现快速康复的重要举措。华西医院是首家以护理为主导开展的日间手术延伸服务,他们建立了追踪随访制度,出院后由专人对术后患者进行电话随访,通过QQ、微信、互联网信息平台在线沟通,时刻关注患者术后的康复情况,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有效保障,而且还加强了患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
他们还与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系统的转诊合作,实现病人随访信息无缝对接。外地患者可就近到社区医院进行诊治,避免了舟车劳顿。并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实现患者手术在医院,康复在基层。
日间手术医院-社区协作网
患者医院实现双赢
车教授指出,胸科日间手术的开展,不仅方便了患者就医、节约了患者费用,最重要的是能够让患者迅速回归社会和生活,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胸科日间手术的兴起标志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真正实现。”减少医疗干预,增加医疗服务,让患者体会到人性化的医疗,车教授认为这就是推行日间手术的意义所在。他希望胸科日间手术的实现,能够促进患者在家庭医生、社区医生、专科医生之间合理流动,改善医疗服务,发挥各级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用。
马教授介绍,进行日间手术的患者,总费用比普通手术至少要降低20%。患者的就医感受度提高了,日间手术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日间手术的推行还有利于紧张的医疗资源最大化,为更多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真正惠及患者。
【专家简介】
车国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专委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康复专委会呼吸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肺康复专业委员会付会长,中国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及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胸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常委,成都康复医学会肺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委员及医促会和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胸外科学组组长,中国肺癌杂志和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常务编委。
马洪升,消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主任,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副秘书长,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卫生服务成本与价格专委会常委,四川省医学会日间手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日间手术医师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日间手术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预防医学会慢病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