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导学团队

2023
06/26

+
分享
评论
复旦上医
A-
A+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导学团队入选2023年度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

樊嘉院士导学团队:开拓进取、充满活力、勇攀高峰丨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

在2023年度复旦大学

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展评会上

复旦上医共有4个研究生导学团队

成功入选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樊嘉院士导学团队

手中有术,眼中有新,

心中有材,胸中有情,

今天,一领他们的风采!

64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有这样一名教师。他是一名医学专家,立足临床,以病人为中心,创新治疗手段,勇斗“癌王”,为病人带来希望;他是一名教授,坚持一线教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医学事业吸引人才,凝聚力量;他是一名博士生导师,悉心指导研究生,瞄准临床问题,在科研领域攻坚克难,培养了一大批骨干人才。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导学团队领衔者——樊嘉教授。

640

樊嘉院士导学团队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支实力强劲、开拓进取、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科研医疗团队。团队以“健康中国2030”战略为指引,以高水平临床与科研为目标,以肝癌诊断治疗和转移复发的防治为重点研究方向。团队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科研攻关,聚焦于肝脏肿瘤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在Cell、Nature等顶尖杂志发表多篇论文,牵头开展数项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截止目前,课题组已先后培养硕博研究生50人,出站博士后7人,目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人,在站博士后3人。

兴趣激发团队科研热情

在二十余年的导师生涯中,樊老师始终坚持走在教学一线,传道授业、育人铸魂,为医学事业的未来播撒种子。樊老师理论授课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生动活泼,内容详实,深受学生好评,并曾获评 “宝钢优秀教师奖”。樊老师常说:“当代国际医学舞台是属于年轻人的,我们要从年轻人抓起,激发他们对于医学的兴趣,为国家的医学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樊老师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年轻学子探究科研问题,这是持之以恒进行科研探索的动力源泉。因此,樊老师叮嘱团队成员要使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做到“广、深、新”,这样才能对本专业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他要求所有学生每周都必须认真阅读1-2篇高分文章,用审视的眼光去读文献,从读文献中培养研究兴趣,发现研究问题。

640

带领团队勇攀科创高峰

在临床诊疗方面,在樊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创新多项肝移植治疗范式,并总结经验形成治疗指南,积极推动肝癌诊疗规范化和水平高质化。

团队完成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2002),国内首例经典劈离式肝移植(2003);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移植手术(2014);世界首例“废弃肝脏”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2015),并首次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上海复旦标准”(2006)。自2011年发布国内首个肝癌诊疗规范以来,团队根据领域最新进展持续更新,并在2022年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目前,指南中文版他引5743次,英文版他引558次。此外,团队还牵头开展了覆盖全国260余城市的《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研讨项目,极大了提升了我国,特别是医疗资源欠发达地区的的肝癌诊疗水平,改善了肝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在基础科研方面,“重临床、重创新、重转化”全方位厚植于团队培养的各阶段。团队注重基础结合临床,在肝癌早期诊断、肝癌术后复发转移防治、肝移植标准及术式改进、肝癌微环境研究等领域取得系列基础科研成果并实现临床转化:自主研发国际首个miRNAs肝癌早筛试剂盒,其诊断效能优于传统肝癌标记物AFP;研制全自动CTC分选检测系统并成功产业化;提高肝癌PDX建模成功率(26%-42%),形成国际首个PDX数据库;以上成果在全国45家医院及4家公司推广应用,诊治患者3万多例,使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65.0%,超过日本(62.8%)和欧美(60.0%)等国家的同类报道。

近年来,团队以“中国特色、世界顶尖”为目标,在肝癌精准治疗、复发防治、系统治疗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基于多组学的肝癌及肝内胆管癌分子分型指导精准的个体化治疗(Cell. 2019,IF=66; Cancer Cell. 2022, IF=39);首次解析肝癌早期复发灶的微生态系统,指导肝癌复发患者的治疗(Cell. 2020,IF=66);证实IFN-α与抗PD-1同时治疗是肝细胞癌患者有效的联用策略(Cancer Discovery. 2022,  IF=38);牵头开展“治疗晚期肝癌的随机、开放、II-III期临床试验”(ORIENT-32),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Lancet Oncology. 2020, IF=54)。此外,2022年团队创新刊Clinical Cancer Bulleti, 成为首个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的复旦期刊

640

言传身教传递医师温度

樊老师导学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具有一致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培育过硬的科研素养,不断锤炼自身扎实的临床技能,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赤诚的医者仁心

樊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医三十多年来,他始终把患者放在首位,把对患者的关爱,对医学的热爱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深深感染和激励着着团队成员。每周樊老师的专家门诊诊室内外,总是挤满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及家属,从早上八点开始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往往已到下午一点多。作为一名肝移植专家,无数个深夜和清晨,樊老师在无影灯下仔细吻合血管,手术常常是不分昼夜。对于高强度的临床工作,樊老师这样告诫团队成员:“病人这么信任我们,把整个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的所作所为要对得起他们的重托。”

目前,团队培养的毕业生很多都已成为肝癌临床领域的翘楚,团队毕业生获评“万人计划”(1人),“长江学者”(1人),“国之名医 优秀风范”(1人),“国家优青”(2人),“强国青年科学家”(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2人),“上海优秀学科带头人”(3人),“上海优秀学术带头人”(2人),“上海市曙光学者”(1人),“上海市启明星”(4人)等多项奖励。

640

立德树人关注身心健康

团队成员思政素养的不断提升,亦是团队发展的重中之重。樊老师“先做人后做事”的经典语录,深深烙印在学生们心中。在2021年复旦大学毕业典礼上,他这样寄语青年学子:“做一个好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好人。” “凡事不总想着自己,不热衷名利,胸怀宽广,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善于和别人合作。” “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最重要的是自己问心无愧。”

640

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团队能够紧密凝聚、共同拼搏的重要保证。团队关心关爱好每位学生,课题组老师经常叮嘱他们注意身体和保证营养。学生们积极投身实验室科研时,会收到樊老师关心的提醒“不要太累,要学会减压,保证睡眠”;在实验室处理临床标本时,也会想起老师的嘱咐自觉做好必要的防护,规范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考验,组内许多学生面对科研、工作被迫中断,生活面临困难,心理上也有较大波动,樊老师在面对繁重抗疫工作的同时,也悉心关照团队成员及时反映困难,团队师生在鼓励下也积极互帮互助。

在樊嘉教授的带领下,导学团队锐意进取、齐心协力、活力满满;成员锤炼品格,扎根临床、勇于创新。未来,樊嘉院士导学团队将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在肝癌的基础科研和临床诊疗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640

樊嘉院士导学团队在十佳“三好”导学团队展评现场

在复旦上医永远不乏

优秀的人

好的榜样

是风向标

为这些优秀的导学团队点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xiaoyue@hmkx.cn
关键词:
肝移植,研究生,肝癌,导学,科研,团队,樊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