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再出手,注射剂价格“大跳水”超90%

2021
02/05

+
分享
评论
梁建 / 健康界
A-
A+

国产创新药的未来,值得行业里的每个企业深思与探索。

2021年2月3日,第四批国家药品集采开标。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本次集采的热度远不如前三次,但是降价幅度依旧出现了 “大跳水”的情况。

其中报出地板价的依然是竞争最激烈的大品种。据健康界了解,2ml:15mg规格的注射用氨溴索最低报价达到单支0.23元,40mg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低至单支2.98元(原价约140元/支),降幅均超90%。

与之前一样,在本次集采中,大多数手握原研药的跨国药企降价意愿并不强,导致废标或落标。例如本次集采中,费森尤斯卡比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和赛诺菲的氨磺必利片均第一顺位中选,引起行业一片嘘唏。

事实上,不仅仅是跨国药企,集采常态化后,国内企业也对药品大幅度降价越来越淡定。知名行业观察人士、风云药谈撰稿人张廷杰向健康界表示,这是因为经过多次集采的历练,不少药企已经熟悉了集采的模式,已经认识到了集采能够使得企业旗下的品种快速占领市场,从而形成研产销的良性循环。

降价仍是主旋律

2月3日晚间,第四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布。本轮集采共纳入45个品种80个品规,共涉及21家外资企业和105家国内企业,当晚,华东医药、京新药业、东阳光、美诺华、普利制药等企业披露了相关产品参加此次集中采购并拟中选的信息。

与此前几批集采相比,第四批集采重点聚焦基本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药品。此次集采纳入的45个品种80个品规中,注射剂品种8个,滴眼剂3个,其余均为口服制剂。米内网数据显示,45个通用名药品在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合计销售额550亿元,涉及最高采购规模超过250亿元,有9大品种采购额超10亿元。

本次采购涉及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疾病、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本次集采后,一批常用药品、抗癌药品费用将明显降低。

例如胃溃疡治疗药物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毫克/片)集采后每片价格从9元下降到3元,整个疗程可节约费用约240元。抗癌药索拉非尼单片价格从95元下降到30元,按每天2片的服用量计算,每个月可为患者节约药费3900元。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抗癌药硼替佐米注射剂单支价格从1500元降至600元,整个疗程可节约费用约3.6万元。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氨磺必利由原研药企业赛诺菲公司中选,单片价格由12元降至1.6元,患者每个月可节约费用约912元。

对此,北京鼎臣医疗咨询总经理史立臣认为,因为前几批全国集采中标产品价格都有大幅下降,所以降价是集采的必然趋势,而且随着拥有申报资格的药企数量增加,相关品种存在不小的降价空间。

另外,本次集采纳还入了8个注射剂品种,超过前三批的总和。据健康界梳理发现,在围绕注射剂进行争夺时也创下了本轮集采的最大降幅。例如,帕瑞昔布注射液降幅除原研进口和浙江海正等报价降幅均在90%以上,齐鲁制药的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报价每支仅报价3.5元。

对于本次注射剂品种大幅度增加,史立臣认为,注射剂的一致性评价规定出台较晚,目前针对注射剂的集采也只是开端,未来集采注射剂在接下来的集采中的份额还有望继续增加。

跨国药企格局谋变

在本次集采中,跨国药企大撤退的情节再上演。事实上,在2020年8月开展的第三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就曾出现过跨国药企集体选择以高出“有效申报价”价格报价,导致直接出局的场景。

而在此次集采中,跨国药企的降价意愿仍然不高。据医药魔方统计,本集采共有21家跨国药企参与第四批国家集采价格申报,涉及品种包括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剂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以及泮托拉唑钠肠溶片等几个数十亿级别的市场大品种,但最终只有2家跨国药企中标。

据Insight数据库显示,此次入围产品最多的跨国药企是诺华,共有奥洛他定滴眼液、那格列奈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伏立康唑片等5个品种入围集采,但最终仅伏立康唑片中标。

对此,张廷杰认为,因为要维持全球价格体系,很多跨国药企无法大幅降价。他们认为即使自己不参加集采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利润。“很多跨国药企过期的专利药,在实践中多数属于长期重复使用的产品,在患者中仍会有长尾效应,需求仍然在,为此,部分患者仍会坚持购买医院价格较高的原研药。”

不过张廷杰也指出,在此背景下跨国药企要将受药人群进一步扩大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在医院里新加入的首诊患者往往都会先被国产仿制药,虽然也会有人群再到药店转向原研品牌,但不会有像以前那么快的增速。

面对这种情况,跨国药企们的策略是选择主动降价,例如在本次集采开始之前,就已经有跨国药企对旗下品种主动降价。1月18日,两次医保谈判都以失败告终的辉瑞抗癌新药“爱博新”,就主动宣布降价,将月治疗费用从29799元降至13667元,降价幅度为54%。

外资药企冷对药品集采的态度,在史立臣看来并不是好事。“跨国药企的动态在国内的医药市场具有指标性的作用,二在不少医生和患者认知里,原研药质量也更稳定,疗效也更好,因此跨国药企如果不参加药品集采受损失的还是普通患者。”

创新药成未来发展核心路径

创新一直是中国医药产业的关键词。就本次集采而言,不少证券公司认为,将使整个国内医药行业的创新进一步加速。银河证券表示,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医药行业将加速向创新方向转型,创新能力突出,产品线布局广泛的企业将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

方正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受4+7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等政策影响,医药行业的格局重塑,仿制药企业受到较大的冲击,降价压力倒逼企业转向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创新药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5-10年行业持续保持高景气。

集采常态化和入围产品规模扩大,并不是让整个医药行业打价格战,而是通过优胜劣汰使其中优秀的企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突围而出的药企通过产品多样性和降本增效以量换价,打破传统的医药营销格局,让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体系和增加研发投入。史立臣表示,药品集中采购目的是挤出中间商水分,促使药企降低采购成本和控制各项费用,在减少销售费用同时加大产品规模扩充与研发投入,刺激药企加快新药研发,将更多资源投入到创新领域。

不过对于不少中国仿制药企来说,创新的征程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对于国产创新药的未来,是拓展院外市场?还是征战国际市场?值得行业里的每个企业深思与探索。为此,健康界正在发起“2021寻找大健康产业创新榜样”系列活动,其中的两大主题——创新药出海和智取院外市场,正在面向国内外药企征集相关创新案例,我们将进行专题式追踪报道,欢迎提供线索 yanrongwei@hmkx.cn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药品集中采购,仿制药,创新药,出海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