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李虹: “疫情”来袭 百年医院“温情”从未缺席

2020
11/18

+
分享
评论
苏浩 / 健康界
A-
A+

看严峻疫情下,百年老院的担当与传承。

十月,美丽丰饶的龙江大地一身金黄,万木葱茏的冰城夏都更换了秋装。

在这个孕育着收获的季节,一所伴随着冰城医学事业相生相长的百年历史名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市一院”),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这场战役中,身沐风雨、情系苍生,留下了救死扶伤的大爱篇章。

追溯历史,经历伪满、解放、文革、改革开放等多个时期的锻造的市一院,留给冰城人民的历史记忆依然那样历久弥新。翻开哈尔滨的史志,始建于1913年的市一院可谓是鼎鼎大名,在老哈尔滨洪水泛滥、疫情严重时,在东北抗战,战勤医疗支援时,她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医疗重任;还曾救治过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护士韩勇义帮助赵一曼出逃,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也记录了市一院红色的传承。如今,这所已经度过107个春秋的“三甲”医院,拥有床位1800张,有国家级、省市级8个重点专科,2018年,市一院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医院,开启了医工结合的新征程。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下,面对就医需求激增、医疗资源有限等等多重压力,市一院院长李虹带领全院职工迎难而上,按照疫情防控精神开展多点作战,即:医院本部、省内支援、援鄂分队,并全面承担了哈市援鄂160名队员健康体检。截止目前,市一院千余人次医务人员参与抗疫工作,发热门诊累计就诊患者2601人次,留观1389人次,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院内无感染。

春华秋实,砥砺奋进。市一院的防控工作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国家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级主管部门领导先后到院督导检查50余次,对医院疫情感控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和肯定。市一院获得中国医学人文大会“2020抗疫群英谱•最美团队”荣誉称号、黑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日前,李虹在接受健康界专访时,回顾了这段难忘的抗疫历程。

“三个战场”多点作战 践行医者使命和初心

“在席卷全国的严峻疫情面前,我们做到了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李虹坚定而自豪地说。作为哈尔滨市最大的综合医院,市一院在此次疫情中承担了市级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归国人员非新冠肺炎疾病定点收治的任务。

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医院感染防控应急预案,制定防控措施,做好紧急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预防控制组、临床救治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市一院人担当作为,门诊不停诊,急诊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展现了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神圣使命和大医情怀。

在哈市政府及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医院迅速整合现有资源,对原发热门诊进行扩建,建立发热隔离病区,仅用36小时即完成新院址的发热门诊及隔离观察室的流程设计及改造,并正式顺利投入使用。3月30日,医院成功购置原黑龙江省第二医院院址的房产,将其改造为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逐步建设成为“平—战结合院区”。

院领导班子靠前指挥,推行“楼长制”,建立“四层管理”工作机制。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岗”,建立“一站式”开放登记处,实现“六位一体”职能。同时,按照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严八条”管理制度要求,医院实施24小时病房封闭管理,实施“一患一陪护”制度,强调进门病史“二问”,完善入院“四件套”,严格分区管理,要求“五不准”。为了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医院第一时间开展自行检测核酸工作,并发挥医工结合的科研优势,促进高端医工科技成果在临床转化,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助力。

李虹坦言:“医院曾面临一天接诊50台急救120转送来危重患者的艰难时期,那时候我们真是太难了!”面对百姓就医需求激增,医疗资源有限的供需矛盾,市一院始终秉承着百年大爱,珍视生命、救死扶伤。全院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深化细化做好各项医疗工作:采用提升核酸检测速度和频次;扩大急诊缓冲区、组建重症隔离病房、扩大神经内科和心内科缓冲(A区)病房、全院病房统一调度,切实保障了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期间,医院八次上“学习强国”平台,社会各界以及媒体给予了首肯与赞扬。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购置新院区签约仪式现场

巡查预检分诊台工作

追溯九个多月走过的抗疫足迹,李虹院长对全院领导干部职工的贡献,如数家珍:哈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副院长蒋力学,疫情之初就坐镇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市六院,为保卫家乡哈尔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副院长杜继伟为首的6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孝感汉川市,38 天里,杜继伟带领黑龙江省支援汉川市医疗队累计治疗管理患者361人,221 名医护人员零感染;副院长刘岳鸿作为医院本部和省内支援的总协调员,确保院内医疗工作有序高效运转,先后指挥派出多批医护人员支援省内......

“感谢全院干部职工在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久的新冠肺炎面前表现出的明大义、识大理、顾大局的奉献精神。”李虹动情说,无论是选派人员、腾房间、借设备,大家都积极配合、毫无怨言。有的同志一连十几天、几十天以院为家坚守岗位;有的同志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奔赴援鄂前线,不论是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预诊分诊、医疗医技、后勤保障、职能科室、中层干部、领导班子等等,可谓全院“总动员”,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让人泪目,感人至深。李虹感慨,医院所取得的每一阶段胜利,折射出的都是全院职工义无反顾、日夜奋战的汗与泪。

中共孝感市委孝感市人民政府向市一院赠送“爱心团队”牌匾

送餐志愿者分队

患者有序进行就医

“优质服务”四项举措  温情和大爱贯穿始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以信息化为抓手,有效解决患者看病难问题,是市一院创新服务的特色和亮点。

近年来,市一院围绕“看病不求人”工作,以病人就医感受为中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省内开通“诊间支付”、率先实现市医保诊间支付、“一站式取药”、“一站式诊疗支付”、远程会诊、自助取片、取检验报告单等服务环节......百年的传承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传统医疗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让这所历史名院,焕发出特有的青春和活力。

医院信息发展,也成为此次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疫情爆发后,冰城患者就医遇到了很多难题,市一院的领导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大力推出四项惠民举措:“6+N”服务方式方便患者、实施100%非急诊全面预约诊疗服务、开启核酸检测微信线上预约服、开展互联网问诊及咨询,通过全面启动“不见面”的服务模式,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8月21日,医院根据哈尔滨医疗云平台建设的工作部署,全面开通“云医疗”,百姓足不出户,一部手机就能看病开药,大大缓解了看病难。目前,首批已上线300余名医生,线上咨询1933人次,线上复诊102人次,形成在线问诊、线上处方、药品配送于一体的诊疗服务体系,为患者带来了科技革新与医疗服务融合的全新就诊体验。

疫情期间住院病区封闭管理,但是市一院的爱心服务不“打烊”。“感谢哈市一院‘爱心驿站’的志愿者们,让我在生完宝宝后第一时间吃上了热乎乎的月子餐。”产妇小丽(化名)直呼感动。自疫情以来医院住院病区实施24小时封闭管理,市一院组建了志愿服务队“爱心驿站”,从2月26日至今,每天为患者和陪护家属运送餐食和日用品,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引进+培养”多种融合 壮大医院高端人才梯队

在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的同时,要想提高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能力,就必须有高层次的人才。当前,全国各省市均有发布优厚的人才引进政策,如何留住现有人才并吸引外来人才成为各地区医院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我院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李虹直言,技术人才流失对于目前正在爬坡过坎的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而言显然是非常不利的。针对这样的问题,医院将从两方面做好人才工作。

一方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医院将积极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力争在五年内将紧缺专业、弱势学科、亟待上升发展学科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队伍。实行“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选派优秀中青年专业骨干到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学习,造就一批以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高水平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群体,争取在3-5年内培养30-50名中青年专业骨干,使医院学科梯队建设可持续发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增加3-5个重点学科。

另一方面,加强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工合作,谋求医工合作突破点。引进常见病、多发病防治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等方面的新技术项目,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填补医院相关技术领域空白,重点研究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和康复技术,尝试双方合作建立高水平的综合辅助检查中心。

李虹表示,由于人才的培养周期比较长,医院采取一方面引进、一方面培养的战略。医院未来将开展高质量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合作;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来院出诊、讲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医院的经营状况,医院在不断加大重点项目科研基金投入力度的同时,也将加强资金监管。

“六大方略”确定方向 指引后疫情时代医院发展

“在防控盘点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船到中流,人到半山,要与时间赛跑,更要与时代同行的压力。”李虹表示,作为大型综合医院,在疫情中出现了“五降两升”的现象,即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医疗收入、收支结余下降;防控成本、运营成本上升。

2020年是市一院实施第一个“五年规划”的基础年,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医院未来的经济发展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

“医院要引导全院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与‘提升医疗服务’两方面重要内容,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确定了‘六大导向’制定‘六大方略’。”李虹进一步解释道,一是导向疑危急重定功能定位,制定松花江南岸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管理方略,打造高技术医院;二是导向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定病种化管理方略,打造高质量医院;三是导向医疗运营效率,制定优化服务流程管理方略,打造高效率医院;四是导向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制定人本管理方略,打造人文化医院;五是导向医院医改,致力于提升患者就医感受,打造服务型医院;六是导向可持续发展,制定互联网+医疗建设方略,打造智慧化医院。

当前的疫情防控就像足球比赛,下半场的形势依然严峻。面对常态化防控的下半场,医院有何应对策略?李虹对健康界表示,“首先,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科室都要做好防护;第二,要学会用智能的方法,去做好精细化管控:第三,要在所有细节上不断完善创新。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大半年的思考和实践,我院已探索出了一套全链式的新冠肺炎防控管理体系,而这也要正是保障医院从疫情开始至今高效有序开展医疗服务工作的关键所在。”

对于医院未来的整体规划,李虹透露,未来将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将加快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重症病例集中收治病区改建项目;二是建设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区域紧急医学救治基地,建设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打造创伤急诊急救中心;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多学科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心衰中心“三大中心”基础上,建立卒中中心、呼吸病救治中心,医院还将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医工结合优势,建立辅助诊断中心,为分级诊疗提供保障。

让患者舒心,让群众满意。锐意进取的市一院在“姓医为民”的情怀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定位。李虹院长说,“精医、厚德、至善、惠民”不仅是铭刻在医院大厅墙上的院训,更是融入一代一代市一院人血脉,传承百年的医者精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李虹,抗疫,平战结合,百年院区,传承,人才梯队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