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与DRG/DIP支付的全新时代,公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
到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路径或许不同,但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以下简称国考)与DRG/DIP支付方式一定是两个重要抓手。
2023年是《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行的第二年,也是国考推行的第五年,两者考核侧重点虽不同,但无疑都指向一点:公立医院由过去的粗放型规模扩张,向高效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转型。
如何答好国考与支付方式改革的考卷,助推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3月3日,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共同举办,森世海亚集团公益支持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医保管理促进计划系列线上研讨会”第三场顺利召开,会议主题便定为“DRG与绩效国考并进,寻路医院管理维新”。
此次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担任会议主持人,多位医疗、医保领域的专家就支付方式改革、国考、医院精细化管理等话题进行了精彩的分析与讨论。
DRG与国考新时代,公立医院如何应对?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党委书记岳小林指出,如何把支付改革与国考这两份答卷做好,考验着公立医院管理者的智慧:一方面需深入理解相关政策,另一方面则需要改革内部管理与运行体系,积极适应政策与改革的要求。
森世海亚高级政策及市场准入总监代红庆在致辞中指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时代,DRG与绩效国考是医院管理者绕不开的话题,将对行业产生持续影响。森世海亚将深入学习国家战略,建设并持续促进与医院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及人民健康事业,贡献一份特别的植物力量。
健康界副总裁桂克全在致辞中指出,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绩效国考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院必须面对的两道考题。作为一家医疗行业的平台型机构,健康界将通过研讨会等多种方式,挖掘、传播新方法、新思路,同时打磨专业促进项目,助力医院管理水平提升。
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郑杰发表了《国家医保CHS-DRG付费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无序扩张式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高效内涵式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以CHS-DRG为代表的医保新支付方式的出现,就是给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营造了一个兑现价值的支付环境。
郑杰着重介绍了DRG/DIP支付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情况以及北京实施DRG的具体情况,以具体数据证实了DRG支付的改革效果,不仅降低了平均住院日与例均费用,而且差额盈余的数量可观,兑现了医疗机构规范、合理诊疗、成本控制的价值。
未来DRG付费相关政策将进一步优化。不仅主分组方案会持续升级,考虑到中国临床的实际,让分组更为精准,而且权重费率的测算会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策略,让医疗机构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同时,与DRG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在逐步健全。新药、新技术以及极值病例都将纳入除外支付机制。
郑杰建议,为适应改革趋势,医院管理者要积极作为。一方面DRG结余费用的分配,要确保大部分用于医生的绩效奖励;另一方面要归纳形成各病组的临床路径,对诊疗行为进行有效指导;还要进行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以成本核算逐步替代现行的行政定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夏家红随后发表了《对标绩效考核,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如何以绩效国考为抓手,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夏家红指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战略、人民需求,国考则是检验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优化管理。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形成多部门、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保障;同时要通过科室培训等各种方式加强政策宣贯;最后是通过召开月度领导小组会、季度医院管理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扩大会议、年度战略研讨会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
其次是对标国考指标与要求,着重提升医疗质量、优化运营效率与推进持续发展。其中,提升医疗质量的关键是发展核心技术、确保质量与安全、促进合理诊疗并持续优化服务流程;优化运营效率则需要进行成本控制以及薪酬制度改革;推进持续发展则包含科学建设与人才培养。
最后,夏家红指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要从管结果转变为管过程,要做到关口前移;二要立足当下,并着眼长远,虽然部分指标通过质量控制、制度建设等纠偏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改进,但是部分指标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才能实质性改变;三是内部精细化管理与外部协作要相互配合。
随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孔晴宇发表了《DRG与国考下公立医院药学精细化管理》的主题演讲,以安贞医院为例,详细分析了国考与DRG双重要求下,药学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下,医疗机构一方面要促进合理用药,另一方面要构建药事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据孔晴宇介绍,安贞医院首先是统一理念,明确药事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药学部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医务部、医保办、质控部等都要参与的全院工作部署。各部门共同起草药事改革的绩效改革方案,并采取入科培训、建微信群公示信息等多种举措将具体内容落实。
DRG支付大环境下,成本分析是重中之重。经过分析发现,医疗费用中,药品与耗材费用的占比非常高,因此医院将药品与耗材的费用治理确定为管理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既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又降低成本?建立临床路径,尤其是用药路径,并且抓重点,关注重点科室、重点药品与重点人群。例如,对亏损严重的前20组病例的分析与专项管理、对某一药品与某一术式的专项管控等。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之后,一定要邀请科主任共同研讨解决方案,这样能有效提升落实的效果。2021年麻醉药品管控约降低药品费用1350万元;心外科专项管理3个月由亏损67万元转为盈余100万元。以“DRG”费用导向的药事管理体系,成为提升合理用药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推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控费与质量要并重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潘曙明的主持下,会议进入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下,公立医院管理面临的变化与挑战以及通过完善院内绩效考核制度与模式助力医院实现“控费增效”目标两个话题,多名医院管理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航天中心医院副院长丁明超认为,DRG是医院平衡医疗质量与效率,进行成本管控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为应对改革,医院进行了许多布局:首先是通过优化临床路径,重新梳理、改造了医疗流程,提升了诊疗效率;其次要严抓病案首页填写与编码,确保病案质量;最后则是不断优化绩效考核方案,激励医务人员规范诊疗,进行成本管控。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省康复医院院长刘贵军指出,面对DRG支付方式改革,中医医院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绩效改革、成本核算的同时,医院还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与医保部门积极沟通与谈判,最终形成一份适合中医药发展的支付方案,支持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副院长肖大江指出,DRG支付方式下,激励医疗机构收治权重高的患者,这将激励医疗机构加强学科建设,提升CMI值。与此同时,还会刺激医院对药物和耗材进行精细化管理,降低药占比与耗占比。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的建设非常重要,如果没有信息化,就无法提供精准的数据,医院管理便会缺乏抓手。同时,与医保部门的沟通也很重要,临床要多发声,帮助相关政策更切合临床实际。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邹弘驹建议,DRG支付方式改革下,医疗机构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更关注诊疗的质量而非数量;二是诊疗过程中要控制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医院要根据DRG的组数、权重、费用与时间消耗指数、低风险病组死亡率等评价指标,重新对科室和医务人员进行绩效评价。
北京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处处长张群认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同时重视医疗质量与基金的使用效率。医疗机构要通过临床路径对诊疗行为进行规范,一方面要保证质量,一方面要对费用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化的管理,支持数据的监测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机构要把握三大节点:一是病案首页填写与编码,要全面并准确;二是实际费用与支付标准,不能偏离太多;三是要重视费用的结算与医保清单的上传。
项目背景:
为推动医疗机构提升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解决DRG/DIP如何匹配学科建设、成本控制、绩效分配、病案管理、质量控制等一系列困惑,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联合主办以“聚焦医保运行 构建价值新局”为主题的“2022公立医院高质量医保管理促进计划”。活动将覆盖医保与公立医院医疗管理领域的系列话题、分享案例探索、交流管理体悟、畅享行业未来,并进一步帮助医院管理者明确目标、把握方向、有的放矢,实现面向医保付费改革下的转型与变革,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水平。该项目由森世海亚集团提供公益支持。
点击这里,回看会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