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医院,100+医院管理者,走进华西医院探寻12年“零死亡率”背后的秘密
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平台科室之一,手术室的发展与医院技术实力、专科水平、管理能力、硬件装备、医学创新、医保支付、患者体验等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30%的指标与手术室相关。然而,作为医院重要的平台科室,手术室的管理却存在着医护工作负荷大、信息未互联互通等挑战,亟需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运行效率。
基于此,健康界联合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发起“精于手术 益于全院——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旨在凝练标杆医院的成功经验,助推更多医疗机构走向手术室精益管理之道。2023年7月5日,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的重要活动——手术室精益管理标杆医院学习之旅走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来自华西医院的领导和手术室相关部门负责人从信息化、护理、日间手术等角度,解析了华西医院手术室精益管理的探索实践,并与来自全国的40+医院的100多位医院管理者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由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秘书组秘书长、健康界常务副总裁程实主持。会议结束后,来访的医院嘉宾还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对其现代化的手术室进行了实地参观。
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秘书组秘书长、健康界常务副总裁程实
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在致辞中表示,手术室是集管理、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平台科室,手术室的管理关乎患者安全;同时,手术室也是技术崇高之地,患者服务之所。
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吴泓
吴泓认为,如何做好手术室精益管理是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和手术室工作人员都要思考的。只有当技术和流程产生合力时,才能给患者带来价值。因此,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意义深远,“通过学术会讨论、探究手术室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推动全国手术室发展和患者服务,有重要意义。”吴泓说道。
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在致辞中表示,手术室是医院医疗服务的“主战场”,尤其是在公立医院绩效“国考”、“双中心”建设、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等政策驱动下,手术室亟待实现降本增效,走向精益化管理。而这也是健康界联合多家机构发起“精于手术 益于全院——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的初衷。
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
赵红同时提到,手术室精益管理标杆医院学习之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场活动,是“手术室精益管理标杆医院学习之旅”的第二站,也是健康界的品牌项目——“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的第104场学习活动,将成为新100场标杆学习活动的重要起点。
作为本场活动重要支持方,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关键客户部、战略医院发展部执行总监旦巧荣在致辞中特别提到了项目落地华西医院的重要意义。“精细化管理是提升外科系统手术效率的重要抓手,华西医院在国内首创了基于信息交互共享的麻醉手术中心运营管理平台,希望来访的医院嘉宾能够在此次会议中进行深度学习、学有所获。”
旦巧荣也介绍道,信达生物成立之初,在董事长俞德超博士的带领下,确立了“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高质量的生物药”的公司使命。目前,信达的研发管线中有35款新药品中,其中9款已成功实现商业化。信达生物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决心与毅力,与华西医院不谋而合。希望以此次标杆医院学习为契机,和华西医院、健康界以及更多医院为医疗行业做更多贡献,体现信达生物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关键客户部、战略医院发展部执行总监旦巧荣
在吴泓和赵红的共同揭牌下,与会专家一同见证了 “手术室精益管理标杆医院学习基地” 授牌仪式。
“手术室精益管理标杆医院学习基地” 授牌仪式
40+医院、100+医院管理者共话“手术室精益管理”
华西医院 12年“零死亡率”背后的秘密
2022年,华西医院年手术量超20.7万台,手术室医护人员超1500人。规模较大、员工较多、衔接复杂……诸多挑战下,华西医院手术室为何还能管得好?管得精?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文进的主持下,华西医院的专家详细分享了手术室精益管理的华西经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 常务副所长文进
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朱涛带来《信息化助力手术室精益管理》的主题分享。据他介绍,华西医院借助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打造了围绕术前、术中、术后的闭环系统。术前,以麻醉科牵头展开多学科合作(MDT),把高危及难治患者医疗风险挡在术前。同时,扩充评估维度,以病人为基础,结合手术及麻醉,制定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及预警;术中采用智能辅助,风险预警,实现不良事件自动上报;术后实施智能镇痛管理,并联动智能化术后随访,持续跟踪患者情况。
手术室精益管理专业促进项目专家组副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朱涛
准点开台一直是医院手术室管理的难点与痛点。对此,朱涛表示,准点开台必须是院长工程。目前华西医院的开台准点率维持在92%-95%,对于未达标的手术,需要点名公示、分析原因。如此一来缩短了手术间非必要闲置时间,并提升了手术室资源运行效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护士长唐荔结合两个实际案例,分享了高质量发展中手术室护理的华西实践。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护士长唐荔
唐荔表示,手术室精益管理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她在对科室运营数据分析后发现,医院接入患者用时(MIN)对比同级别医院,仍有提升空间。为此,医院采用DMAIC管理模型,实施可持续的精益改造。
通过梳理手术室运转各个关键节点,发现薄弱环节和流程漏洞,以信息化技术打造手术室流程管理平台,从而促进质量管理持续改善、实现手术全程安全监管和无缝对接,有效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
数据显示,上述改革措施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科室转运时间由此前的20分钟降低到14.8分钟,患者身份识别执行率和正确率均100%,患者满意度由此前的90%上升至98%,患者术前焦虑比例由54%降低至16.6%。
一场手术涉及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管理等多项流程。如果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可能导致患者体验差、手术室运转效率低下,乃至医疗风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部副部长张伟义带来《12 年“零死亡率”的华西秘密》的主题分享。他提到,在华西医院“三全”体系(即全过程围术期管理体系、全方位患者安全保障体系、全员参与的围术期质量安全体系)的引领下,医院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部副部长张伟义
一直以来,华西医院手术室实施分级管理。作为国内顶级医疗机构,华西医院4级手术占比38.79%、微创手术占比24.59%,由此也带来了手术室分级管理落实的挑战。
在梳理手术室分级管理制度时,医院发现传统的手术分级目录滞后于医学实践发展、手术医师授权体系流于形式、手术分级动态管理尚未健全。考虑到医疗安全需求,华西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发了手术监控系统,同时从手术质量及技术难度出发,建立手术医师授权库,杜绝上级医生申请手术却由下级医生主刀所带来的医疗风险。
40+家医院管理者共享手术室精益管理先进经验
为了更充分地实现交流、共享,会议特别设置了圆桌讨论环节。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潘宇的主持下,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余家医院的管理者,就手术室精益管理经验畅所欲言,并与华西医院的专家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潘宇
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分享了医院在日间手术方面的做法。据悉,胸外科是上海肺科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在今年3月份新大楼启用前,医院核定床位838张,其中胸外科320张左右。2021年胸外科完成了21371例手术,其中88%是肺癌。面对如此高的手术量,上海市肺科医院在2019年启动日间手术的探索。
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
“日间手术手术开展后,对提高手术效率、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有积极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开展更多手术,且没有增加人力资源和其他耗能成本。”艾开兴表示,上海市肺科医院日间手术日均10台,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4000多台。
鄂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刘黎明表示,通过开展日间手术、门诊信息化病例以及每个病人的健康管理档案,促进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反过来信息化也推动了相关工作目标更好实现。
鄂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刘黎明
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程英升分享时表示,医院开放床位1310张,每年手术量5万例左右。医院在手术室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已经建立起智慧手术人员识别系统、智能手术洗手评估系统、手术室物流系统等。他认为,借助人工智能和智慧医疗系统进行手术室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未来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必然会引起各级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
上海市同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程英升
阜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洪波介绍,阜阳市人口约1000万人,属于人口较多的地级市。“病人是不缺的,目前医院约3200张床位,对比华西医院4000多张床位,已经不算少了,不能再以增加床位作为提高接诊能力的方式。“他表示,如果医院能把平均住院日降低0.5天、日间手术提高10%,就相当于多了300-400张床位,就能以当前的规模接诊更多手术患者。
阜阳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洪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孔心涓介绍,医院总床位近5000张,2021年4级手术37744人次,全国排名第五。即便如此,医院的手术效率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据她介绍,目前医院正在考虑将部分4级择期手术转为日间手术,并已经在院内绩效考核方面适当倾斜,以推动日间手术的发展。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孔心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张常华表示,信息技术赋能手术室管理,医院与上海同济大学的大数据中心合作,把诊疗、随访、标本测序、影响等临床数据集合到医院信息化公共平台,数据清洗后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使之成为“有用的数据”;此外,医院还打造了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直接接入患者电子病历,实现无纸化管理,打通了各部门之间的屏障,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张常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副院长王建宁表示,手术室是医院的关键部门,医疗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通过智能化、SPD管理、智能药柜应用等手段,可以提高手术室的管理效能,值得医院反复研究、学习。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副院长王建宁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阳志军表示,医院老院区占地面积小,但却有1346张床位,所以空间狭窄。为此医院引导科室通过开展日间手术缓解运营压力,但也由此引发了新的挑战——日间手术量提高导致4级手术占比降低,影响医院各项考核成绩。”下一步要向华西医院学习,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营、周转效率。“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阳志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室主任薛侃提到,信息化不是一个简单的监测平台,对术前、术中、术后都有作用。一家医院有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果能够整合起来,对决策会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一些手术室的检测指标,可以用于内部效率分析,同时信息系统也能为绩效管理提供支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手术室主任薛侃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高明表示,信息化是管理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做好医院管理还不能丢掉对各层次人才的主动培养和多部门的联动配合。无论医院信息化手段多么先进,在管理层面都要和临床、护理、医疗行为、患者需求等做好融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高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马丽介绍,北京胸科医院4级手术占比75%,微创手术占比58.6%,位于全市头部梯队。但是,作为专科医院也有天生的缺陷,比如医院规模不及综合医院,手术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效率,医院高度重视患者投诉和医患纠纷,达到接诉即办,以医患诉求为要点推动医疗效率,同时借助信息化管理工具,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医务处副处长马丽
与会专家共同参观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
手术室精益管理标杆医院学习之旅火热进行中,赶快扫码咨询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