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商业化提速,盈利难破局在即!
2021年,医疗AI企业商业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2021年开年,医疗AI企业奔赴资本市场的热情已然不输2020年,企业纷纷加快融资和上市的步伐。
1月15日,据证监会官网消息,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前往科创板上市。2020年1月拿到首个人工智能第三类证的科亚医疗也在2020年最后一天宣布完成D轮3亿元融资,创下了一年成功完成4笔大额融资的优秀战绩。
回望2020年,一张张AI影像辅助决策器械证的发出,标志着医疗影像AI的商业化进程进入了新阶段。医疗AI企业如何在疫情之后,快速拥有造血能力,已成为企业焕发持续生命力的必经之路。从“讲故事”到真正“实现盈利”,是一次重大转折,更是研发出下一个优化医疗流程、提升医疗质量的优质AI产品的前提。
突遇疫情大考,勇当“逆行者”
数据显示,2020年AI医疗总计47笔融资,涉及金额约84.8亿元,同比增长118.0%。获得资金的企业开始投入市场运营。
在疫情爆发后,医疗AI企业上线的肺炎医疗影像AI产品帮助解决了影像科医生极大不足的困境,成为科技抗疫的一大重要体现。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安德医智、天坛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连续奋斗16个日日夜夜,快速研发出BioMind“新冠”肺炎CT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
对于医生来说,靠肉眼筛查十分考验自身眼力、体力和临床经验。希氏异构加紧收集专门针对新冠病毒的CT影像数据,用了不到4天的时间,完成整个模型的训练,又用了一周时间,做出“肺部多病变CT影像AI筛查与辅助诊断系统”产品应用界面。该系统可以“秒级”发现疑似病变,为临床节省大量时间。
疫情防控的常态化,让医疗AI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多个医疗场景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新药研发、医疗信息化等领域。
据罗兰贝格《人工智能白皮书》估算,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在中国产生10万亿元的产业带动效益,其中,医疗领域作为数据基础较好的领域,可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提供疾病诊断辅助等,符合多种应用场景,前景最被看好。
探索医疗AI商业化的“下一步”
实际上,在医学影像领域,参与企业众多,也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有160余家医疗AI企业,医疗AI影像企业就超过了140家。
历经这几年的发展,医疗AI企业已逐步进入行业洗牌阶段。当下,真正能落地的AI医疗项目,才能拥有更多市场和话语权。由此看来,必然会有部分企业将因为无法走通商业化之路而黯然退场。
不过,在得到良好市场教育的背景下,摆在医疗AI企业面前的商业化挑战也逐渐突显。“投入大,盈利难”,“数据要求高,政策监管严”等问题成为企业不可逃避的关卡。
不同的企业会有不一样的商业化逻辑。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优秀的医疗AI领航者,是能够从技术研发、企业发展、医疗需求、经济回报等多重视角看待医疗AI。他们深知,获得“准入证”不是目标,获得一个真正有市场的产品的“准入证”才是有价值的。
医疗AI也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技术之外还有更应该重视的,那就是AI产品能否真正触及医疗的本质,能否解决医疗的核心问题。这几点做到了,AI应用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医疗AI产品。
关键的问题,依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做到?1月15日下午16点,健康界诚邀行业内前沿企业探路者、投资人共话医疗AI商业化提速的关键心法,欢迎扫码进群,观看直播,答案尽在直播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