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 | 中国科大附一院刘连新揭秘“国考”优等生的培养策略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18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首份“国考”成绩单。
在参与考核的1289家三级综合性医院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国科大附一院)排名第31位、安徽省首位。
中国科大附一院执行院长 刘连新
成绩的背后是医院领导班子的超前谋划、科学决策和全院职工的凝心聚力、接续奋斗。日前,中国科大附一院执行院长刘连新接受健康界专访,揭秘医院“备考”中的运筹帷幄。
提质 一年只为这一天
中国科大附一院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给安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给医院带来不小的挑战。
“安徽是患者就医转出率较高的省份。”刘连新坦言,其中原因有三,一是安徽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地区相对落后,拔尖的医疗技术少;二是安徽的医疗保障制度好,百姓在上海看病和在安徽本省看病报销比例是一样的,给医保资金带来压力同时,切实方便了百姓;三是在北上广深等地奔波就业的安徽人较多,受传统文化影响,百姓生病后喜欢去投奔在外工作的子女。
而从一名医院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想要解决患者外流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即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质量,努力打造与北上广深同质化的医疗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019年,最令我欣慰的一件事,是我们聚焦‘提升CMI值,缩短平均住院日’工作,实现平均住院日下降1.26天。”刘连新和健康界分享说,2018年,中国科大附一院的平均住院日是9.12天,而刘连新理想的是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5.7天看齐。
刘连新(中)带领团队进行腹腔镜手术
“如果我们平均住院日能降下来一天,就意味着我们每年可以多解决2万多名患者的看病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一年只为这一天’的年度目标。”刘连新介绍,起初不少同事觉得不可能实现,但医院上下齐心协力,2019年中国科大附一院平均住院日7.92天,同比下降1.26天,超额完成目标。
在刘连新看来,医院医疗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等院领导的超前谋划、科学决策密不可分。“一直以来,医院特别重视医疗质量管理,很早就对标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引入DRG管理工具,结合医院实际,重点围绕CMI、RW指数提升,花大力气做了很多针对性工作。”
“我来之前,医院影像科已经着手整合成为影像中心,之后我们又对病理科进行了整合。”刘连新告诉健康界,现阶段中国科大附一院各院区的病理科整合成为临床病理中心,卞修武院士定期指导,资源更加集中,诊断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在刘连新看来,这对促进病理诊断质量的同质化管理、提升服务管理效率、整合临床资源更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帮助。
近年来,医院致力于疑难杂症的诊治,提升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改革绩效指标,加大对器官移植等高精尖技术的倾斜力度,从多劳多得转变为优劳优得,在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前提下,医院整体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目前,中国科大附一院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数量居于全国前列,活体肾移植、跨血型移植数量也在全国名列前茅,独创的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技术(LDAA)有口皆碑,医院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能独立开展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角膜移植的医疗机构。随着刘连新及其博士团队加入,微创肝胆外科在安徽省得以广泛推广,目前手术量位居华东地区第4位。
不但在“国考”中成绩亮眼,中国科大附一院也是复旦医院排行榜上的一匹黑马。在2019年11月揭晓的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医院位居全国79位,比前一年上升20位,是全国进步最快的五家医院中唯一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在专科综合排名中,健康管理学科位居全国第2位,较前一年前进一位。
同时发布的“2018年度七大区域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中国科大附一院健康管理学科在华东区位列第一,耳鼻喉、风湿病、血液科、骨科、心血管、妇产科、麻醉、神经外科、眼科、小儿内科、肿瘤、老年科、康复科、检验医学、临床药学、整形外科共16个学科进入华东区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
增效 改善职能提效率
在今年7月底召开的健康界峰会上,刘连新分享了“国考”放榜后的一个小故事,“得知医院排名后,我和大学领导做了汇报,校长说这是我来工作两年时间里他听到的最好消息。”
“人心齐,泰山移。”说起医院不断前进的秘籍,刘连新告诉健康界,成功离不开医院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和乐于奉献、敢于奋斗的员工群体。
“作为引进人员,我最大的压力源自如何让医院和学科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让员工待遇不降低,为大家干事创业搭建平台。”刘连新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共事,职工凝聚了共识,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动力。”
健康界了解到,在绩效管理环节,医院结合自身战略目标设计绩效方案,包括实施考核、反馈以及应用。围绕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这一目标,医院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能力、医改刚性制度、科研、教学、岗位工作量、成本控制8个方面制订绩效考核方案,以亚专科为考核单元,分月度、季度和年度三个时段,形成了完整的由面到点的全时段、全覆盖的考核设置。
疫情期间,中国科大附一院适时调整绩效方案,避免付出辛苦多、收入却下降的情况出现,最大程度地保护职工利益。
同时,医院也采取一些举措打造新的管理体系,如开通入院准备中心、检查预约中心、标本管理中心等,优化服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全院一张床’是我们接下来的改革重点,通过医疗床位资源统一调配,向学科优势病种和疑难杂症倾斜,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刘连新说。
疫情也推动了医院HIS系统的改造升级。作为安徽省互联网医院质控中心,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院之一,中国科大附一院在疫情期间打通了冷链配送、医保结算,一周时间就为10万人提供了网上就医服务。
危中见机。据刘连新介绍,未来,医院将立足全国首家智慧医院建设,用更高级别的互联互通和HIS系统,全力推进智慧绩效考核系统建设,建立医院绩效考核数据中心,做到监测数据实时调取,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实现管理“过程化”,细节“可追溯”。
永续 将改变写在思想里
31岁成为副教授,33岁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35岁成为科主任,36岁晋升副院长……48岁选择从冰城哈尔滨到创新之都合肥,吸引刘连新的是中国科大附一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7年12月23日,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安徽省立医院挂牌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中国科大唯一的附属医院,也是中国科学院系统4所大学里唯一的直属附属医院,“我们的目标是三个‘一流‘,即一流的研究型医院,一流的质量效益型医院和一流的人文型医院。”刘连新说。
刘连新期待将医院建设成研究型医院,最终建设成为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的分中心。来安徽两年,刘连新的理想正在一步步照近现实。“目前,医院已经是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我们还没拿到,希望早日将医院建成安徽省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阵地,造福百姓。”刘连新介绍说。
刘连新(中)带领团队医生查房
“从过去立足安徽、患者认为我会看病就可以了,到对标科大,找到新定位,放眼全国、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刘连新说,很多人都说船大难掉头,但职工思想的转变带来医院气象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不久前,医院学科主任换届,已有40岁不到的青年专家挑起了重点学科主任的担子,也有35岁的年轻人履新亚专科主任,“年轻人脱颖而出,后浪奔涌,也是让职工感受到,医院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和中国科大一流大学水平相适应,需要大家勇攀高峰,不懈努力。”
诚如刘连新所言,近年来,中国科大附一院紧抓机遇,奋力作为,围绕“双一流”目标,以推进“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创新实践为使命,按照“分步支持、动态调整、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的学科建设思路,遵循“纵向推进亚专科建设,横向发展多学科协作,立体化打造示范中心”的实施路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科发展、技术水平提升的激励措施和绩效政策,疑难病症诊治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刘连新坚定地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