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影响这八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释放新信号
梳理全文,“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影响全在这里
作为“十四五”起步之年,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从2018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到今年两会,“互联网+医疗健康”已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梳理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健康界确定以下八个方面将经由“互联网+医疗健康”获得助力及提升。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会为下列角度相关的患者体验、医院建设和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智慧医疗提升医疗服务获得感
报告提出,优化预约诊疗等便民措施,努力让大病、急难病患者尽早得到治疗。2020年初疫情以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重要作用,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药物配送,开展一系列的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有效地防止人员聚集,降低线下聚集感染的风险,保障群众的医疗需求。 李斌认为,“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是两个战场同时在落实中央防控的措施,一是疾病预防治疗战场,二是通过网上来发挥“互联网+健康”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健康界多次在医院现场看到患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得到从门诊到住院、从院前到院后、从诊治到康复的全流程医疗服务。通过5G技术、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融合,充分调动各方诊疗资源,实现良性互动,智慧医疗真正实现让患者不仅治得好,也能看得好。
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报告提出,提升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20年12月,全国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4%,较2015年增长9.8%,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为解决慢性病患者就医难、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一站式慢病管理智慧医疗平台智云健康,为医院专门打造了自主研发的智云医汇SaaS管理系统,通过围绕医院这个核心场景打造强粘性的医患关系链,让医生和医院资源得到高效管理。
据了解,在一二线城市,智云健康提出的院端慢病管理方案侧重于提升院内的治疗管理效率,一方面能够让医生对离院的慢病患者进行敏捷的数字化管理,另一方面能够辅助医生进行学术性研究,提升慢病管理的科学性;而在三四线城市,智云健康提出的院端慢病管理方案主要以降低患者就医成本为主,提升整体的诊疗效率。据智云健康方面介绍,以新疆自治区中医院为例,患者的慢病管理离不开院内的治疗场景,偏远地方医院的数字化管理水平还需要极大提升,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能够让县级医疗的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健康管理越来越受重视
报告提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慢性病高发期。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的慢性病患者已接近3亿人,每年增加1000万人。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头号健康杀手,推动有效的慢病管理工作迫在眉睫。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的相继出台,慢病的防控与管理越来越受重视。
以糖尿病管理为发端创业,作为“百糖大战”中的胜出者,智云健康使用互联网进行慢病管理,已服务全国近2000家医院,10万家药房,辐射全国5亿慢病患者。
从医院、患者、药店、保险等多个层面打造多款不同的慢病防治智能化产品,智云健康形成了“医、患、药、保”一体化联动的业务体系。目前,旗下拥有多款产品,如医院 SaaS 系统(智云医汇)、药店 SaaS 系统(智云问诊)以及互联网医院平台(智云医生APP、智云健康APP)等,致力于打造慢病服务闭环。
智云健康打造的慢病管理方案以辅助医生提高管理患者的效率为主要方式。以血糖管理为例,严格依照医生指导使用智云健康慢病管理方案的的糖尿病患者,其自我管理能力与对照组提升 15% 以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 1.53,因心血管类并发症死亡风险降低 19%。
智云健康首创的慢病管理院端系统的有效性也得到了研究性的证据佐证。2019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与智云健康合作,借助智云医汇院内血糖管理系统,华东地区10家三级医院开展“信息化全院糖尿病一体化管理”项目,该项研究成果表示:智云医汇系统管理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3.6天,术后住院天数缩短1.2天,平均血糖达标时间缩短1.48天、血糖达标率提高15.2%。
提升药品可及性
报告提出,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疫情期间,由于医疗资源倾斜、交通管制等因素,许多肿瘤、慢性病等疾病患者面临复诊和用药的现实难题。“为保障非新冠肺炎患者药物可及性,我们加强了药店和线上的药品供应。”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安思嘉介绍,疫情期间RDPAC会员公司积极探索创新渠道,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为患者提供疾病管理、用药指导、购药送药等服务,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而医药电商平台则打通“最后一公里”把药送到患者手中,推出线上复诊续方、送药上门等服务,并在自营平台上开通慢病线上续方服务专区,进一步保障患者疫情期间的用药需求。
疫情下,社会药房和医药电商获得发展良机。随着带量采购常态化,院外药品市场的进一步释放,“互联网+医疗健康”与药品可及性将持续呈现正相关发展。
助力医疗信息化
报告提出,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将助益医疗信息化及数字医疗发展。
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医疗行业,“互联网+”赋予了医疗信息化新的外延。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重塑传统医疗信息化建设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形成医疗服务全流程、一体化的新的医疗生态,医疗生态内各主体各司其职、信息通畅、深度融合。
国家医保局表示,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始终坚持自上而下全国医保信息化“一盘棋”格局,形成便民、惠民目标,并建立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
势在必行,各省已完成和将要搭建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探索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如海南省推出5G基层医疗服务提升项目,建设智慧诊所,并推进“三医联动一张网”建设工作,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赋能公卫体系
大疫并未终结,疫情常态化之下,报告提出如,“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中包括,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
恰如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所言,疫情不仅使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重构的思考,也让互联网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大放异彩。“全国医院都在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疫情防控治疗,以及公卫和医疗融合等等,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案例。”
“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助于形成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医疗就诊的新秩序,打造区域统一复诊平台,把平时线下大量的慢病、复诊病人移到线上,通过线上的持续发力来减轻线下的压力。
如浙江建成统一部署、分级应用的全省精密智控疫情调度指挥平台,汇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防控数据,对接海关、药监等部门的疫情预警信息,全面掌握区域的物资保障、核酸采检、医疗救治及急救转运能力,建立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多部门、多层级的协同联动响应。
缓解人口老龄化医养之难
报告提及“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养老产业领军者泰康之家均配套的老年康复医院,是泰康之家医养结合模式的深入实践,而“互联网+医疗健康”更为医养结合助力。2020年4月,泰康医疗旗下的医生组织泰康医生集团成立,其内部的医生,在线上是打通的。泰康同济(武汉)医院副院长柯贤军介绍,作为泰康医疗旗下的综合性医院,其放射科已承接了泰康各家康复医院几乎所有的检验放射的诊疗。“只需要一个片子从现场传过来,我们的医生再把诊断从后台传输回去,既节约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效率。”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报告提及,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
建设广覆盖、多层次、更加公平可及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是全社会及所有老百姓共同的心愿。《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医疗创新支付企业,如镁信健康通过创新支付手段助力患者解决医疗支付问题,帮助患者更有效率地管理医疗支出;围绕创新支付、商保PBM、药品福利为患者提供服务。
对中国2000万罕见病患者的救助,“互联网+医疗健康”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助力罕见病患者,并为患者提供“医+药”服务。以京东健康上线的京东大药房罕见病关爱中心为例,其在首批15种罕见病的专病频道内汇集了数十位罕见病领域专家,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多场景医疗服务,不仅可实现医生和患者高效互联,而且还可促进医生团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病情,及时给予罕见病患者医疗指导。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