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武汉同济医院多院区建设的挑战与策略

原创 2023-08-21 17:03 李子君、杜杏利 / 健康界

同济医院多院区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同济模式”,已成为公立医院多院区的标杆。

长江之滨,黄鹤楼下。连续多年主要医疗服务指标居湖北省第一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下称同济医院),自创办之日起,便秉承着“格物穷理,同舟共济”的理念,不仅护佑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更成为武汉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在新冠肆虐之时,这家跨越世纪的百年名院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主战场、排头兵,在武汉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再次发扬“迁汉精神”,谱写了一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济”华章。其中,同济医院一院多区管理模式优势凸显,在4个小时内实现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的功能调整,迅速成为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在主院区和分院区之间通过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人财物一体化管理,统筹调配,最大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十年来,同济医院多院区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同济模式”。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机构处组织赴同济医院专题调研多院区管理模式,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制订《关于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的通知》的重要参考,多院区管理的“同济模式”已成为公立医院建设发展多院区的标杆。

2023年8月,健康界联合同济医院推出《解密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之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调研报告,全方位展示同济医院多院区理念和发展现状。在报告推出之前,健康界走访同济医院,对多位院领导进行独家专访,深度解析多院区管理之道。

“第三次创业”,同济医院确立“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多院区管理模式

在1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同济医院经历了“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1900年,德国医生宝隆在上海创建了同济医院;第二次创业是1955年,同济医院根据当时国家政务院的命令整体搬迁至武汉。同济医院党委将2013年同济医院开始筹建第一个分院区光谷院区称为“第三次创业”。

“为了做好第三次创业,我们在建设第一家分院区,也就是光谷院区之初就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包括院区选址,周边人群疾病谱分析,考察同级别医院多院区管理模式等。”同济医院院长刘继红说,经过考证和讨论,同济医院决定采取“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的管理模式。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医院实施了优质医疗资源同步扩容的策略,也就是将分院区当做主院区的一部分进行运营,而不是将其当成另外一家医院。这一模式能为武汉三镇及远城区人民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两所分院区在建成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运营的成功,在服务质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同济医院对全院科室医疗质量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三个院区之间的CMI值、时间消耗指数、费用消耗指数、治愈率、好转率、病亡率等主要质量指标没有统计学的差异,同一专科多院区统一管理模式实现了为患者提供同品质医疗服务的目标。

定位不同,多院区各有所长

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在武汉爆发的时候,同济医院三个院区为阻止病毒肆虐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同济医院党委书记王伟介绍说,实践表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同济医院探索的多院区模式更契合应急的功能需求转换。相比单院区模式,医院可以将单独的院区整体改造,其他院区保留日常医疗服务能力。相比兼并、托管、医联体等形式,多院区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更便于人财物等资源统筹调配,降低暂时沟通和运转成本,实现快速反应,合理分配,高效运转,为构建平战结合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下了基础。

同济医院目前有三个院区在运营:主院区汉口院区、光谷院区、中法新城院区,此外,车谷院区正在建设,即将投入使用。

具体来看,汉口院区作为主院区,设床位4000张,功能定位是手术治疗基地、疑难急危重救治基地、高知高干医疗保健基地、国家医学中心(综合+专科)、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光谷院区占地315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总规划床位3000张、日门诊量8000人次,定位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光谷同济儿童医院、传染病救治、培训与研究基地、质子中心。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光谷院区院长唐洲平表示,光谷院区承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以科创中心临床试验病房为依托,加强研发攻关和转化、建设平疫结合可转换病区、公共卫生应急演练仿真模拟培训平台、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实时监测系统等,全面提升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医学救治能力。光谷同济儿童医院则打造儿童疑难危重症救治基地、儿童手术基地、儿童健康保健基地和儿童医生培训基地。

中法新城院区距离汉口院区有半个小时车程,院区以肿瘤、急危重症为特色,开放病床1000张,设计日门诊量3000人次,定位是中法同济肿瘤医院中部地区空地急救中心、同济医院科研园区、生物信息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科创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中法新城院区引入当今世界最顶尖的放疗加速器——速锋刀放疗系统,这也是华中地区首台。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中法新城院区院长吕家高表示,中法新城院区于2016年10月8日正式对外收治患者。如今,院区门诊量和住院量均达到饱和,CMI值和三四级手术占比亦稳步提升。

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白祥军全面负责车谷院区建设工作。他表示,目前,同济医院正在建设的车谷院区规划床位500张。源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车谷院区将康复医学定位为自身的特色优势学科,未来这里未来将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康复医疗中心。

一院多区运营,什么最难?

事实上,同济医院党委早在2006年便申请立项建立光谷院区,酝酿商讨多院区管理模式,2012年正式动工。院党委统筹考虑医院当时情况,确立了“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的多院区管理模式,为医院在未来十余年的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发展多院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随着多院区管理模式实践积累,管理理念得以不断升华,新增了“特色化布局、数字化赋能”。

具体而言,一体化管理概括为行政管理一体化、人力资源一体化、医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后勤保障一体化和文化建设一体化。同品质医疗即在分院区植入“同济基因”,确保院区间提供相同的医疗服务,保证患者在院区间“无差别”就医。特色化布局即根据各院区所在区域的疾病谱、老百姓需求、医院自身发展规划等建设发展特色专科,满足区域就诊需求,建设发展医院特色专科。数字化赋能即借助信息系统联网布局,为“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和特色化布局”提供支撑,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廖家智在访谈中多次向健康界提到“同质化”。 “扩容优质医疗资源,而不是将其摊薄,做到这一点的核心理念在于如何通过一体化管理,真正实现同质化医疗,从而契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廖家智说。

在廖家智看来,同质化医疗最大的难点是人员安排。这源于人力资源一体化管理,就意味着所有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全部从主院区派出。为此,同济医院需要提前三年开始储备人才。“我们不可能让新招聘的人员去新院区,老职工在老院区,而是要实行合理配置,并且由有经验的教授带队,组成合理的团队进驻新院区,从而保障各个院区医疗工作的开展。”廖家智说。

垂直化、扁平化管理,多院区如何做到学科齐头并进?

同质化医疗是同济医院多院区发展的顶层设计,就意味着各个院区所提供的服务不能降级或降档。这对于多院区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具有很大挑战。同济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刘争告诉健康界,院党委在建设规划分院区初期,确立了学科规划上秉持“强专科、精综合”的原则。科学规划,错位发展,在定位分院区为综合医院的基础上,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是特色化布局的具体体现。

尽管学科发展各有所长,但多院区在人才培养和学建设上仍然坚持垂直化、扁平化的管理。刘争说,从医院的角度来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归属学科办和人才办两个部门,这两个部门目前由一个院区统筹管理,处在不同院区的专业人才仍然隶属一个教研室或者学科,这就确保无论从医院层面还是科室层面,采用统一的管理体系。

由于不同院区对病人吸引能力不同,新院区在设立之初就会出现与主院区病人群体存在差异的情况。“临床医生的成长非常依赖于病人资源,因此我们不会把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固定在新院区去培养,而是让医生们在各个院区之间轮转,去接触更多不同的病人,这样就不会因为新院区与主院区病人病种的差异,让医生在培养上出现业务能力的缺陷。”刘争说。

每个新院区在筹备过程中,医院都要面临人员调配问题,难免有职工会存在被“发配边疆”的感觉。让同济医院医务处处长吴剑宏颇为感动的是,老教授们总是带头“开荒”,愿意扎根新院区,留住病人,培养新人。在他看来,这是同济医院的文化使然。

为了减少职工在轮转过程中的疲劳感,使大家对不同院区更有归属感,吴剑宏希望,未来的轮转机制能够逐步优化,尽量让职工留在自己更适应的院区中工作。

互联共享,多院区间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速

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无疑会减轻医院相应的运营压力。同济医院三个院区的信息系统是互通的,实行同一套集团专网、同一套信息系统、同一套数据中心。多个院区之间的信息系统统一开发与应用,统一系统结构和功能框架,实现不同院区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同步,提高了信息的共享程度。

白祥军表示,同济医院借助数据中台技术,搭建了联通集团医院线上业务的“同济云平台”,整合现有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形成集团医院运营信息管理平台,在统一的“同济云平台”下,无论病人在哪个院区就诊,其医疗信息都可以跨院区实现互通共享。病人可根据需要跨院区进行转诊和复诊。与此同时,远程查房和会诊系统也使医院能够及时调配相关人力资源进行知识共享。

毫无疑问,近十年来,同济医院多院区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同济模式”。正如院长刘继红所说,经过多年建设发展,同济医院已经成为一所门类齐全、名医荟萃、师资雄厚、医疗技术精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人们相信,作为引领中部地区医疗发展、综合实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大型综合医院,同济医院在多院区管理方面树立了非常好的样板参考,“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多院区管理模式,为全国探索多院区管理的各大医院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新路径。

2023年7月7日,由同济医院、健康界、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专场举办,这也是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专业促进项目中标杆医院学习的第一站。

深挖一院多区一体化管理机制,中国标杆医院学习走进同济医院

与此同时,健康界推出的同济医院一院多区报告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管理,医疗,一体化,医院,同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