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医院改制再起波澜,最终期限还会后延吗?
转变职工思维,是医院管理者在改制路上面临的难题。
近日,广州新海医院大批职工身着白大褂聚集在广州海运大厦门口,反对医院再度由企业接手,要求将改制后的医院移交地方政府或医学院校。
在国家几大部委推行下,过去几年不少国企医院纷纷宣布改制,提高医疗效率,缓解财政压力。但几乎所有的改制案例都面临着重重阻力,国家规定的企业医院剥离母体期限一度从2018年底延期至2021年,增加三年“缓冲期”。
在2019年底召开的全国企业医院大会暨企业医院分会年会上,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主任委员金永成表示,截至2018年年底,90%的企业医院已完成剥离任务。如今,2021年将至,剩下的10%任务艰巨。企业医院改制过程中时常出现的各类纠纷或抵制事件,或让改制期限再度延迟。
五百多医院职工联名上诉
按照134号文件要求,企业医院有四条剥离之路:关闭撤销;移交地方政府,纳入公立医疗体系;接受社会资本的重组改制;在以健康为主业的国有平台上进行资源整合。
很显然,新海医院职工更希望走前两条路。“我们唯一的诉求,就是希望医院归入地方政府管理。”有医院职工在采访中提到。
中国医院协会官网显示,广州新海医院原名为广州海员医院,创建于 1981年12月,现在隶属于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2002年12月更名为广州新海医院,2007年11月正式挂牌为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而广州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则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20年10月30日,新海医院医护人员向中远海运(广州)有限公司递交集体诉求信,言辞恳切希望将新海医院移交地方医疗系统。诉求信的最后,是医院446名医护人员联合签名和手指印。据统计,新海医院共有职工572人,至11月6日,签名摁手印的医护人员再追加72人,达到518人。但他们仍担忧,“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公司有意将新海医院交由国资委指定的央企进行资源整合。”上述职工提到。
据了解,新海医院先后与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华侨医院、华润健康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医疗健康产业有限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医药控股有限公司等沟通,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并向意向单位发出正式磋商邀请函。中远海运(广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荣标强调,磋商主要是了解有合作意向单位的基本情况,并不存在偏向哪一家的情况。
然而,在医院工作了15年的李国强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质疑道,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三家企业在此次评审中占优,而职工呼声最高的两家医院被排在了后面。“从评审委员会人员构成上看,大多数人来自公司,真正代表医院职工利益的只有两位,人数对比如此悬殊,显然难以充分保障职工的诉求。”
“你无法理解编制对医生有多重要”
改革中,最大的变数是就是人。“很多企业医院改制遭到抵制,本质上是员工现实利益受损。”医库软件CEO涂宏钢分析道。
在国企体制下,无论职工提供的服务量如何,收入方面都有人兜底。正是这个原因,涂宏钢说国企医院普遍效益低下,“人浮于事,变成国企的一个重大负担,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一直以来,职工对于资本介入的看法分为两极:正式职工普遍反对,担心丢失铁饭碗;聘用职工举手欢迎,改制后可以同工同酬。把编制看得比天大,是有编制职工反对社会资本参与医院改制的主要原因。
企业医院改制后,一旦事业单位编制被取消,事业单位职工成为社会人,体制内的福利顷刻流失,无论晋升还是养老保障,都将受到影响。正如一名在医院改制中同样遇阻的院长此前所言:“如果不是干这一行,你就很难理解事业编制对一个医生有多重要。”
在北京立方社会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军看来,职工递交集体诉求信等行为是表达自身诉求的途径之一,“他们想用这种方式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李军提到改制成功的前提之一就是院方征求职工意见,双方充分沟通和谈判,并且任何一方都要遵守契约精神。
新海医院院领导对职工的担忧也早有准备。“什么时候签,一定要充分听取医院职工的意见。”李荣标表示,针对医院职工的诉求,中远海运(广州)有限公司领导班子5个成员和新海医院的5个班子成员一对一结对子,分科室和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
据介绍,项目评审工作中专门设立3个维度11个具体指标,涉及工龄衔接、薪酬福利、社保处理、岗位保障、经济补偿、医院发展、合作共赢等多个方面。
移交地方政府优于央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