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只有重视循证思维,才能让世界听到中国医生的声音
坚持循证医学研究,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医师贾继东成为国内知名肝脏疾病临床治疗专家,并一路走到国际肝病医学舞台。
自1991年循证医学被正式提出,至今已有30年。这30年是人类医学技术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在临床思维和观念上亦是从“经验”到“证据”转变的时代。
1996年,循证医学概念被引入中国。作为我国知名肝病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贾继东的职业发展路径,刚好契合了循证医学理念逐步在中国生根发芽的阶段。医学发展的变革,让贾继东从求学到临床工作,都在解决问题时力求首先找到“最佳证据”。也正是源于此,在指导青年医生的临床工作时,他愿意接受挑战甚至质疑,鼓励年轻人不再循规蹈矩,而是找出证据,提出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详情点击:循证医学30年专题)
在循证医学诞生30周年之际,健康界联合威科医疗UpToDate“循证医学30年·践行者系列访谈”专访贾继东,他对健康界表示,中国医生需要从医学教育开始便建立起循证思维,去了解最前沿的临床和科研技术,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从而让世界听到中国医生的声音。
循证医学就像一扇窗
步入肝脏疾病诊疗和研究领域,对于自小体弱、希望尽力去帮助别人的贾继东来说,似乎是冥冥中注定的事。
贾继东医生
贾继东1981年从济宁医学专科学校(现济宁医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单县中心医院医院工作,1987年考入兰州医学院师从赵怀玉教授攻读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1990年他考入到首都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成为我国著名消化病学、肝脏病学专家王宝恩教授的博士研究生。1997-1999年他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Schuppan教授实验室接受博士后研究训练。贾继东自此踏上了肝脏病学的探索之路,为慢性肝病患者的福祉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
贾继东医生读博时期,正是循证医学概念刚产生和开始引入中国的时候。循证医学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经验医学的新的临床思维模式或理念,最初的概念是1972年由英国内科医生、流行病学家Archie Cochrane提出的。在当时以Cochrane为代表的一些流行病学家通过大量工作,提出在现有的临床诊治措施中,仅20%不到被证明有效。1991年加拿大医生Guyatt教授正式在专业杂志上提出了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这一名称,从此改变了传统经验医学的认识和实践模式,这为刚刚成为肝病医生不久的贾继东在临床和科研方面,打开了一扇窗。
循证医学倡导临床决策遵循客观证据,而证据应该来源于设计严谨的临床研究,其中最理想的是“随机、双盲、对照、大样本”研究。“我们过去的诊疗建议是基于传统教科书和权威的观点,传承方式多是‘师带徒’式,很多是口口相传的长期形成的观点和做法,尽管很多是行之有效的,但也有一些是无效但被长期沿用的诊疗方法,另一方面一些更新更好的方法并未被及时采用。”贾继东说,循证医学就要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再由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患者自身的价值观和意愿,形成一个对最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循证医学倡导的是有科学根据地对病人进行医疗服务,将医学研究的最新最佳结果用于临床实践的做法逐渐已被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所接受,在医学生和年轻医生中传承循证医学理念成为必然。当有年轻医生成为科室新成员的时候,贾继东总是希望大家能够时刻具备循证医学思维。比如通过专业工具寻找新的诊断和治疗证据,而不是完全依赖于过去的经验。哪怕只是“转氨酶升高”这一肝脏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医生也不能简单地上来就用降酶药,而是应该尽可能找到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找出最新的研究证据,再依据病人具体情况去拿出治疗方案。 (UpToDate 临床顾问机构试用申请)
贾继东医生将UpToDate形容为“医生用的百度,但更靠谱”。它按照疾病系统编排并及时采新的研究成果,因而,对临床工作指导意义很大,他经常推荐本科室的临床医生到UpToDate上去查询和参考。
参与国际指南编写,是学习,更是为世界做出“中国贡献”
坚持循证医学理念并开展相关临床研究,让贾继东医生成为国内知名肝脏疾病临床专家,并一路走到国际肝病医学舞台。
多年来,贾继东医生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内外指南、共识的编写,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并担任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治专家组成员和北京市十大疾病攻关计划肝炎领域的领衔专家,他不仅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在肝炎防治工作上取得的重大进展,更在2015年亲自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编写工作。他相信,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一个展示我国肝炎防治成就的机会,中国医学专家们应该为世界做出的“中国的贡献”。
“我们的优势是人口基数大,病人多,医生临床经验更丰富;但需要承认的是,我们也存在局限性,这源于我们在临床研究方面起步晚。”贾继东回忆说,在世卫组织参与国际指南编写的时候,对非英语国家的医生来说,语言是个很大的考验,只有对相关领域的英文表达熟练掌握,甚至懂得如何在关键问题上文字上字斟句酌,才能在讨论甚至争论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让贾继东医生颇感欣慰的是,在国际指南制定过程当中,我国的很多研究得到引用,自己的建议也得到采纳,中国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获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东方文化比较含蓄,西方更加直接,但在循证医学的时代,大家在学术讨论上都是基于证据,讨论时不是看谁的声音大,而是要看谁引用的证据级别有多高,这是我们中国医生需要学习进一步学习的地方。”贾继东医生说。
基层医生具备循证医学理念,是分级诊疗的基础
尽管中国的医学专家早已在国际学术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医疗资源和技术水平分布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在临床中,贾继东医生时常会看到有的患者接受的是普遍采用但早已被证实没有真正效果的治疗方案,这让他感到痛心。
曾经担任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的贾继东医生不止一次在政协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力度并提高接受规范化住院医师培养的年轻人的待遇。
贾继东医生提出,在临床医生培训过程中,要将循证医学理念要贯穿始终。他带领团队率先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生研究生开设临床研究原理与方法课程。值得欣慰的是,目前首都医科大学已经给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也开始了临床研究方法学的课程,使学生尽早接受循证医学思维方式是成就一名合格医生的基础。
“我们要引导临床医生尽可能地按照国内外指南规范去行事,而不仅仅是像过去师傅带徒弟,那样的结果最终只会是一个医院一个样,一个科室一个样,甚至一个医生一个样。”贾继东医生表示,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除了硬件以外,更多是培训水平不一致,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不同医生之间,对同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差别很大,这也导致了“全国人民奔协和”。
病人扎堆去大医院显然没有必要,并且浪费资源。贾继东认为,要用循证医学理念去培训年轻医生,让他们能看到国内外最新的指南和证据,这样才能让我国医生更加同质化,从而做到“90%就医不出县”,实现分级诊疗的目标。
在贾继东医生组织或参与的多轮针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和学术报告中,不仅讲结论,更会讲指南制定背后的故事,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推荐这样的治疗方式,证据从何而来。贾继东相信,对基层医生的培训,尤其是对每一次最新防治指南的宣贯,都是将循证医学体现出来并帮助大家根植于心的好机会,多层次多维度地去表达循证医学理念。
医生要做科普,前提是自己把医学知识“吃透”
每年3月“全国爱肝日”到来的时候,几乎都是贾继东医生最忙的阶段。除了日常诊疗工作之外,他要参与各类科普和义诊工作。无论是不安全注射、打耳洞、纹眉有可能传播肝炎,还是体重不超标、不喝酒、少用药这种“碎碎念”,贾继东都医生都很乐于向公众传播健康知识。
“做科普工作是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临床中的诊疗是一对一,效率不高;而在媒体上做科普,受众面更大,社会效益更好。”贾继东医生说,做科普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他时常告诉科室里的年轻医生,做科普之前,自己首先要把医学知识“吃透”,自己真懂了,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百姓讲明白,讲透彻。比如转氨酶升高不能只吃保肝药而不找病因,因为如果不针对病因,即使转氨酶降低也有可能是假象。医生要告诉百姓,病毒性肝炎就像大火,只有清除或抑制了病毒才算是“釜底抽薪”。
从医数十年,在贾继东医生心里,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他一直把病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遇到外地赶来挂不上号的患者,他也经常“能加号就加号”。在公共卫生方面,贾继东医生曾亦持续参与呼吁消除对乙肝患者的一切歧视,支持在入职和入学体检里去掉检测乙肝的规定。他还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动病毒性肝炎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和通过带量采购降低价格。如今,曾经是天价的治疗丙肝的药物价格降低了八成,乙肝抗病毒药物的价格也降低至每月十几元。同时,贾继东医生还呼吁,在不涉及入学、入职的健康体检和医疗活动中,积极检查乙肝和丙肝,以便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乙肝,从而减少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贾继东医生相信海明威的一句名言,真正的优秀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超越自我。在肝脏病学的探索和服务患者的道路上,他从未止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