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险融合 助力商业健康险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意在推动高品质医疗与商业健康保险在创新融合、辐射带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将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健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断提升。其中,商业保险作为支持优质医疗服务落地不可或缺的重要桥梁,与医疗机构有机契合,拓宽了高品质医疗服务边界,满足了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为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衍生出更多可能。
2023年5月5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健康界承办的“蓝海启航——高品质医疗与商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报告厅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特邀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医院管理者、专家学者及产业界人士参与主题演讲及圆桌讨论,意在推动高品质医疗与商业健康保险在创新融合、辐射带动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将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百姓健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近期,中山医院携手中国人保率先成立“中山-人保创新研究中心”,希望对标国际,探索出“医险结合”的新模式、新方法,为满足广大患者就医体验和医疗服务做出应有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李晓峰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需要聚精会神地研究、谋划高质量医疗和高质量商业保险的定位、机遇和模式。此次会议意在共同研讨高品质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事业,服务于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建设,为促进中国优质医疗和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李晓峰
会上,来自卫生健康体系的领导充分肯定了此次论坛的价值,并带来寄语。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在视频致辞中提到,在深化医改的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业务快速发展,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与基本医保正在互补,形成合力。下一步商业健康保险要不断丰富产品的供给,设计纳入人群更加广泛,与基本医保衔接更加紧密的产品,实现与高品质医疗服务协同发展,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虞涛指出,在推进高品质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商业健康保险的加入无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新的形势及要求下,商业健康保险如何进一步发挥特色专长、与高品质医疗服务形成合力,共同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双方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虞涛
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商业保险办公室主任陈丹,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的主持下召开。
此次论坛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商业保险办公室与人保健康共同策划、举办,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响应国家多层次发展医疗体系建设,协助医院构建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险融合”迈入更深层次的重要行动之一。
研究中心成立及此次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医疗与商保在更为紧密的关系下,携手推进高品质医疗与商业保险的有效融合与产业服务链的发展,共同推进高质量的发展新征程。
未来,研究中心作为“医险融合”模式的重要载体与探路先锋,将开展包含精细化的医疗管理、商保优化保障设计等诸多医疗保险课题,以研究缓解支付端压力,并为医院下一步病种结构优化,疑难杂症的精准导流做准备。
同时,研究中心也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科室与商保公司的临床合作平台,就特定患者的健康管理进行合作。此外,研究中心还将作为教育基地,承接研究院在读学生,协助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培养健康管理研究、高层次专业人才。
会议同步举行了中山-人保创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并在8位专家的见证下,携手完成“蓝海启航——高品质医疗与商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系列论坛启动仪式”。
中山-人保创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蓝海启航——高品质医疗与商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系列论坛启动仪式
医险融合:商业保险如何助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过去十年,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商业保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有积极作用。
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带来《商业保险助力医疗医药高质量发展》主题演讲。
刘远立表示,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当下,我国商业医疗保险支出约占卫生总费用的4.3%,作为基本医保的补充,商业保险需要更注重内涵发展。期待“中山-人保创新研究中心”成立后,可以针对医院的痛点、难点,产生商业保险创新,驱动新药、新技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
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原湖北省医疗保障局二级巡视员戴伟带来《商业保险在医保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与定位》主题演讲,深入分析了医保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并从政策、供给侧改革等角度,厘清医保与商业保险的关系。戴伟指出,当下医保与商业保险亟需有效衔接,这包括留足发展空间、开放数据信息、服务合署经办、协同监督管理。
武汉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原湖北省医疗保障局二级巡视员戴伟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医疗服务与医疗支付领域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及全球资深合伙人Sanjay Saxena带来《全球医疗服务与支付趋势概览》主题演讲。他提到,近年来全球医疗系统都面临成本攀升的巨大挑战,亟需发展“价值医疗”以驱动可持续发展。实践价值医疗需要医疗机构与支付方(医保、商业保险)在四个方面共同努力,包括:就如何衡量患者获益和医疗成本上达成共识;共同探索能够提升医疗价值的医疗行为;通过创新支付手段鼓励良好医疗行为;实现持续的改进。
波士顿咨询公司全球医疗服务与医疗支付领域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及全球资深合伙人
Sanjay Saxena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就《全球医疗保险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趋势》展开主题演讲。吴淳指出,基于价值的医疗服务具备“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差异、减少费用成本、持续优化”的优势。然而,中国在建立价值医疗体系的关键因素上面临不少挑战。此次复旦中山医院和人保健康的合作,可以帮助推动价值医疗在中国的落地开花,带动品质医疗与高质量商业保险的发展。
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区执行合伙人吴淳
复旦经验:“医疗+商业保险”产业链如何打通?
为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全面部署,复旦大学及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创新性地携手产业合作伙伴,在产学研用、医险结合方面,率先展开了诸多创新尝试,沉淀出独具特色的“复旦经验”。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更生带来《打造联合培养合作模式 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主题演讲。何更生指出,目前国内缺乏医疗管理和医疗保险对口培养体系,兼有管理能力和医学背景的专业型人才培养不足。为此,复旦大学特别携手人保集团成立“复旦大学中国人保健康管理研究院”,打造健康管理高水平研究和教育平台,以开展重大课题合作研究,推进专业硕士联合培养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研究成果转化应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更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带来《国家医学中心背景下医院管理实践》主题分享。顾建英提出,国家医学中心以推动国家医学科学进步为目标,聚焦重大疾病防治需求,对标国际医学科学前沿。商业保险公司作为支付端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为国家降低医疗支出、为人民降低支付压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任,契合国家医学中心多层次医疗服务定位,并为患者提供多层次保障。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顾建英
上海市医学会涉外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主任顾静文带来《商业保险赋能国际医疗服务之华山实践》主题分享。顾静文表示,国际医疗服务的宗旨是为患者提供最佳就医体验及健康保障,她从新时期国际医疗服务概念、全球卫生健康系统及国内高端医疗服务特点、华山医院创新案例三个角度分享了“医险结合”的华山实践。
上海市医学会涉外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主任顾静文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涉外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章滨云带来《关于商业医保瓶颈突破与如何和公立医院高品质医疗衔接的思考》主题分享。章滨云指出,当下公立医院与商业保险衔接合作,仍有不小的挑战。商业医保面临筹资来源不足、资金使用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资金管理缺乏费用节约手段的瓶颈。公立医院高品质医疗的合作衔接困难则主要集中于定价体系、制度要求、审计要求等。为此要从价值医疗的角度考虑合作与衔接。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医学会涉外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章滨云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管理事业部总经理董雨星带来《商业健康保险与三医融合探索实践》主题分享。他通过多个实际案例,解析了“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如何满足老百姓高品质医疗服务需求及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并强调,人保健康作为国家多层次保障体系下的商业保险创新者始终坚持“突出健康管理的根本性,赋能保险业务发展”。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健康管理事业部总经理董雨星
开创未来:“医疗+商业保险”如何融合创新?
为了促进各方交流及多方融合,此次会议特别设置圆桌讨论环节。讨论围绕“公立医院与商业保险协同发展未来展望”、“公立医院与商业保险协同发展模式中的医疗资源合作、数据互联互通、产品服务创新、能力建设路径”两个主题展开,站位医险合作需求,挖掘衔接堵点,探讨解决方案。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副秘书长伍国良提到,公立医院与商业保险公司在诊疗、治疗、产品研发方面,都有互补性。一方面,公立医院承担着为全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职能,而商业保险公司则天然需要为百姓的健康提供风险管理及经济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医院的先进技术对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技术补充,而保险公司则为医疗支付带来经济补偿。无论是健康中国战略还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均为公立医院携手商业保险公司扫除了障碍,相信医疗与保险公司的携手合作将对我国的医疗健康事业带来巨大贡献。
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黄钢表示,老龄化背景下,慢病发病率、死亡率不断增加,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只有通过保险的杠杆,才可能解决重大疾病和慢病的医疗保障问题。为此,需要解决医保与商业保险、商业保险与医院之间的协作关系,为医险协同奠定良好的基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佘山院区主任沈松提出,从需求端看,之所以商业保险在中国公立医院的支付占比非常少,是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多层次的,需要更精准的商业保险产品供给。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下,商业保险公司要关注全人群健康管理,并通过与医疗机构的紧密配合,将治疗前移,实现早干预和预后管理。期待未来借助区块链等技术,衔接好医保数据、医疗数据和商业保险数据,打通数据孤岛,从而更好地服务参保人。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光毅介绍,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医疗机构要为患者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服务。在此背景下,他认为未来商业保险会在“全病程的健康管理”及“创新药品商业保险支付”方面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首席商务官兼咨询负责人杨军指出,优质医疗服务供给有限,优质的保险产品需求旺盛。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商业保险,通过医保、惠民保、其他商业保险三层,满足老百姓的医疗保障需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