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数榜单中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一!研究型医院建设当趁势而为!
近期,Nature发布了2023年度自然指数榜单(Nature Index 2023 Annual Tables)。此次公布的榜单是基于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自然指数选择82种自然科学期刊,该榜单按照2022年不同国家、地区和机构在这些期刊论文中所占的“贡献份额(Share)”进行排名。贡献份额是自然指数考虑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计算每篇论文作者的贡献比例,来展示了不同国家、地区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高水平科研产出的情况,揭示了对高质量的自然科学研究贡献最大的机构和国家、地区。
最新的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出自然科学领域的一个明确趋势:以贡献份额(Share)衡量,中国对自然指数所覆盖的四大自然科学类别——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地球和环境科学的总体研究贡献,已首次由第二位跃升至第一位。与2021年相比,中国的调整后份额增长了21.4%,在年度榜单前十国家中增幅最大,首次超过曾经“称霸”多年的美国,跃居第一。
贡献份额(Share)作为自然指数的标志性指标,是根据数据库中特定地区的论文作者所属机构,来计算该机构的作者所占比例,以衡量对研究论文的贡献。调整后的份额(Adjusted Share)则是将自然指数在文章总数上的微小年际变化考虑在内。
看看2015年至2023年的“自然指数”,就会发现中国在高质量研究成果方面一直在迅速缩小与美国的差距。2015年中国发表高质量科研成果的贡献份额(Share)相当于美国产出的37%。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升至69%。在今年的榜单上,中国的“贡献份额”已经超过美国。
紧随中国之后的其他十强国家,分别为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士和印度。
其中,美国调整后的份额下降近7%,英国和德国下降约9%,印度调整后的份额上升了5%,首次跻身十大国家之列,这是另一个显示高质量论文来源发生转移的迹象。
自然指数追踪的 82 种期刊的作者所属数据显示,2022 年 1 月至 12 月,中国的作者比例为 19,373,而美国为 17,610。
中国在研究机构层面上也占据领先地位。在2022年自然科学论文领域份额得分最高的20家机构中,约一半来自中国。2021 年至 2022 年间,每家中国机构的调整后份额均有所改善,而每家非中国机构的份额均有所下降。
影响因素之一是疫情对国际流动的严峻挑战。相比之下,中国的研究之所以能蓬勃发展,要归功于对外部专业知识依赖度较低的国内健全体系。
早在2018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就显示,中国发表的论文数量最多。由此,过去五年的焦点一直是中国何时可能在衡量质量的指标(例如引用数评估)上超越美国?
近年来,中国科研论文的产出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速度,此次自然指数贡献份额跃居世界第一,说明我国科研论文在保持量的高速增长的同时,质也在稳步提高。2022年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的报告也印证了这点,报告使用分数计数,即来自特定国家的作者在论文中所占的百分比,来确定对高被引研究的贡献。报告指出,2018至2020年间,中国研究在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的论文中占比高于美国研究。我国基础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中国在被引次数最多的论文上已经超过了美国,如果以‘生产率和引用率等简单的文献计量指标’来衡量,中国的表现超出了预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与政策研究员卡罗琳·瓦格纳(Caroline Wagner)在2022年发布于Scientometrics期刊上的一文《衡量被引次数最多的前1%出版物的讨论:中国论文的质量和影响力》中称。
然而,卡罗琳·瓦格纳还表示,中国“在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方面仍然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并且与美国等一些主要国家的研究合作下降的影响仍然不确定。”
持续的资金投入是中国科研产出大量增加的关键因素。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达30870亿元,首次突破三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0.4%,自“十三五”以来已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与GDP之比达2.44%,已接近经合组织国家疫情前2.47%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已连续4年超过6%,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的2倍多。
任何指数与排名,都涉及人的主观选择与评价,类似数学建模,为解决实际问题,首先确定问题的范围和边界,再作出简化假设,遴选最优参数,忽略一些可能不太重要的变量。因此,在指数排名结果的解释上必须明确其边界和适用范围。
以自然指数为例,其所遴选的82种自然科学期刊由科学家所组成的独立小组选出,从结果上看,自然指数期刊数量仅占Web of Science自然科学期刊的4%至5%,但在总引用量中占近30%。这种方法仍符合文献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本质上仍属于“以刊评文”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指数也是一种更小范围的SCI指数和排名。
从学科结构来看,自然指数期刊包括综合性期刊5本、生命科学38本、地球与环境科学11本、物理学和化学30本。中国在2021年成为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领先国家,2023年在地球和环境科学领域也首次超过美国,这些学科都是我国传统的优势学科。
但在基础研究投入产出最大的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我们仍有一定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从2023年开始,自然指数数据库首次收录来自64种医学期刊的文章,让用户可以追踪卫生科学领域的相关趋势。在这一领域,美国遥遥领先,其份额达5352,是位居第二的中国份额的四倍多。
据健康界梳理,最新的中国医院自然指数排名TOP20(2022年4月1日 -2023年3月31日)分别是: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4、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7、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9、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1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1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1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16、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17、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8、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9、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20、北京协和医院
健康界注意到,此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位列全球医疗机构第17位。此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在2022年自然指数榜单(统计范围为2021年3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位列全球医疗机构第14位,排名创下历史新高。
据健康界分析,在自然指数榜单纳入的研究产出数据中,华西医院主要包含生命科学、化学和物理学领域,详细的分析将会在下期文章中刊出,敬请关注。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天星撰文表示,当前,我国仍有不少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面临“卡脖子”等问题,究其根本还是由于基础研究比较薄弱,原始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不仅需要以科研论文为表征的研究“高原”,更需要代表性、引领性的研究“高峰”。审视各类指数和排名,要读出肯定,也要读出鞭策,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
这同样适用于研究型医院建设。为适应我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的形势,更大范围、更高质量引领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2023年6月27日,“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指标体系2.0版发布暨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申报启动仪式”在首都北京召开。
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申报分为两个阶段:遴选征集(2023年6月27日–8月31日)、核查复审(2023年9月1日–9月20日),计划将于2023年10月21日发布名单。在遴选征集阶段,医院可结合实际情况分别申报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学科和研究型人才。申报需要提交的指标信息,以及个别指标需要同步提供的文档资料等。
一、申报链接
https://research-hospital.cn-healthcare.com
二、申报内容概述
研究型医院申报包括难病诊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难病诊治包括国家级医学平台数量、多学科诊疗中心数、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开展国际/国内首台手术台数、首次治愈疾病种类数、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疑难危重患者人次数占比等;“科技创新”包括科研项目数量、临床试验数、研究者发起的研究项目数量、“三高”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科技奖励项数等;“成果转化”包括培养国家级人才数量、研究生培养数量、牵头发布的指南/标准/规范数量、转化药品/器械合同项目数量、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等。
研究型学科申报包括难病诊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难病诊治包括重点学科/专科数量、专业质控中心、病例组合指数(CMI)值、开展国际/国内首台手术台数、首次治愈疾病种类数、出院患者微创手术占比、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疑难危重患者人次数占比等;“科技创新”包括科研项目承担情况、医学科研平台数量、研究者发起的研究项目数量、IST数量、GCP备案PI数、“三高”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科技奖励项数等;“成果转化”包括牵头发布医疗专家共识/指南/标准/规范数量、转化药品/器械合同项目数量、成果转化金额等。
研究型人才申报包括临床素养、科学素养、教学素养和管理素养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临床素养”包括疑难危重患者诊治数量、主持多学科会诊(MDT)次数、新技术/新业务开展数量、重点学科和平台的领导职务数量等;“科学素养”包括科研项目承担情况、科技奖励项数、“三高”论文/专著/教材数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教学素养”包括带教数量、获批科研项目数量、指导学生获奖数量等;“管理素养”重点指团队领导能力,包括对外合作能力和对内组织能力。
三、申报流程
1.登录网站
进入官网。通过PC端登录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官网(https://research-hospital.cn-healthcare.com)
2.选择申报模块
选择申报模块。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首页右侧悬浮窗(上图红线圈出区域),选择对应模块申报。
3.登录账号
选择申报模块后,进入登录页面,输入手机号及验证码登录。若首次登录平台,则需用手机号+密码注册,绑定手机号码后,可用手机号快捷登录。
4.填写报名信息
申报不同模块,需填写的报名信息不同。
5.数据填报
分为三个步骤:浏览申报须知、查看数据采集协议及数据填报表、开始填报数据。
6.数据提交
全部数据填写完成并核查无误后,可点击填报页面下方[提交审核] 键提交数据。
7.数据查看
用户可登录个人账号,点击 [ 我的填报 ] 查看数据当前审核状态。数据状态为“草稿”可继续填写;数据状态为“审核不通过”时,用户可修改数据;状态为“审核中”时,请用户及时关注审核反馈信息,并按要求修改数据。
四、联系我们
详情请咨询:
董爱鹏 17611607708(同微信)
扫码添加微信,咨询填报事宜 >>>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