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绩效管理、学科发展到区域医疗,近30位专家探析肿瘤防治焦点问题
“今日星驰剑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华山高,使人高不可攀;华山险,使人望而生畏,正如肿瘤就像横亘在人类疾病与健康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难题。然而,在中国肿瘤防治事业上,恰有一些逆行者不畏艰险,勇于挑战肿瘤防治的高峰和险峰。
2021年12月10日,“天赋使命,晴系未来——倾听领航者2021年度肿瘤医院管理高峰论坛”在云端隆重召开。近30位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管理者围绕“肿瘤防治”“绩效管理”“区域医疗”等热点主题,从高视点、多角度陈观点、述经验。本场论坛由中国抗癌协会医院管理分会、健康界联合主办,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战略支持。
论坛开篇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和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蔡发军分别致辞。
“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医疗体系是挑战。从中,我们触类旁通,积累了肿瘤疾病监控、预防的诸多相应经验,希望大家在本场论坛中畅所欲言、尽情分享。”季加孚道出期待。蔡发军代表正大天晴对各位专家表示敬意的同时,也说到,作为国内肿瘤领域研发的领先企业,正大天晴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和工艺投入,推动肿瘤临床科研成果落地。
医院绩效管理的艺术何在?
绩效考核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推行医院战略、落实各项任务的纽带,是医院平稳运行和顺利发展的基本手段,是医院稳步、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徐瑞华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马迎民分别分享了有关“绩效赋能管理”的内容。
在徐瑞华看来,院内绩效指标设置及推行有八大艺术,包括要有组织战略、年度计划、年度预算、职责、流程的来源依据;要明确指标目的意义;要有考核指标且目标值符合明确化原则、可量化原则、可达性原则、关联性原则、时限性原则五大原则;要有清晰的指标或项目命名;计算公式有精准定义与报表支撑;指标是否上下线取决于单个指标的权重及性质;指标设计需要管理机构支持;推行绩效考核前要有培训和价值观宣讲。
“面对当前种种压力,医院不仅要转变管理思路,还要构建经济管理的长效机制。”马迎民从公立医院绩效“国考”联动院内绩效管理改革的角度分享道。他认为,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结果揭示出数据的重要性,要深挖数据内涵,包括重视病案数据,切勿忽视数据间的关联性。外部绩效考核引导医院内部绩效转型,医院要转方式、调结构、转机制,以国考为指挥棒,最终实现“价值医疗”。
“如何合理分配医务人员的医疗收入,是摆在医院面前的难题。”云南省肿瘤医院院长黄云超在讨论环节中提出疑惑。与他观点相同的,还有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唐卫中。他在表示,衔接内外“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是加强激励,要思考如何通过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安徽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钱立庭则从DRG角度阐述了具体的管理经验。目前,医院每个科室都设立了运营管理员,具体分析科室内部每个病种中哪些成本是可控的,从而保证人、财、物的正常运营。
专科发展有智慧化帮助还不够?
结合肿瘤医院与综合医院的学科设置差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以“三个转变与三个提高的肿瘤专科医院实践”为题,从专科建设、体量规模以及绩效考核的不同纬度带来了分析和思考。他认为,应该通过医疗质量控制、合理用药、检查检验同质化等指标,考核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通过代表性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考核医院重点病种、关键技术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情况。
当前,“肿瘤MDT已经成为防治的必然手段,也是规范治疗、精准治疗重要载体”,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曲国蕃的引出中,江西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温晓明则阐述了医院在MDT上的探索。他指出,近年来,医院推行肿瘤单病种多学科治疗模式作为规范诊治肿瘤的突破口,不断完善肿瘤单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工作流程,并据门诊患者的需求和结合门诊治疗特点,以及制定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和流程。温晓明也表达了对肿瘤防治MDT发展的期待:积极构建远程服务平台;加强知识科普宣传;探索肿瘤专科医生培养机制;建立健全数据库。
经历了以收费管理为核心的初级应用,到贯穿患者整个诊疗服务,再到全面系统地服务医院管理、决策、运营,医院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
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主持的关于“如何打造以信息化为抓手的全生命全周期管理链条?”的讨论环节中,山西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范双民首先讲到了互联网提升了区域医疗质控:“我们通过一体化平台的建设,能把市级、县级医院发病率比较高的肿瘤疾病连接起来,再通过单病种的质控手段实现区域能力提升。”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潘耀振从感染外科成立MDT的从业经历中得到启发,他希望未来通过互联网将每个MDT团队的信息整合起来,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数据库,从而为调研未来发病趋向作准备。湖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吴新红则认为,信息化建设日后会在肿瘤全流程监管上,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可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来提高肿瘤防控效率。
南京市第二医院院长易永祥在发言中,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医院智慧建设中,如何匹配管理人才和使用人才?“这是一个挑战,这些人员的需要运用方法、对数据、报表进行全面分析和研判,只有这样患者全周期管理才有效。”易永祥强调。
肿瘤防治靠分级诊疗如何下沉?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崔书中分别主持“如何探索符合本地区、本医院特色的肿瘤防治模式,提升肿瘤防治能力?”和“如何利用医联体的分级诊疗方式提供相对完善的肿瘤预防及康复管理?”两个讨论环节。
据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党委书记单保恩介绍,目前,河北省11个地市全部成立肿瘤登记中心,设肿瘤登记处65个,覆盖人口4370万,占全省59%,统计分析的肿瘤发病死亡数据代表河北省水平。
地处地大物博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肿瘤防治上更加依靠互联网和信息化。院长赵海平介绍,对基层医生,医院通过远程教育,培养了基层肿瘤医生的的治疗技能;对边远患者,医院通过远程视频,免去患者奔波,确保医生对其及时诊疗。
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院长杨学军通过乳腺癌举例说明医联体与肿瘤防治的结合。医院通过单病种管理为抓手,集中一只精英团队,开展定期的向下帮扶。“医院近期成立了乳腺中心,同时会把超声专业、介入专业纳入乳腺中心管理,我们会向乳腺癌规范诊疗中心这个方向去努力。”杨学军坦露期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陈明则通过前列腺癌防治的内容距离说明医院做法,比如建立系统的前列腺筛查管理体系,同时在医联体内加强医患双方的科普和普查等。
“若想把肿瘤生存期延长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话,不做诊疗筛查是做不到的。”金华市中心医院院长杜金林的观点颇为犀利。“但这需要与分级诊疗紧密结合,病例治疗是下转上,病例康复是上转下,这些过程都需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强大支撑。”
包头市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巴彩霞同样认为,建立相对完善的肿瘤预防和康复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带头29家成员单位的过程中,包头市肿瘤医院将“专家下沉基层”的帮扶固化下来,让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理念在医联体内可以落地升华,也赋能下级医院能发展,完成了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论坛最后,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的总结中圆满且顺利落幕,“2022年肿瘤防治要向何处发展”的问题,或许可从本期论坛中获得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