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地产、方大钢铁等外行进军医药,创新药的春天来了?
近一段时间,“医药健康”成为高频热词,这一“新靶场”吸引了不少优秀企业竞相角逐。这是疫情催生的新需求,也是产业升级的大趋势。
在这股趋势中,一些大企业春江水暖鸭先知,通过收购或入股的方式把触角伸向了医药产业。5月10号晚间,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协议方式购买科华生物9586万股股份,占科华生物总股本的18.63%,交易总价为17.26元。同一天,东北制药收到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方大钢铁发来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且不排除通过二级市场或其他手段增持公司股份。
科华生物和东北制药,都属于目前医药行业的香饽饽企业,其中东北制药连续几年的年终现金墙红包博取了不少业内外眼球,而以 科华生物为代表的体外诊断公司更是未来生物科技企业的重要研发方向之一。
传统企业跨界“入药”
事实上,医疗投资的挑战远大于市场想象,跨界成功者亦寥寥可数,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以传统大药企云南白药2019年10月3.5亿元基石投资创新药企业中国抗体为例,后者于2019年11月12日港股上市首日破发,当天中国抗体的总市值下降约20%。
本次被格力地产购买的科华生物自身的状况也不容乐观。科华生物是一家立足于精准医疗领域,是首家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的体外诊断领域的上市公司,主营仪器和试剂研发生产。
根据2019年年报,科华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1.32%;不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下降2.55%。科华生物表示,报告期内,利息费用支出有较大上升,系收购整合核心分子诊断业务及优质渠道商所致。
上述业绩是在科华生物引入了外资之后所实现的。2014年1月,科华生物通过股权转让及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LAL公司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科华生物也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科华生物当时表示,通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改善公司股权结构,加强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如今LAL公司把大股东的座位让给了格力地产,那么科华生物的业绩会在格力地产的带领下在未来得到质的突破吗?仍值得观察。
另一边,东北制药与方大集团的联姻始于2018年,当年7月份,方大集团成功以23.45%的持股比例,成为东北制药控股股东。
成功入主东北制药后,方大集团更是将成熟先进、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和创效模式注入上市公司,使得东北制药当期业绩创下新高。本次方大钢铁选择再次增持东北制药,也显示了方大集团很是认可自己当年投资入股的决定。
疫情加速医药产业发展
上述企业投资或入股医药行业,或更有深层次的考量。理实国际大健康产业研究院院长王颖告诉健康界,格力地产和方大钢铁分属于地产业和钢铁行业,两者皆为传统行业,其特点是要么产能过剩,要么行业走向处于下行状态。
王颖强调,从收购方来说,收购或投资医药产业是一种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必然,这些企业在传统企业的黄金时代必须找寻新的业绩增长点。
就目前而言,一些传统企业进入医药行业已成新趋势。以格力地产为代表的地产业为例,目前如万达、碧桂园等皆通过自建或投资并购、跨界合作等形式杀入医药行业这片战场。
今年疫情更是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王颖告诉健康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民众比以往更加注重自我健康的防护,国家也在更加努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医药产业绝对是国家重点的支柱行业之一。
“疫情的爆发对各方各面都产生了负面打击,但是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来说,却是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王颖说。
看好发展前景押注未来
得到大企业的融资助务之后,医药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将迎来利好,王颖认为,和前几年多投资医疗企业所不同,目前投资医药产业的企业多青睐一些医药企业。
事实上,相对来说医药企业的投资门槛更高,多为战略性投资,更多的是看好被投资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但并不会干涉企业原本的运转体制。
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也告诉健康界,投资于医疗健康是一项“缓慢的工作”,对医疗行业的投资是一个需要“长期思维”的长期过程。
“医药企业自身获得外部资金之后,其研发所需要的资金支撑也能够得到保证,这对于投资与被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陆刚说。
以科华生物为例,该企业的拳头产品——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技术,或将成为格力地产进军医药健康尖端领域的突破口。体外诊断是医疗器械第一大细分领域,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796亿美元,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年复合增长率都名列前茅。
科华生物是国内老牌IVD企业之一。公开资料显示,科华生物的核心优势集中在生化、免疫和分子诊断三个细分领域,其业务覆盖原料研发生产、仪器和试剂研发、渠道流通环节等IVD全产业链,拥有完整医疗诊断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被业界誉为体外诊断试剂“小巨人”。在国际市场,科华生物的品牌建树颇多,产品已先后出口至海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旦交易顺利完成,格力地产将拥有主营业务为医疗领域的上市主体,后续更有机会择机注入集团公司医疗板块资产,在尖端医疗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如是,格力地产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也会进一步优化,科华生物的资产质量、经营模式也将得到改善,有利于巩固其在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先地位。
可以看出,格力地产正是看到了科华生物和体外诊断的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才选择斥资17亿,押注未来。
用外行的钱加快创新药研发
长期以来,医药产业,尤其是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例如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时间。因此,对于处于研发阶段的新生物医药品种和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
而现在随着各行各业的资金皆涌入医药产业,这对于医药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企业尤其是生物创新企业需要把握住机会,利用好其他行业的资金,加大创新药研发,从而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位投资人告诉健康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之前靠仿制药盈利的企业将不再具备竞争力,这也是包括恒瑞医药在内的许多传统药企转型发力创新药研发的原因所在。
医药是一个必然的“模仿进步”的领域。无论是从me too 到 first in class的进化,还是从替代进口满足内需到出口满足全球市场的方向,中国的力量都在不断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投资者而言,此时就是在等待中国医药企业的逐步崛起,而只有熬过漫漫长夜之后,有耐心有恒心的人才会看到黎明的朝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