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一年,北医三院机场院区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2019
12/26

+
分享
评论
李子君 / 健康界
A-
A+
1岁的北医三院机场院区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无论是北医三院人自己,还是业内同行,几乎不约而同地用“奇迹”二字赞叹这场融合。

每天早上7点,有三辆搭载医护人员的大巴车,都会准时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国际机场院区(下称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对开发出,大巴车驶入机场高速的车流中,用大约40分钟的时间将医护人员分别送至两个院区。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这样日复一日的往返,见证了北医三院和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在临床和管理上的高度同质化。

一年前,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开始正式运行。首都机场资源优势与北医三院专业优势相结合,标志着“立足社区,惠及全国”的全新诊疗模式大幕就此拉开。如果将时间向前回溯,人们不难发现,这场结合竟如此高效。2018年3月,首都机场集团与北医三院进入合作探讨期;9月7日,双方签署《委托经营合作协议书》;12月26日,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启动运营。从那一天开始,北医三院大家庭又增加了一名新的成员。

北医三院机场院区的门诊开设了北医三院的大部分专科,因此,机场院区的门诊量、住院量以及手术量等均得到稳步提升。当年满一周岁的北医三院机场院区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时,无论是北医三院人自己,还是业内同行,几乎不约而同地用“奇迹”二字赞叹这场融合。那么,二者在一起这一年到底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健康界试图寻到答案。

“首都机场集团将医院交给北医三院,我们感到很幸运”

毫无疑问,承担“中国第一国门”医疗保障任务意味着,北医三院迈出了辐射全国患者的关键一步。秉承建设临空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北医三院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完成医院本部与机场院区的人员关系划转、设备装置以及工作的熟悉与对接。

2018年12月26日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启动会

“我感到很幸运,首都国际机场能够把首都国际机场医院交给北医三院,有了这个院区,北医三院优质医疗资源将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北医三院院长乔杰表示,北医三院有20个临床重点专科,这其中包括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运动医学、生殖医学等,但是多年来病人的就医感受和学科建设受到了规模的限制,有了机场院区之后,北医三院学科实现了更长足的发展,也为北京顺义和朝阳地区的百姓带去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事实上,在国家推动国企医院改革的大背景下,北医三院能够接管曾经的首都国际机场医院,源于双方领导的博大胸怀。

面对医院规模的扩大、人才需求骤增等管理问题,北医三院首先明确从慢性病管理入手,将心脑血管及代谢类疾病等常见病作为重要抓手,派出学科中坚力量担任北医三院机场院区的主要负责人,带领团队在内外科系统主要疾病诊治方向上做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学科带动作用,使机场院区的经营管理效率、员工职业发展水平得到同步提高,管理上的“组合拳”为增强机场院区综合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让首都机场职工和周边百姓获得和北医三院相同质量的医疗服务,北医三院对机场院区所有科室进行垂直管理。这显示,与托管形式不同,机场院区完全成为北医三院一个单独的院区。

2019年12月26日,北医三院机场院区运行一周年

科学的管理模式必将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北医三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付卫透露,机场院区全年门急诊量分别为383670人次和8661人次,手术完成6886例次,平均住院日为5.83天。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两个院区职工携手努力的结果。

院区成立一周年之际,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危重医学科正式运行

在院区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开放240张床位的北医三院机场院区收治病例的复杂程度亦得到明显提高。

此外,机场集团也释放很多资源给予医院在运营方面的支持。比如医院的维保、暖通、电力、职工宿舍、职工子女入学等方面,机场集团均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文化融合机场院区职工身上有了北医三院人独特的“干劲儿”

在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看来,北医三院和曾经的首都机场医院在文化上有很多相同点。比如,两家医院始终都在秉承“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理念。在此基础上,想要进行医院文化的深度融合并非难事。

在这个过程中,北医三院希望在人员方面进行两个层次的融合。首先,将北医三院机场院区的职工全部看做本院职工,在各方面与本院保持一致,让这里300多名职工有身份认同感;第二,学科上进行深度融合,以北医三院专家组团的形式,深入到北医三院机场院区中去。此外,在护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两个院区也全部实现垂直管理。

2018年末,院领导发现,北医三院机场院区的食堂又破又旧,没有空调,院领导当即要求总务处利用元旦假期改善职工就餐环境。大家原本以为无法按时交工,没想到总务处真的日夜无休地干了三天三夜。元旦长假一结束,工作人员交付给医院一个全新的食堂。墙面重新粉刷、空调调试完毕、连墙上张贴的海报都让焕然一新的食堂显得格外温馨。

强大的执行力和高速运转的动力让新加入北医三院大家庭的员工们颇为感动。但如何将北医三院拼搏向上的精神真正植入医护人员的内心,并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水平,是管理者所面临的挑战。伴随文化的融合,北医三院机场院区院长王鹏深切感受到,新院区的职工的身上,已经越来越有了北医三院人特有的“干劲儿”。

北医三院机场院区院长王鹏

按照最初的安排,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医护人员原有的职称体系保持不变,科室中如何聘任需要双向选择,这意味着机场院区的医护人员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跟上本院的水平和步伐。王鹏向健康界讲述了一个让人十分感动的故事。首都机场院区一位副主任医师主动带头,甘愿用一年的时间在北医三院本部接受培训。近期,这位医生遇到王鹏时,欣喜地表示自己一年的培训收获颇丰。

通过手把手带教,北医三院机场院区的医生诊疗能力稳步提升,在此期间,护理团体也不甘落后。北医三院副主任护师、北医三院机场院区护理部主任胡晋平告诉健康界,为了搭建人才梯队,首都机场院区选派骨干到本院临床科室进行专科培训,制定以职业规划为导向,岗位胜任为核心的培训体系,让北医三院专业的护理理念得到发扬和传承。她也切身感受到,两个院区的护理人员,如今已经彻底融合为一家人了。

“越来越多机场院区的职工愿意沉淀下来去提升自己,这样的文化感染,也是我们相比其他医院融合得更加顺畅的原因。”王鹏说。

一体化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正在建成

过去这一年,“小步快跑”的机场院区取得一系列成绩,也探索出宝贵的管理经验,但这远不会让北医三院止步于现有的院区融合。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老龄化的到来,医疗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层次的改变。对于机场院区的未来,乔杰希望其能够对慢性病有更多侧重,在既往优势学科带动的基础上,形成从体检、急危重症救治、门诊诊断治疗,和社区服务一体化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

乔杰的愿景早已进入实践进程。2019年10月30日,北医三院在紧邻北医三院机场院区的地方建立了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里的医护人员均来自于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当地百姓感觉到,身边不仅有家三甲医院,还有了能轻松挂号、看病拿药的基层医疗机构。

服务于周边20万人口的网络化医疗格局就此形成。“权责利和资源调配实现完全统一,大家相互之间配合也更加默契。”王鹏说,北医三院机场院区及其下辖的体检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紧密联合。

体检中心做好筛查和一级预防,居民生病后到院区(三级医院)就诊,康复之后再回到社区,并接受医务人员的慢病管理。这是一个成功的紧密型闭环管理模式,也是两院融合的使命之一。乔杰表示,北医三院很愿意进行这样的尝试,也会将此经验进行复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院区,北医三院机场,运行,医院,职工,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