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浙江省中医院毛威:决策背后是整个防控体系的周密部署
在疫情来临的时候,如何进行周密部署,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回忆起来,浙江省中医院院长毛威仍然感慨:如何应对疫情,当时没有答案,更没有可供参照的案例,只能以变应变。从1月23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一级响应,到3月23日浙江省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浙江省中医院的一切部署和安排都是“动态调整”的。
在此过程中,浙江省中医院迅速集结人力物力,抓住防控重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应对策略。作为医院管理者,医院党政班子从疫情一开始就把握住了“大方向”,将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动,并逐步完善,毛威将这次疫情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历练”。
紧急响应,较早部署防控体系
1月14日,在年前的一次医政工作会议上,通报了关于湖北疫情的有关情况,要求各家医院做好充分部署。他开始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随后根据要求迅速成立防控工作专班,重点加强发热门诊工作。1月17日下午,专程从浙江中医药大学年度表彰大会上提前赶回医院,带领主要职能部门进行突击检查,针对问题召开紧急会议进行整改落实。
1月18日,毛威参加了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指出这次的疫情绝对不亚于2003年的SARS,并做出一系列部署和要求。
当天周六,正值浙江省中医院的年终中层干部会议召开。毛威在上午11点回到医院后,立即传达会议精神,进行动员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全体取消休假,集中全院力量,党政一把手负责,建立贯穿医疗、院感、后勤保障、物资供应的立体防控体系。
为防止漏查,浙江省中医院不仅把发热患者集中到发热门诊,对待那些有呼吸道症状但没有发热或者是发热不明显的患者,也要集中到单独区域。医院进行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员差异化培训,包括全体医务人员、职能科室,甚至连保安和后勤都要参加。毛威说,“培训不是让他们去做诊疗,而是他们接触到发热病人或者疑似病人,要及时告知病人,发热门诊在哪。”
5天后,1月23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启动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当时全国确诊571例,浙江只查出27例。在毛威看来,浙江省的防控部署“动作非常快,走在前面,非常明确”。
与此同时,浙江省中医院在1月20日形成了逐步完善了针对本次疫情的防控方案,反复培训学习各版诊疗方案,所有疑似病人必经专家组会诊,专家组会诊一律不接触病人,做好开展病毒检测准备,组建医疗队,实施院区唯一入口的人流管控措施,开辟隔离病房、医务人员观察病房、医务人员值班公寓,实行住院探视管控,开辟疫区人员就诊专区……毛威表示,现在看来,这些及早推行的医疗防控举措都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守住底线,防控方案因势动态调整
2020年1月20日下午,浙江省卫健委领导带队到医院慰问,并查看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毛威代表班子做了专门汇报,浙江省中医院将坚守2个底线,抓住5个环节,采取5项措施。“我是这样考虑,也在这样部署,并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方案,”毛威告诉健康界。
在毛威看来,完整而成熟的医院防控方案,必须守住两个底线,一方面是绝对不允许在浙江省中医院就诊的病人当中出现二代传染病例,另外一方面是绝对不能让浙江省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受到感染。而这两条底线的核心要义,实际上是要求医院要抓住传染病防控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同时还要抓好包含诊断、隔离、防护、报告和消杀5个环节。
“如果传染源漏掉了,后面所谓的防控措施都是一纸空文。所以,传染源的识别与隔离最重要,这是第一道防线,如果守不住,整个防控体系就将崩塌,一定要提升诊断能力。”毛威认为,第一道防线就是抓诊断。
为此,1月17日和1月21日,毛威亲自召集诊断专家组专项会议,就诊断标准达成共识进行研讨学习,部署培训考核。
通过两次专家组会议,专家们达成共识:新冠病毒肺炎总体符合病毒性疾病的发病规律,不同病人和病程会有不同表现,发热不是每个病人都存在的症状;肺炎也不是每个病人就诊时必然发生的结果;发热和肺炎,可能都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表现,甚至不排除隐匿性感染患者。
“两次会议开了之后,我的心放下了,因为专家组形成共识最重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线医务人员培训考核才有实质性意义,防控的第一道篱笆才能扎紧!”
毛威告诉健康界,医院在早期就在院内实行设置隔离间、路标指示发热门诊、按照国家要求做好三级防护、两小时报告制度、增设专门处理口罩等医废的垃圾桶等措施,都是医院防控行动的一部分。
为了守住两条底线,抓好5大环节,从1月18日开始,浙江省中医院就采取了5项措施:第一是全体员工取消春节休假;第二是取消所有有组织的集会活动;第三是准备一线医护后备队伍的组建,毛威说,医护后备队伍从1月20日着手组建,主要从内科系统及相关学科抽调,缓解了后期发热一线门诊和隔离病房医务工作者的压力。除了医护人员外,物资保障队伍的后备队伍也同时搭建;第四是针对物资,尤其是防护物资和用品进行保障安排,同时保障一线员工的生活,从1月20日开始送高标准工作餐进隔离区和发热门诊,解除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和膳食营养均衡,为防控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第五是根据浙江省的防控总体部署和要求,以及医院防控形势,院内的防控流程、工作安排和防控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到了疫情防控后期,医院的方案也在不断根据形势的要求进行调整。比如在疫情最初时,所有的病毒检测样本都要送到疾控,并实行省和国家两轮复核,由于等待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转运风险高,疑似病人留院时间长,在很大程度上给医院增加了极大压力。根据防控形势的变化,早在1月20日,毛威提出,医院的P2实验室应做好开展病毒检测工作的各项准备,一旦获经批准,随时可以开始。因此,浙江省中医院也成为省内最早开展新冠病毒检测的省级非定点医院之一。
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形成“省中经验”
浙江省中医院的前身是建立于1931年的浙江省立医院(最早的浙江省级公立医院),在传染病防治领域为浙江做出过重要贡献。1931年,浙江省立医院由省立传染病院、省卫生试验所和省立助产学校合并组建,首任院长陈万里博士在上世纪30年代曾有过医学生培养应将公共卫生课程作为重要内容的精辟前瞻性论述,40年代,医院专家在战争年代的抗疫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确保了浙江平安。
作为悠久历史的省级龙头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的成员单位,也是浙江省中医药防治新冠病毒肺炎专家组的牵头单位,组织制订了第一至第四版《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对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起着引领和指导作用。
1月31日,毛威参加了浙江省科技厅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的科研攻关会议。会议决定,浙江省中医院牵头承接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的重大应急攻关项目。项目启动短短三周,就基本完成了病例入组工作,包括普通型、重症、和疑似病例。由浙江省中医院专家团队牵头、全省12个中心参加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临床研究,“初步结果令人鼓舞,”毛威说,目前医院的研究工作仍在持续。
在浙江省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杨珺超教授、王真教授、江荣林教授等还辗转于杭州、衢州、台州、丽水等全省定点医院,对确诊患者进行会诊救治。3月上旬,丽水地区首批侨胞返浙,杨珺超副院长和朱渊红教授又赶赴当地指导筛查和防治。
当前,浙江省中医院正在一手抓防疫不放松,一手抓医疗恢复。毛威说,目前医院也在积极申报浙江省传染病防治重大项目。他对健康界表示,重大公共卫生防疫不能成为过眼云烟,接下来浙江省中医院将把抗疫过程中形成的方案、体系、举措、流程和经验,总结梳理成册,形成“省中经验”,推而广之。在毛威看来,医院在实战中形成的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包括防控体系的再造强化、短板弥补,未来都将会是成为医院乃至浙江医疗卫生系统的宝贵财富。
【院长在线】
健康界: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医院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毛威:作为一名医院管理者,要按照现代医院管理者的标准来自我要求。事实上,没有一门课程和专业教我们如何来应对这样突发的重大事件,我也处在不断的学习过程当中。
当面对重大事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只有真正意义上从内心深处认为这是重要的,才能够影响团队和下属。
其次,要具备专业的判断力,这种能力可以促使管理者形成对形势的精准把控和趋势预见。
第三,要具备把控事件走向的统筹能力。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应该是如何提要求、定标准、定标杆、把方向,并形成一套方案。
第四,要形成管理的闭环,这也非常重要。管理者不光要有自上而下的沟通,还要有自下而上的反馈触觉,并不断循环往复优化调整。
最后,坚定的意志十分重要,重大突发公卫或灾难事件应对,无疑是一场重大战役。作为指挥员,一旦战役决心和目标下达,必须以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一以贯之,并随时根据战场形势和进展调整策略。
健康界: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杨珺超是此次中国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据你了解,她是如何把浙江省中医院的经验带到意大利的?
毛威:杨院长在意大利重点为当地同行介绍了浙江省利用中西医结合预防、救治新冠肺炎的成功经验。专家组进入当地医院后,模拟病人就诊流程,给对方提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介绍了中国方案和防控手册。面对华人华侨的大量就医需求,目前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医疗咨询工作。
中医药在国外很受欢迎,意大利已在认真思考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问题,当然也存在很多障碍,这涉及到欧盟对中药的审批制度,从本质上讲,还是缺乏对中医的认知。打个通俗的比方,中医跟西医之间现在“语言相通”的程度还不够,需要一个“翻译”。“翻译”是什么?是让大家听得懂的公认的语言,通过科学研究的成果,让大家来遵循参照。
杨院长去意大利之前,我们准备了1万人份的防控物资。在上面印上了两句古文,其中一句我觉得非常应景,“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原文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疾病相扶持”,为了押韵就把这个“持”字拿掉了,我觉得特别贴切,特别硬气,充分展现了山川异域、命运一体的中国理念。
健康界:经此一疫,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毛威:作为一名普通的医生和医务工作者,一生中能够经历这样重大事件的考验,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历练。
尤其是作为医院管理者,面对这样重大事件考验的时候,能够不辱使命地完成工作,一开始就把握了很重要的方向,抓住了重要节点,把自己的方案梳理得清清楚楚并逐步完善,这种处事的满足感比作为医生成功抢救一个病人的获得要大得多,意义也更为重大。
管理者要面对整个体系,而体系的背后是一大批人。反过来讲,如果医院管理者和决策者出现失误,抑或不掌握形势变化,整个体系都会跟着你的指挥模型瞎转一通,这样造成的影响就是不得了的事情。值得庆幸的是,迄今我们经受住了考验。战疫中的浙江省中医院,时刻准备,使命必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