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工具之思维导图 | 护理质量管理之光
护理工作细致、繁杂,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将繁多的信息归纳和提炼成一个树枝状结构图,将信息“可视化”“系统化”,目前该工具不管在护理教学还是在临床疾病护理上都有运用。
定义
思维导图(TheMindMap),又叫心智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由英国记忆大师TonyBuzan在对脑神经生理科学实践的研究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是一种新型的记笔记方式,也可称为一种思考策略、思考方法、思考工具。
作为一种结构性很强的思维工具,它最早的用途是用来帮助“学困生”化解学习障碍,后来被教育界、工商界、法律界等领域的精英群体,用来提升个人及组织的学习效能及创新思维能力,目前主要用于辅助人们记忆、学习、思考和理解等。
思维导图由关键词和引导线构成,呈现出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层级结构,一般流程为:写下关键词——以关键词为核心以“树形”扩张的方式分出一级分支,一级分支再分出二级分支,以此类推,从而将个人思考或记忆的过程“图像化”“可视化”,让各种信息更有层次性,既便于碎片化资料的整理,也有利于对知识架构的整体把握。
当思维导图完成后,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不断完善、弥补、修缮,最终保证整体思维的不断形成,形式一种清晰、完整、牢固、持久的记忆。
随着思维导图在各个领域的使用,如今也产生了许多制作思维导图的简便工具,如m、mindmaster、Xmind等,可帮助使用人员迅速作图,提升效率。
历史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大师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在1999年以前,一直被理解为一种“导读图鉴”“导游图”“教学板图”。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思维导图,最早应出现在《学习革命》一书中,而后《BBC托尼·博赞智力丛书》的出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思维导图的制作与应用。
20世纪80年代,思维导图开始传入中国,当初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学习障碍,随后被用于工商界(特别是企业培训领域)和学科教学。
2000年王功玲第1次在《黑龙江科技信息》上介绍了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和制作程序,并将导图的笔记方法应用于教案编写以及课堂教学。2006年,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领域的使用上爆发了一个小高潮,但由于东尼·博赞(TonyBuzan)版的思维导图过度重视自由联想,与学科教学结构化和深度化的特征不符,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刘濯源对其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学科思维导图”的概念。
和最初的“思维导图”强调发散性思维不同,“学科思维导图”嫁接了概念图、知识树、问题树等图示方法,更重视结构化思考,强调各层级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目前惯称的“思维导图”即涵盖“学科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医院管理领域主要用于护理工作中,21世纪初开始用于护士长管理工作的梳理、护理岗位职责的展现和护理临床教育等领域,后来开始逐步用于患者的入院宣教、健康管理、心理健康护理、康复训练及术后护理等方面。
热点
随着思维导图概念的不断传播及其制作的便利化,思维导图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早期主要集中在患者端的入院宣教、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目前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热点一:护理教学
从知网搜索的资料来看,国内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也是如此。根据2019年发布的文献资料,相关于思维导图在护理教学应用的相关研究占比最大。目前思维导图在护理的临床教学和学院教学均有涉及,其中主要集中在内科护理方面,且有众多学院和医院开始关注思维导图应用于护理教学的具体效果。
2019年1月-9月思维导图与“护理教学”相关研究一览
数据来源:健康界根据知网整理
热点二:术后护理
当前思维导图在许多疾病治疗的术后护理应用较多,特别集中应用于乳腺癌、前列腺增生症等的术后护理中,用于预防并发症。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管护师王莉莉等将思维导图运用在乳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中,发现此举方便护士全面评估、分析病情、准确判断出乳腺癌并发症的发生,并针对不同的并发症,实施目标明确的对症处理,既强化了护士主动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隐形知识的可视化,便于护士准确把握护理工作的重点与方向,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思维导图
数据来源:《思维导图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
2019年1月-9月思维导图与“术后护理”相关研究一览
数据来源:健康界根据知网整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