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总医院:我们已为改制做好准备

2019
11/01

+
分享
评论
相海泉 / 健康界
A-
A+
大庆油田总医院面临的问题,是所有企业医院的共同问题。

链条转动,“磕头机”一上一下,日夜不息。随着“铁人精神”的广泛传播,大庆油田早已成为黑龙江大庆市的城市名片。

背靠大庆油田,大庆油田总医院近十多年来发展迅速,已由当年“牛棚起家”的小医院,发展成为黑龙江省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曾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

大庆油田总医院站在了新起点

如今的大庆油田总医院,面临着与全国数以千计的企业医院同样的局面——完成企业办医疗机构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工作。

大庆油田总医院院长孙启玉告诉健康界,经过大庆市委市政府以及油田领导的斡旋,目前医院已经由市政接收。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毕竟涉及转制,很多东西需要适应和调整,前路未卜。但孙启玉很笃定:“我们已经准备好了。”这份信心,源自他和医院的未雨绸缪。

喜忧参半

作为一家企业医院的掌舵人,孙启玉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大庆油田的倾力支持,以及“铁人精神”浸润下员工的奉献精神。

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盖楼、买设备等投入多需医院自筹资金甚至贷款,能从政府获得的支持有限。而大庆油田总医院2010年建成的建筑面积达7.7万平方米、高20层的住院三部大楼,却没花一分钱。4亿元的设备购置费,油田更是一次性给到位。“医院的大型设备基本都更新了,为医院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这就是企业医院的好处。”孙启玉感概。

提及“铁人精神”,90后未必听说过。但在大庆,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它却早已融入人们的血液。

凡是碰到与集体荣誉相关的事情,大庆人往往会不计代价,全力以赴。因此,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大庆拿了很多。这种基因同样流淌在大庆油田总医院人的血液里。

2005年7月,大庆市林甸县境内发生5.1级地震。时任呼吸科主任的孙启玉出差归来已是午夜,听说发生地震后,他逆着车流从哈尔滨往大庆赶,赶到医院后,发现很多医护人员已经自发到医院转运住院患者。2014年10月晚,大庆新玛特商场发生砍人恶性事件,医护人员接到通知立即赶到医院,伤者送到医院之前,手术室已经做好准备。“(员工)平时可能不会说很多,但是一遇到事情,就会冲上去。”

“我们的医生从来不会抱怨工作累、挣得少,一般都会说‘我今天做了两个难度很大的手术’,有一点吹牛,有一点炫耀,”孙启玉笑着说,“这是好事,说明有荣誉感。”

大庆油田总医院院长孙启玉

正如硬币的两面,企业医院体制在给医院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大庆油田总医院既往施行“收支两条线”,医院所有收入上交油田,油田在年初给医院一笔工资、奖金总额以及部分设备折旧费,员工的收入和医院营收完全没有关系。医院在企业里属于“后勤中的后勤”,待遇较低。据孙启玉介绍,与同级公立医院相比,大庆油田总医院的待遇仅为前者的一半,而工作却繁重得多。

这种局面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员工积极性不高,用孙启玉的话说,是“内生动力较差”。

编制是另一个问题。不像市级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编制归市里,大庆油田总医院的编制指标跟着油田走。医院发展较快,而编制往往跟不上,有的主任已经做了五年,任命文件却还没有下来。

还有投入问题。近几年大庆油田效益不好,对医院的投入也在减少。2016年投入两亿元,但到了2017年降至4000万元,尚不能覆盖医院一年的折旧额。2019年,全年零补贴。

医院财务归油田统一管理,想做品牌宣传,但油田并没有这方面的预算……

“我们按照企业的方式管理,按照医院的方式运营,中间充满了矛盾和困难。”没有人、财、物权,给医院运营带来很多掣肘。

培养学习能力

体制困境,是历史遗留问题,但这并未影响大庆油田总医院过去多年的快速发展。

在2014年孙启玉担纲院长时,大庆油田总医院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医院的龙头,黑龙江西部最大医院。他把这种快速成长归功于,医院对员工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员工观念、思想的改造。促成这一局面的前两任院长,在他眼里是“神”一样的存在。

1999年,孙启玉被派到加拿大做了半年访问学者,学习当时非常时髦的睡眠呼吸监测,是医院第一个被派出国的医生。半年后,取得“真经”的孙启玉归来后很快在医院建起了睡眠中心,开展相关业务。2001年,孙启玉登上央视《健康之路》,做睡眠监测相关科普。节目播出后,引起轰动,甚至有海外患者向医院打电话咨询。之后,医院每年都会派两人到国外学习。“一个非教学、非主流的企业医院,能派人出国学习,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对于老院长的高瞻远瞩,孙启玉颇为感概。

“把人送出去,把项目带回来,开展相关业务,取得成效和影响,这是一个闭环,我们这几年派出国的专家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孙启玉认为,这不仅是开展了一项业务、使用了一项技术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思想、观念的转变”。

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被上任后的孙启玉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上文说过,浸润了“铁人精神”的大庆油田总医院的员工素来不缺奉献精神,但在另一方面,长期的体制影响也养成了他们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习能力?

孙启玉介绍,在几年前,医院安排讲座基本靠行政手段召集听众,即给各个部门下派任务:总支部带10人,医务处带15人……意识到这种局面不可持续的孙启玉,在一次参观华西医院时受到了启发。

他发现,华西医院只是讲座前在布告栏贴一张宣传海报,便问他们:你们这么搞,有人去吗?得到的答案是:场场爆满。孙启玉陷入沉思——如何让大家对学习产生兴趣?

孙启玉的做法是循序渐进。

他先从与专业无关的内容入手,把员工拉到院外,搞拓展训练,每次100人,做了很多场。每次开场,孙启玉都会出席讲话。大家的兴趣慢慢被培养了起来,医院趁热打铁,把讲座内容逐渐向专业倾斜,从团队建设,到中层干部管理,再到学术内容。慢慢地,医院再有讲座,不再用行政手段,孙启玉本人也不用出席,就像华西医院一样,只用一张海报,大家就会踊跃参与。员工的学习热情被彻底激发了出来。

主动学习的氛围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日渐浓厚

现在,除了医院组织的学习,各科室也在自发开展“小讲课”“小学习”——科室买些盒饭,利用午餐时间,讲一个课题,或者由出去参加学术会的人做一次分享。

除了内部学习,医院还鼓励医生进修和参会,鼓励他们去高校讲课。讲课费不多,大家热情不高。孙启玉就把讲课与职称晋升挂钩,一招激活了医生,他们开始积极申报教师资格。

孙启玉鼓励中层以上干部多参加学术会议,和全国同行“处朋友”。他任呼吸科主任的时候,很注重和相关协会领导交流,“他们有一些好的项目会交给你,慢慢科室就会发展起来了”。尝到“甜头”的孙启玉,在大庆油田总医院出台了一个“主任委员工程”,即如果有全国某学科的主任委员来医院,科主任一定要告诉他,他会去接待一下。“我可能也做不了什么,但要让人家感受到我们很重视,不能让人家挑理。”孙启玉说得很实在,“人家一句话,可能抵过你科室十年的发展。”

员工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大庆油田总医院作为“学习型医院”的典型,被写入黑龙江省委内参。

激发主任活力

上文提到的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是大庆油田总医院“员工关爱工程”的一部分。

2014年孙启玉上任时,提出了医院发展的“12421”战略。即实现一个目标:永葆龙江西部医疗行业第一;解决两个矛盾: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实施四个举措:患者优先工程、员工关爱工程、主任活力工程和科室发展工程;提供两个保证:党建和文化保证、机关和后勤保证;达到一个新常态。其中,四个举措是重中之重。

在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营造医院学习氛围的同时,孙启玉重视激发主任活力。在他看来,科室主任是科室发展的引领者,其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决定着专业发展的好坏,决定着员工的进步和医院的发展。

孙启玉发现,一般情况下,年轻主任带领的科室,会有很多科研产出,发表很多论文,科室人员也容易晋升;而年纪较大的科主任,相对就差很多。大庆油田总医院科室主任大都在50岁以上,多少有些“船到码头货到站”的思想,加上医院激励机制不够合理,他们积极性、主动性较欠缺。激发主任活力,在大庆油田总医院显得尤为必要。

孙启玉首先用“科室排名”做杠杆。

大庆油田总医院的科室排名,与上海申康的做法有些类似,只是后者是基于医院的排名。大庆油田总医院每年召开中层年终会时,会把各科室的运营指标、工作量指标、各项任务指标(如药占比、耗占比、床位周转率等)进行排名。排名材料放在会场外,参会的中层干部都可以看到。虽然没有末位淘汰制,但是“主任们是很有荣誉感的,排在后面的人心里一定会有触动,脸上也会挂不住”。

普外微创肿瘤外科的成立,在医院刮起了一阵新风

只用“荣誉感”刺激还不够,大庆油田总医院还利用生力军,放出“鲇鱼”搅动了科主任平静的“池塘”。

医院为一个年轻且有能力的博士单独成立了一个科室,“这在医院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该博士“有思想、有思路、有动力、有热情”,科室成立仅9个月,已经做得风风火火,全省闻名。“从科室结构上讲,本来没有必要分化出第五个普外科,但是从引领的角度讲,非常有必要。”孙启玉说。

第三招是绩效杠杆。

大庆油田总医院各人的绩效奖金很接近,高的900元左右,低的700元左右,基本发挥不了导向作用。2018年,油田给医院安排了一位经营专家做副院长,加上医院被评为“全国医院100强”,申请到了一些奖金,医院便借机开始搞绩效改革。

医院出台了新版绩效考核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得分高科室的员工一个月的绩效和得分低科室的相比,差距高达4倍。

方案酝酿时间较短,未必考虑周全,但孙启玉还是决定在全院实施。他说:“我们带着问题做,出现问题再改,大家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下个月就改。在完善中改,在改中完善。”有人问他,这么多人提反对意见,你烦不烦恼?孙启玉说,反对声音越高,说明他们越关注这项制度,这是一件好事,“就怕没人问”。

“通过给主任压担子、下任务,把其专业发展、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梯队建设、对外交流等与自身年度考核相结合,激发其发挥潜力。”对于取得的成效,孙启玉比较满意。

建立经营意识

对于科主任,大庆油田总医院除了激发其活力,还培养其经营意识。毕竟,改制之后有太多未知,生存和发展需要未雨绸缪。

医院安排各科室主任组织开展“科室生存大讨论”,问题一个比一个刺激:科室哪项技术是全市第一,哪项能排前三,哪项排不上名?技术领先的如何保持?科室真正的优势是什么?未来发展应该聚焦在哪里?一旦体制、机制发生改变,能不能活得下去,让下面的人“有饭吃”?

科室生存大讨论的目的,是让医院全员建立危机意识,经营意识。而这种危机,孙启玉早就意识到了。

孙启玉任副院长时,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已经听到人家追赶的脚步声”,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大庆油田总医院在大庆医疗服务市场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占全市近60%的医疗资源,市医学会分会90%的主任委员都来自该院。之所以提出这个说法,孙启玉解释,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习了8年,深切感受到大学附属医院的体制优势,“在人才培养上非常厉害”。事实证明,市里的竞争对手近年来的确进步很快,“体制机制灵活、后备人才充足,可以焕发所有动能。”孙启玉觉得,医院有些过于自信,需要转变观念,建立危机意识和经营意识。

在2018年大庆油田总医院出台的新版“12421”战略中,第一个“2”变成了“抓住两个机遇”: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国资委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国资委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是机遇,更是挑战,孙启玉深知这一点。

因为背靠油田,实行收支两条线,基建、设备完全不用医院操心,导致“所有人都没有成本概念”。

建立成本概念,孙启玉又一次祭出绩效“法宝”:医院给科室设定了一些指标,对超标最多的前五科室施行“一扣二”,即超标一个点,扣除科室绩效两个点。“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中层的成本概念。”他说。

新版“12421”战略的最后一个“1”,改为了“抓住一个关键”:强化成本的写实与控制。这将是大庆油田总医院最近三年的重点工作。在孙启玉的三年规划里,第一年将建立成本模型,第二年达到收支平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庆油田总医院的未雨绸缪,不仅体现在建立员工的经营意识上。

大庆油田总医院的医生(左)在合作的基层医院查房

大庆医疗系统分为油田医院和政府医院,双方完全“不通气”。孙启玉上任后,把市里五个区和四个县的院长邀请到医院,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向他们承诺,如果他们有手术做不了,可以直接打电话给大庆油田总医院医务科,“我们负责给你们救台”,且承诺每年免费为他们培训两人。这么做有开拓市场的考量,孙启玉说:“他们会有归属感,需要外转患者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我们医院。”

在分级诊疗方面,大庆油田总医院还做了另一件事。孙启玉曾专程找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申请,把民营医院纳入其医联体,并得到批准。他介绍,民营医院体制机制非常灵活,只要得到一些支持,发展就会很快。安达市的一家民营医院,在大庆油田总医院的支持下,已经全面超过安达市公立医院。

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开拓大庆油田总医院的未来市场。医院专家资源丰富,2017年新晋升的副高以上职称达150人,扩容后的医联体给专家提供了充足的发挥价值的空间。

聚焦技术和服务

经过四年的谋划和发展,孙启玉对成效表示满意。

虽然经历医药分开、分级诊疗等一系列医改政策,但医院的多项指标均呈正向增长,说明“引领发挥了作用,医院的内生动力出来了”。另一个是医院学习氛围的养成,学习型医院建设初见成效。最重要的是,医院改制方向明确了。

对于未来,医院上下充满信心,这个信心来自医院的垄断优势。“我们未来将聚焦两点,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服务。”孙启玉说,“技术搞好了,患者自然会来,服务搞好了,患者就会留下来。”

孙启玉不忘给医院“打预防针”:没有油田的支持以后,大的投入要医院自己想办法,直接面对市场时能不能生存?不要以为改制后就在“保温箱”里了,待遇就能提升很多,而是多劳多得,挣的是辛苦钱……他一再提醒员工,“形势还是很严峻的”,但令他欣慰的是,同事们开始意识到这些。

孙启玉在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市场”、传播品牌。2017年央视中秋节晚会在大庆举行,每一位观众提的食品袋上都印有大庆油田总医院的Logo。那次活动传播效果不错,医院准备在今后继续做尝试。

改制后,大庆油田总医院如何处理和油田的关系?在大庆油田的一次会议上,孙启玉代表医院表态:不管怎么改,油田永远是医院最重要的服务市场。他说,自己亲历了医院的成长和壮大,没有油田,就没有如今的大庆油田总医院。因此,即便今后分开了,医院和油田也会是“永远的朋友,最好的合作伙伴”。

大庆油田总医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大庆油田的鼎力支持(图中高楼为大庆油田总医院)

采访手记

采访孙启玉的过程有,有三个细节让笔者印象深刻,实录如下:

采访孙启玉是在早上7:30。他告诉健康界,自己每天正点7:28到医院,但仍然“充满愧疚”,因为之前老院长“6:30一定到”。到医院后,孙启玉会在医院里转一圈,共2600步。到门诊、病房各处看看,已成为孙启玉的一种习惯。

孙启玉是大庆油田总医院首位民选院长,当时他得了90%的选票。在就职演讲中,他说,我会对得起医院的每一张选票。

采访结束前,孙启玉叮嘱健康界,大庆油田总医院文化非常简单,从上到下都是,这点“非常非常好”。“尽管这是一篇院长专访,最好能侧重在医院或者整体方面,”他顿了一下,“这是我的一个建议。”

人物名片

孙启玉,中共党员,医学硕士。

198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分配到大庆油田总医院从事呼吸内科临床、教学和门诊工作。1999年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任访问学者,2002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6年1月任副院长,2014年4月任院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呼吸分会委员,大庆呼吸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美国睡眠医学研究院院士,黑龙江省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黑龙江省第二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近年主持和参与各级科教研20余项,撰写并公开发表论文10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总医院,油田,改制,孙启玉,大庆,科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