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失、科研乏力……地市级医院到底该怎么干?
“鸿鹄计划”项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以及28家公立医院构成,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宗久担任组长。
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大型三甲医院的规模和效益,以及基层医院的政策支持时,处于“夹心层”的地市级医院却很少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多年来,地市级医院的定位颇为尴尬。上有大型三甲医院吸引疑难重症患者,在绩效“国考”的引导下开展更多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下有强基层战略“傍身”的基层医疗机构,让病人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位于二者中间的地市级医院,逐渐空心化,短板明显。
吸引人才、打造优势学科、管理上对标龙头医院……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困惑,但广大地市级医院仍不断挖掘服务潜能,探索出符合自身定位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地市级医院的大踏步向前不仅为行业创新带来更多激励,更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历程留下颇为浓重的一笔。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旨在推出满足地市级医疗需求、符合医院发展规律的改革路径,提振地市级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鸿鹄计划”应运而生。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鸿鹄计划”地市级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工作研讨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副主任王健表示,“鸿鹄计划”将从地市级医院面临的时代要求和现实问题着手,在探索中破解“夹心层”痛点,为地市级医院勾勒出一幅更为清晰的发展图景,亦为相关政策的优化和完善尽绵薄之力。
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地市级医院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从数量上看,根据《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我国有公立医院11804家,其中三级医3275家。尽管目前并无公开的完整统计数据,除去委属管44家医院、省级大型三级医院和目前已经达标三级水准的具级医疗机构(约650家)外,地市三级医院在数量上无疑占据绝对优势。从功能上看,地市级医院主要覆盖本地市、可跨区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具有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等功能。
尽管体量大,功能全,但地市级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存在感并不强,时常有“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感觉也是不争的事实。
人才是一家医院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但相比省级大型三甲医院,“人才难求”却是很多地市级医院的发展瓶颈。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医护人员数量少,工作负荷量大;一部分专业学科人才缺口大,尤其是新生儿科、康复医学科、耳鼻喉科等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的学科吸引人才十分困难;传统大型三甲医院持续扩张,用更有优势的平台和待遇招人留人,加剧了地市级医院的人才发展困境。
人才引进不足,意味着学科发展很难有突破,但公立医院绩效“国考”却将地市级医院与大型三甲医院放在一起,做“同一张考卷”。无论是在科研上,还是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占比上,地市级医院都不具备优势,这让不少从业者尤其是管理者感到为难。“我们没有医学院支撑,相当于没有很好的科研平台,引进的博士也干不长久。”一位地市级医院管理者在研讨会上直言不讳。
在跨区就医越来越便利的当下,如果没有颇具特色的优势学科,地市级医院想要留住患者非常艰难。有医院管理者表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如果在县级医院没有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或是病情较为严重,前往地市级医院就医的情况并不多,直接到省级医院或者优质医疗资源丰富的北上广地区则成为惯例。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朱雪松提到,该院地处苏州,是省属医院,却很难得到省里和市里的政策支持和投入。由于相距上海只有“一脚油的距离”,不少苏州本地的患者更愿选择到上海就医。
解决患者少的问题成为摆在地市级医院管理者面前最为紧迫的事情。
地市级医院面临的困境远不止于此。政府投入不足、科研能力提升困难、医保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均困扰着广大地市级医院的发展。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考验着医院管理者的智慧。在研讨会上,与会的医院管理者畅所欲言,分享多年来的所思所想和探索经验。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务部部长魏代清说,作为地市级医院,首先大家要做的是合作共赢,与自己区域内或省域内大的中心和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升医院自身的实力;第二是打造特色专科,错位发展,结合医院实际,重点在某些专科方向进行突破;第三是中心化建设,打造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中心,比如建立院内的儿童医学中心,提升自己的诊疗和服务能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务处处长王惠英提到,为了避免人才流失,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争取做到定向长期培养,这样能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科研上,大家不妨联合建设,地市级医院跟大医院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合作。
多位与会者表示,地市级医院想要稳步发展,离不开医联体的建设,与老牌大型三甲医院进行战略合作,以及帮扶基层,都是赋能自身发展的好方法。
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在地市级医院步入高质量发展赛道的时刻,“鸿鹄计划”将帮助广大医院管理者突破创新,小步快跑。
据了解,“鸿鹄计划”项目拟开展以下内容:一是通过文件、文献梳理和调查研究,梳理国内外有关经验,初步探索地市级医院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应有定位和发展方向;二是开展案例研究,发现一些定位清晰、发展方式可取、具有普及推广条件的典型地市级医院实践案例,进行观察、理论分析,提炼形成具有一定普适性的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提炼改革创新管理技术和方法,提出政策建议;三是通过专家咨询指导、区域交流巡讲、不定期交流活动等形式,帮助一批发展改革意愿强的地市级医院动手改变现状,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探索出满足当地医疗需求、符合自身医院发展规律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四是对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相关技术方法开展评估,根据反馈结果持续优化完善。
“鸿鹄计划”项目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项目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以及28家公立医院构成,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宗久担任组长。他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地市级医院迫切需要符合区域需求的特色管理模式,通过组织专家组赴地方进行实地指导,“鸿鹄计划”能为地市级医院提供针对性的方案,也打开了一条学习其他同级别医院优秀经验和方法的高效通路。与此同时,在区域开展各类巡讲和培训也为地市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相信通过项目开展,地市级医院可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为区域内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把健康中国行动落到实处。
在主办单位看来,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时期的目标方向,这需要大家坚韧不懈地努力。“我们将与各位一道为地市级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共同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努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