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起航!神经介入首个创新联盟成立,首届创新大赛同步启动

2021
09/25

+
分享
评论
CNIT / 健康界
A-
A+

神经介入创新及转化已是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

近年来,国家鼓励医学创新转化的力度越来越大,国内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一片红火。基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国产创新替代步伐的加快,神经介入领域已成为医学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热点。

医学创新产品从理念到落地离不开医疗机构、医疗企业、研究机构、投资机构等创新主体的紧密联动,也离不开资金、人才、空间等创新要素的有机结合。

9月24日下午,为更好链接各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打造神经介入创新转化全链条服务平台,神经介入创新与转化联盟(CNIT)正式成立,并同步进行创新转化知识分享,启动首届创新大赛。大会由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马永杰医生主持。

大会现场

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马永杰医生

全国神经介入首个创新联盟正式成立

CNIT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鸿祺教授发起,集齐医、研、企、政、资等创新主体,成为国内首个神经介入领域创新转化融合平台。

当天下午,一批医学专家、工程师以及其他20多位神经介入创新领域专家,30多家医疗、投资企业,10多家科研、医疗机构在现场见证了联盟的成立。联盟为联合发起人、合作伙伴等进行了授牌。

联盟成员伙伴授牌现场

联盟成员及合作伙伴签名墙

联盟致力于通过创新培训、创新大赛、创新峰会、创新传播、创新孵化、创新验证、机制探索七个板块建设,完善项目孵化及创新产品验证双向路径,逐步构建起从营造创新氛围,创新项目挖掘,项目孵化平台搭建,到实现产业落地的生态系统,驱动神经介入学科创新发展。

张鸿祺在大会上表示,CNIT提供的是一个从想法到产品的快车道,一个训练营和孵化器,也是各创新主体包括政府部门、监管部门的沟通平台。CNIT服务于各创新主体,服务于中国创新事业,最终服务于患者。

他希望更多神经介入创新资源能够加入联盟,在各类创新主体、医学创新领域优质资源的共同努力下,在神经介入创新方向和路径上碰撞出新的火花,打响中国自己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品牌。

联盟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

创新转化知识分享干货满满

作为联盟最重要的平台搭建模块之一,除联盟成立仪式之外,大会邀请到了国家科学技术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调研员朱星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CEO纵刚、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欧阳晨曦、弘润健康合伙人左霖等行业大咖,分享创新转化知识。分享覆盖国家创新转化政策解读、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产业化、医疗创新的投资等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

朱星华:新时期科技成果转化含两大重点

国家科学技术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调研员朱星华详细解读了国家从“十三五”时期到“十四五”时期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分析了“十三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成效以及当前影响成果转化的主要问题。他表示,下一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将重点提升科技成果供给质量,理顺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

国家科学技术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调研员朱星华

刘建民:高水平临床研究助力科技创新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刘建民认为,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才能真正助力科技创新,临床研究是医学进步的核心技术,神经介入领域也不例外。中国神经介入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规模越来越大。未来20年,中国神经介入领域的任务应为从大到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视医生在临床研究中的角色,找准临床需求定位,提高医生的临床研究能力,并直面国际竞争。

纵刚:知识产权对创新型企业尤为重要

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CEO纵刚对比国内外专利保护和管理情况,解答了医学创新转化为什么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什么是高价值专利以及为什么要培育、为什么成果转化的问题老解决不了等三个问题,在最后用实例分享了解决成果转化难的方法。他认为,技术转移的工作流程和客观规律是从发明评估、培育估值、IP质量管理、市场分析、选择推广、协调评估、交易估值、谈判签约再到最后的转化。

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CEO纵刚

王竟菁: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运营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重点通过分享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的运营,解析医疗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运营实践。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由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发起并设立,是为早中期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撑的创新培育平台。GHIC通过多领域创新规划、产业化团队构建和资源聚集,以人才与技术为核心,以资源聚合为支撑,以资本为驱动,形成了技术、资本、产业和法规聚集的创新生态体系。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

欧阳晨曦:医师应成为医疗创新的主体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欧阳晨曦用自己成功转化人工血管并创业的事迹开场,分享了医师在创新成果转化及创业过程中的启示。

他认为,医生应该成为医疗创新的主体,针对医生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创业,他提出了三点启示:(1)转化医学教育和培训从大学抓起,贯穿在每个医生经历的不同时期;(2)培养专业的转化医学管理人才;(3)医生的科研成果不要急于披露,应该先申请专利保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果转化办公室负责人欧阳晨曦

左霖:三段论医疗器械创新投资逻辑

弘润健康合伙人左霖认为医疗器械创新正在经历黄金十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前沿医工交叉是医疗器械发展的动力引擎,医疗器械创新的价值和投资逻辑需要考虑创新水平、商业前景和成功的可能性三大方面。

弘润健康合伙人左霖

全球视野,中国创新

为碰撞各创新主体代表对中国神经介入领域创新转化的观点,张鸿祺、欧阳晨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东海、艾柯医疗CEO吕怡然、强联智创CEO刘文哲、沃比医疗董事长刘冰和微密医疗CEO向勇刚就神经介入领域创新趋势、全球视野下如何做好中国的医工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讨论氛围浓厚。讨论环节由联盟执行秘书长张宁主持。

主题讨论现场

向勇刚认为,介入无植入、介入少植入、AI技术的应用、介入手术的自动化将是神经介入领域创新的三个大方向。

刘文哲补充表示,数字化和智能化一定是神经介入领域未来的创新方向。欧阳晨曦则认为,从颠覆性产品角度看,材料学(支架或导管)或是神经介入可突破的一个方向。王东海认同欧阳晨曦的观点,并认为要转变观念,真正做到医工交叉才可能实现突破。

刘冰从产品角度认可了联盟存在的行业价值,并认为创新产品落地需要材料、工艺、技术、商业环境等多个条件,医工交叉、多学科交叉才可能实现。而在吕怡然看来,神经介入领域产品创新空间极大,但三到五年国内或只能做到满足目前术式的产品需求,五年之后才能向全球引领性创新方向发展。

此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的医工交叉需要医生和企业的紧密联合,联盟为医工交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张鸿祺表示,联盟成立的目的是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促进融合,促进创新,最终服务临床。

首届神经介入创新大赛火热征集

以大赛形式驱动创新项目转化落地是联盟作为孵化平台的重要体现方式,当日,联盟启动国内神经介入领域首届创新大赛。

神经介入领域的医疗企业、科研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个人、部门及单位(单位与部门需指派参赛人)均可参赛。参赛项目分为概念组和产品组两个细分领域,大赛将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三轮评审,评出一二三等奖共6名。

值得一提的是,获奖项目优先享受CNIT的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包括知识产权服务、样机制作、投融资推介、产业对接等,还将获得CNIT、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及相关支持单位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与项目专访等品牌传播服务。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CNIT诚邀神经介入领域各医疗企业、科研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交或参与评审创新项目,共同推动我国神经介入创新产业发展!

扫下方二维码报名!


联  系 人:刘诗文

联系方式:18610149641(微信同号)

联系邮箱:cnit@hmkx.cn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联盟,转化,神经,介入,创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