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服务转型下一步:用信息化管起患者用药安全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药学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借势信息化提速的良机。
一名武汉男子的父亲于除夕那天因新冠肺炎在医院去世。他作为密切接触者,担心被感染,服用近1个月的预防药物,进行了多次CT、核酸检测都显示阴性。他一边悲痛父亲离开,一边焦虑自己可能被感染,备受煎熬,反复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在线用药咨询平台上询问药师是否需要继续服药。
彼时,药师线上不仅要为患者答疑解惑,还要特别去安抚患者的情绪,提醒患者保持理性。最后该男子给药师留言,表示感谢,“谢谢您,您很热情。我对父亲的离去确实很悲痛,但拯救这个城市和国家,还要靠你们白衣勇士,请你们一定要保重!”
武汉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邓艾平对上述故事记忆深刻。她感慨药师线上咨询平台在疫情期间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的临床药师团队利用左手医生用药管家平台,线上接诊量超过两千余人次。他们的线上服务,一时间成为众多咨询患者的“救命稻草”。
一场疫情放大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同时,也让许多医院的药学服务互联网化转型提速。
药学服务转型,用药管理作用凸显
近些年,药师转型迫在眉睫。医院药师再也不仅仅是从门诊药房窗口中伸出的一双手,而是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以一种崭新的形象与服务模式直面大众。
这种转变源于2017年4月。彼时,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等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取消药品加成。这让医院药剂科从“创收部门”变成“成本部门”,倒逼药剂师主动出击,在临床诊疗环节中凸显自己的作用。
3个月后,原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要求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推进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以促进药学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努力提供优质、安全、人性化的药学专业技术服务。
有了政策力推,为患者提供用药管理、药物咨询成了医院药学部转型的主要抓手。
邓艾平认为,“做好用药管理,可以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诊疗更加规范,最终促使医院合理健康地发展。这不管是对医院,还是对患者,都有好处。”
多位药学部专家都对此表示赞同。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严俊珍解释称,通过对患者进行用药进行管理,可以使患者症状在预期范围内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不良反应。“很多时候,临床中的一些不良反应都是药物不正确使用所导致的。如果使用的药物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也会相应减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 李桂茹
“在临床中我们经常遇到有患者来咨询,说其他病友吃某种药效果不错,为什么不给他也开一些?”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李桂茹对健康界举例说,其实每个患者的病情都不一样,每种药品的适应症、不良反应也不同,所以日常药师参与到诊疗工作中,可以尽量避免药源性疾病对患者造成伤害。对医院而言,此举可以提升患者的就医满意度,优化医疗资源,减少医疗差错,整体能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她进一步解释说,“总而言之,用药管理可以节约医疗卫生资源,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治疗效果。”
“对于医院而言,药学部严格把控抗菌药物的管理使用很有意义。”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王星翘表示。
早前出台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19年版)》就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列为国家监测指标,明确该指标应成逐步下降趋势。
健康界了解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临床药师日常会参与到感染性疾病的会诊中,规范诊疗过程中的抗菌药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经济与医疗支出。
“现在医疗机构中,有相当一部分医疗资源投入在因患者不正确用药而导致的病情加重或延长住院上。如果从源头上做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这也有助于医疗资源被充分利用,双利双赢。”严俊珍说,随之而来,这样还能节省医保资金。
完善患者用药管理仍存难点
百姓对于用药管理的需求真实存在,但其中还有不少难关需要医院药学部门进一步突破。
“对于用药管理,起初我们只是窗口药师在发药时对患者进行教育。后来我们开设了慢病用药的咨询窗口,随后又增设疼痛门诊、抗凝门诊……”回忆起近些年医院为患者提供用药管理的点点滴滴,李桂茹如数家珍。
李桂茹说,“我们进行用药教育的初衷就是减少药源性疾病带来的伤害,提升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降低患者选药和用药的随意性。为患者减轻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降低经济负担,提升患者就医的体验。近些年接受我们药学服务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在药学服务越来越被认可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担。比如在刚试水药学服务时,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将社区作为用药管理的抓手。
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 严俊珍
“一些患者出院后回到社区。药师会融入社区的医护人员以及家庭医生团队中,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但因为当时信息技术并不发达,医护人员只能通过翻阅原始病历获取资料,然后再手工登记,很辛苦。”严俊珍回忆说,以前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用药管理工具。
信息沟通不畅给药师带来的艰辛也困扰着王星翘。王星翘直言,“疫情暴发早期,我曾通过个人微信来回答患者的用药咨询,尽管操作方便,但患者数量逐步增加后,涉及专科用药等方面的问题,很难有针对性地帮助到每位患者。那时真的很需要一个在线用药咨询平台来帮助患者,可以施展我们药学整体团队的作用。”
而作为此前湖北省唯一一家开展线上医院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则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先机,利用互联网医院为药师与患者的沟通提供平台。
武汉中心医院针对患者进行用药管理的探索始于2015年。“窗口药师在为患者进行用药交代时,医院会通过微信同步将患者用药注意事项推送给患者,即便记不住药师怎么说,也可以在微信查到。”邓艾平介绍说。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药学服务发展提供了一个借势信息化提速的良机。
信息化助力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9年底,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互联网医院获批。因为疫情暴发后人群不能聚集,我们就借助互联网医院、左手医生提供的用药管家小程序等信息化的手段为患者提供在线的用药指导服务。”李桂茹举例说,尤其是用药管家可以辅助患者查询药品说明书,判断患者多药联用是否合理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提醒,可以更好地帮助药师对患者用药进行管理。
对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用药管理带来的便捷,严俊珍也很认同。
“用药管家这样的信息化平台,让我们对患者进行用药管理时更加便利。”严俊珍分析说,“患者进行用药咨询的时候,我们可以马上看到他的病历资料,可以通过在线方式与患者进行单次或多次反复沟通,相较于传统在窗口嘱咐患者用药事项,更加方便患者。”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为进一步方便患者用药管理,避免交叉感染,该医院在疫情期间上线了用药管家小程序,包括9名不同专业方向的临床药师都参与到线上咨询工作。
“在辅助患者进行用药管理的软件上,患者一提问,我们手机端就会收到信息提醒,非常方便。”王星翘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 王星翘
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管理,但若将其作为常态发展,还要闯过几道关,其中绩效分配问题便是最烫手的山芋。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疗机构的药师提供咨询服务都是免费的。落实药师服务费的呼吁不绝于耳,但在国家层面却迟迟没有落地。
对此,严俊珍认为,免费的线上咨询服务,不能让药师获得价值归属感,长此以往很难持续。从患者角度来讲,因为咨询免费,他向一名药师发起咨询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复,可能会向第二、第三位药师连续进行咨询。这无形中增加线上药师的工作量,同时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武汉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邓艾平(左二)在药学查房
邓艾平同样认为,“没有收费的服务,是不能持久的。药事服务费迟迟没有落地,这会限制我国药学、药师团队的整体发展。”
“对于进行线上咨询的药师,我们科室内部设有绩效上的倾斜。”邓艾平透露,临床药师的工作相比普通窗口药师,更具有专业技术含量。武汉市中心医院每个月都会拿出一部分奖金来补贴临床药师的绩效,这也是对临床药师工作的认可。“在绩效的激励下,临床药师的积极性更高,更注重专业水平的提升。”
健康界了解到,针对药师的线上咨询工作,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等医院也在积极探索合适的绩效制度,希望能匹配药师的劳动成果。
“在新媒体时代,将信息化与药学服务相结合,是药学人员迫切需要开拓的领域,要创新药学服务模式,这对于药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李桂茹介绍,她带领下的药学部会定期开展业务同质化培训,以确保药师提供的线上和线下服务标准一致。
在李桂茹看来,未来药学发展的总体方向还是要体现药师在治疗团队中的作用。药师一定要具备正确使用药品的知识和技能,主动与其他医务工作者合作,成为患者和公众正确选择和使用药品的指导者,以满足临床和消费者防治疾病的需求。
据了解,为更好地满足管理患者用药的需求,武汉中心医院构建了兼职临床药师、临床药师与普通配方药师的分层管理体系。在日常工作中,不同层级的药师承担不同的临床药学服务职能。其中,专职临床药师,要经过一年的专科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关资质后才能参与到临床工作中,在线上线下管理好患者的用药安全。
此外,邓艾平还强调,对线上药学服务的质量把控,同样不能降低标准。除了咨询,线上药学服务还能够向药品配送延伸。
“药师应该在合理用药方面勇于承担职责,才能在治疗团队中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让老百姓认可药师这个职业。”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德秀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