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电生理技术的临床应用有何新突破?广东省人民医院与Mayo Clinic云端对话
面对不断增长的患者人群以及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发展,医疗机构如何更好地使用心脏电生理技术守护心脏健康?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心脏电生理科室/心律失常中心?
作为临床中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房颤会增加发生卒中、心力衰竭和其他心脏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已经成为中国重大的公共健康挑战之一。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及微创介入设备的不断进步,心脏电生理介入技术(射频消融手术)在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控制心律失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预后,降低卒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
研究显示,射频消融手术可以提升1.62倍房颤治疗成功率,降低近60%的复发风险、31%的死亡风险和44%的因为心衰造成的住院风险。
目前,射频消融手术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主流方法,但在中国,射频消融疗法的普及远远不够。
面对不断增长的患者人群以及不断更新换代的技术发展,医疗机构如何更好地使用心脏电生理技术守护心脏健康?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心脏电生理科室/心律失常中心?正引起国内医疗机构的关注。在北京时间2023年2月3日(周五)上午召开的广东省人民医院&Mayo Clinic云端对话上,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与Mayo Clinic的心脏电生理工作专家从临床、科研、管理等多个层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会议源于《「登峰计划」广东省人民医院&Mayo Clinic云端对话」系列活动项目,由健康界策划主办,、广东省人民医院、Mayo Clinic共同提供学术支持。作为会议支持方,强生医疗也在为射频消融疗法在中国的普及贡献力量。「过去这些年来,强生医疗每年在全国培训数百名具备消融术手术能力的专业医生,在三四线城市支持和建立了200多家房颤中心。」强生医疗科技电生理事业部高级全国市场总监龚凌云在会议中说道。
心律失常相关部门建设与管理
国内外经验有哪些?
此次会议由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刘方舟博士主持。在会议中,Mayo Clinic的心脏设备服务部门主任查咏梅(Yongmei Cha )教授详细介绍了Mayo Clinic的心脏电生理工作。她表示,Mayo Clinic的心血管医学科(Department of Cardiovasclar Medicine)创建于1915年,领导层设有主任、副主任、行政领导等职务,领导层之下设有五大副主任、9个病区,总员工超过1000名,包括医生、医助、护士、技师、行政人员等。
查咏梅教授所在的心脏节律部门(Division of HRS)隶属于心血管医学科,建立于1972年,主要做SVT消融术、房颤消融术等,在电生理技术使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作为心血管医学科下属的一个病区,心脏节律部门设立有第一负责人、第二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致力于将临床、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建立了ECG监测实验室(ECG monitor lab)、EP labs等部门,开展了大量患者监测与临床研究工作,成果显著。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薛玉梅详细介绍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建设情况。她表示,心内科主要开展消融术、植入起搏器等治疗心律失常相关工作,同时基于不断增长的患者人群进行临床与基础研究,包括遗传性心律失常、特发性血管畸形、结构性心脏病、房颤等,并且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探索出了治疗与预后效果更好的消融新技术。
「总体来看,我们科室的手术量非常大,疾病谱覆盖也非常广,具有非常好的研究基础。」薛玉梅说道,未来将进一步加大研究深度,关注流行病学的研究、数据库的管理等,借助AI等技术提高研究水平与质量。
神经消融术、混合术式……
心脏电生理最新技术如何应用?
在会议中,来自MayoClinic心电生理学实验室的心内科医师PINarayan (Guru) G. Kowlgi教授详细介绍了Mayo Clinic在心脏电生理领域的重大科研发现以及全球趋势,同时还介绍了新神经消融技术、混合消融术的应用以及能量消融研究的最新进展。他表示,心脏的交感神经是引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因此神经消融术在房颤的治疗过程中带来了非常好的效果,其具体操作是肺静脉隔离术加上消融术。「让心脏对刺激不那么敏感,给心脏进行脱敏,是治疗的关键。」
实践中发现,应用电极导管治疗心律失常非常有效,尤其是植入心脏起搏器之后,会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这也要求医生将消融术与其他术式进行更好混合。
「更为关键的是,要借助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患者的疾病风险进行预测,尽早识别出房颤等高危人群。」Guru教授说道。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一科主治医师刘洋详细介绍了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工作,一项跟单能病(Danon disease)有关,一项跟年轻的房室阻滞患者(60岁以下)有关。通过患者的入组、统计、基因检测等,发现了LMNA突变与房颤的关系,明确了基因突变对心肌梗死(AMI)继发VT/VF的影响。
广东省人民医院研究员江骏荣则以广州心脏研究(The Guangzhou Heart Study)为例,详细介绍了房颤流行病学研究与数据库管理工作,不仅揭示了南中国房颤的流行病学情况,而且发现高尿酸血症、血糖水平升高等,是左室扩大的一个影响因素。「未来我们希望联合AI和心电图(ECG)的方法,建立深度学习模型,进行更好地研究和预测。」
他在介绍广东省人民医院开展的广州房颤项目时表示,通过标准化、多中心的房颤消融,建立了随访数据库,对导管消融术治疗患者进行管理。「登录随访数据库之后,输入关键词,便可以进行实时的数据搜索,基于该数据库,医院开展了大量临床研究。」江骏荣说道,但是目前对于数据的分析仍不够全面与深入,临床研究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为提升临床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患者数字化管理到底怎么做?Mayo Clinic心血管内科行政主管Eric Klavetter认为,不管什么科室,工作方式都应该更加整合。随着医保由按服务付费转向按价值付费,更好地管理患者流,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是提升医疗效率的关键。
据Eric介绍,Mayo Clinic的做法是让心内科医生进入初级诊疗体系中,以此提升初级诊疗的质量,帮助患者获得更适合自己的治疗。「只有优化系统与流程,才能为更多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医务人员在其中有了共同的定位与目标,才能工作得更好。」Eric说道,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与AI等新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群进行更好地筛查与疾病风险预测。
在心内科,心衰与房颤是两个重点的疾病,如果患者同时患有房颤和心衰,临床应当如何应对?作为治疗心衰的常规操作,左束支起搏植入术如何更恰当地使用?据查咏梅教授介绍,关于左束支起搏,目前美国相关学会正在尝试起草临床指南,预计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出台。
「对一类或二类适应症患者,如果心衰患者有CRT治疗(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症的话,我们会选择标准的起搏植入;但有些患者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植入起搏器的话,我们就会选择左束支起搏植入。」查咏梅教授表示,目前Mayo Clinic的左束支起搏植入操作必须遵循HAACC还有相关学会的指南进行。
随着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在中国获批,新设备的使用将造福更多患者。面对这一新型设备,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查咏梅教授介绍说,Micro AV适用于正常的窦性心律患者,但在应用过程中要严格监测患者心律,如果在150以下,设备可能就会识别到另一个模式。因此,使用Micro AV一定要明确患者具体情况。
据Guru教授介绍,他们在最初使用Micro AV时,医务人员提前进行了充分讨论,列出了所有的疑问与问题,最后才确定了患者的使用方案。
数据或者样本质量是研究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在科研过程中,数据库与样本库到底应该如何管理?Guru教授认为,要借用一些数字化形式,甚至是招募数据工程师等方式对患者数据进行记录和管理。有了大量数据之后,则需要建立一些数据模型,通过数据标注的方式,更好地对数据集进行管理,逐渐解决数据碎片化或分散化的问题。
不同数据的使用取决于具体的研究项目,即想要解决怎样的临床问题。查咏梅教授认为,问题不同,需要的数据也不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ICD诊断编码的精确性,构建高质量的电子病案系统,挖掘原始数据的价值。「我们很多的研究数据是直接从电子病案中获取的,因此想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数据库的话,必须有一个高质量的电子病历系统作为支撑。」
作为一种全新的术式,神经节阻滞术能够优先改善患者的近期与远期结局,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在应用这一术式的时候,有哪些具体的要求?Guru教授认为,交感神经调节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果有其他严重的合并症,需要采用混合和长期的策略,神经节阻滞至少是一个短期的解决方案。在具体的操作中,只要有超声的指导以及麻醉师的配合就可以做,而且操作所需的时间很短。
「针对VT/VF风暴患者,神经节阻滞术的效果非常好。」查咏梅教授说道,其中的关键是需要一位资深的麻醉师进行配合,同时要构建标准化的操作流程。
研究显示,女性是CRT治疗较好应答的独立预测因子,对于CRT治疗的应答,女性的预后往往比男性更好,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查咏梅教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男性与女性心脏病的病因是不同的,操作也是不同的,男性患者中有许多缺血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非传导术应用的更多;女性患者中更常见的是非缺血性疾病,基本上采用的操作是左束支阻滞,所以在CRT治疗时反应较好。
经过充分交流与讨论,国内外心血管专家们带来一场关于心脏电生理的临床与科研工作的思想盛宴。
而这只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冰山一角。正如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勇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中国知名的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心血管疾病医学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研究所与Mayo Clinic渊源颇深,多次和Mayo Clinic心电生理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
「未来,我们将会与Mayo Clinic的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历任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吴书林在会议时表示,期待通过持续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寻最佳医疗实践,为中国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