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 | 孙发:把贵州省医打造成一流智慧医院
新“官”上任三把火。
贵州省人民医院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拥有开放床位3000张,设有61个临床及医技科室,2018年院本部门急诊量超200万。不管是规模还是技术实力,在贵州省都数一数二,在医联体建设、医疗扶贫等方面颇有建树。
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存在区域差异,贵州省人民医院与国内顶级医院仍有较大差距,医院仅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国内多个知名医院排行榜前100名里都没有它的名字。
面对这样的局面,医院应如何发展?
一年前,贵州省人民医院迎来了新任院长孙发。对于医院一年来的发展,他评价“按部就班,稳中求进”。一年来,孙发在延续医院既有发展战略的基础上,一面改善对外医疗服务,一面抓内部作风整顿,“用一两年时间,加强医院规范化管理”的成效逐渐显现。
孙发显然并不满足于此,他把目光瞄向了更远方——把贵州省人民医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智慧医院。
对外:力推预住院服务
2018年8月,孙发刚一上任,就主导开展“预住院”服务模式。
所谓“预住院”服务模式,是指在门诊就诊的患者经医生诊查确认需住院手术治疗,但病房暂无床位时,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医院先为其办理预住院手续,病区医生、护士为其做入院前准备,并完成入院相关检查,患者在等待检查结果的同时,病区腾出床位安排患者正式入院,进入手术治疗流程。患者预住院期间,医院不收取床位费、护理费等费用,交纳的住院预交金及发生的检查费用,一并转入正式住院账单,出院结账时多退少补。
项目启动时,孙发召集医保、科教(信息)、医务、护理、财务、门诊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召开专门协调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规定工作时限。历经五周,医保处与科教处信息科密切协作,完成“预住院”服务流程设计、系统开发和医务人员培训工作,于2018年10月8日在乳腺外科和小儿外科试点运行。其后,逐渐在全院推开。
实施“预住院”以来,医院多项运行指标向好。
截至项目实施两个半月后的2018年12月23日,贵州省人民医院累计办理预住院1458人次,收治预住院患者较多的乳腺外科,与2017年同期相比,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1.9天,降幅达26.8%;情况类似的眼科,患者住院均次费用降低732.57元,降幅达7.56%。
在接受健康界采访的2019年7月18日,孙发介绍,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平均住院日降低了近1天,累计办理预住院超1万人次,此前一周,共有681人次办理预住院。可以预见,医院的预住院人次仍将持续增加。
对于预住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孙发显然是满意的,但他更看重的是这项工作给患者带来的便利:“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一床难求’的状况,使其得到及时治疗,还有效缩短了他们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谈及实施预住院服务模式的经验,孙发介绍,首先要和医保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因为预住院期间的费用需要转入住院费,需要得到医保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其次,在项目开展时要循序渐进,先从容易推行的科室进行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开。
对内:开展作风整顿
在实施预住院服务提升患者获得感的同时,孙发和贵州省人民医院领导班子在内部开展了作风整顿,内外兼修。
2018年10月9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启动“百日作风整顿”活动。主要针对决策部署落实不力、履职不到位缺乏担当、作风散漫服务意识不强、调研不够决策不科学、会风会纪不严肃等问题进行整改。
孙发举例,医院要求员工不留胡须、不戴夸张首饰、不穿短裤及破洞裤,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作为医院工作人员,需要让患者和家属觉得你的行为是庄重的,这样他们才会信任你”。
90后大都个性较强,他们会有抵触情绪吗?“不会,我们只要求八小时上班时间内遵守上述规则,之外的时间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
2018年10月9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召开“百日作风整顿”启动会
开展作风整顿,跟孙发“学院派”出身有关,此前他曾任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在学校里,为人师表,仪表很重要,“我希望每个人站出来都是顶天立地的”。他强调,这个活动不是在“搞运动”,是希望借此改变员工的工作作风。
对于活动效果,贵州省人民医院《2019年元旦献辞》如此描述:开展百日作风整顿系列活动以来,员工面貌焕然一新、作风明显好转,病人就医感受、就医环境大幅改善,在新时代实现了新作为、展现了新气象……
另一方面,孙发广开言路,开展“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为省医建言”问卷调查,向所有医院员工征集医院发展的意见和建议。该活动共收到建议1000多条,涉及医、教、研等各个方面,“为以后医院一系列的整改做了准备”。
致远:打造智慧医院样板
问题导向,是医院改革的有效路径。但要想医院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长远布局。
孙发选择信息技术作为杠杆。
“互联网+智慧医疗”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19年5月13日,贵州省人民医院与中国电信贵州分公司及华为公司签署“互联网+智慧医疗”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了“智慧医疗创新中心”揭牌仪式。旨在通过此次强强联合,创新更多远程医疗模式,包括在原有的远程会诊基础上,开展远程双向转诊、复诊及远程急救指导等。并借助智慧医疗体系,引入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让群众在基层的医疗机构里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孙发没有局限于具体的业务,他更看重的是,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可以给医院带来思维模式的转变,进而推动医院发展。他更大的雄心是,把贵州省人民医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智慧医院。
之所以敢放如此豪言,源于孙发此前积累的成功经验。
当时在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主管教学的孙发牵头建立了一个“智慧型”临床技能中心,中心包括自主在线训练平台,虚实结合智能一体化教室,VR、AR解剖教学,无菌操作教学等。
“临床技能中心局部做到了行程性评价。”孙发解释,一名学生从入学到五年后毕业的技能操作成绩,中心可以做到全程评价。中心还实现了学习的在线化、游戏化,学习任务可以发到每名学生的手机上,大家各自操作,互不影响;消毒、穿刺、拔针、注水相当于游戏里的一个个关卡,只有过了前一关,后一关才会开启。此外,系统还可以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管理者通过后台可以看到某个班级的哪些环节相对较弱,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贵州医科大学临床技能中心的创新实践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院校纷纷前往取经。2017年全国医学现代教育技术学术会议之所以能在贵州医科大学举行,与临床技能中心的成功不无关联。“贵州医科大学一直想建立一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西南地区一流的学科,我觉得临床技能中心做到了。”回首过往,孙发仍难掩自豪。
尝到信息技术带来“甜头”的孙发,希望能把贵州省人民医院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智慧医院。为此,他请来贵州医科大学临床技能中心时的合作伙伴俞思伟博士和贵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贺松博士,成立智慧医院办公室,“希望他们两位能带动我们医院的信息化发展”。
在孙发的规划里,信息化将助力并贯穿贵州省人民医院内部管理、医联体管理,并将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西部中心进行对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贵州省人民医院计划一期投入数千万元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整体改造。在区域医疗方面,在远程医疗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工作,可以与医联体单位开展远程影像、远程病理等业务。医院希望在医联体内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筹下,联通市域、省域的医疗健康数据,以便进行数据挖掘和利用。
孙发举例,经过对数据的清洗、挖掘和分析,可以开展智能诊断,比如输入“头”“痛”加上年龄以及其他关键词,系统会根据不同区域的疾病谱推荐可能的疾病,遵义是流行性出血热,六盘水是伤寒,贵阳是感冒……“这种‘傻瓜医生’可以在两方面发挥价值,一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一是辅助医学教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