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食管癌免疫疗法响应机制,上海市胸科医院团队发布食管癌精准治疗新成果
该研究首次证实,SPRY1+PD1+CD8+T细胞可作为食管鳞癌免疫治疗临床获益的可靠独立预测标志物。
10月12日,由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食管亚专科主任李志刚教授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管癌个体化精准诊疗体系的构建”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Cancer Cell(《癌细胞》,影响因子50.3)在线发表,揭示食管癌免疫疗法响应机制。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发食管癌约40万例,死亡约30万例,中国每年新发和死亡病例占全球病例的一半左右。其中,90%以上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直接手术效果不佳。
为探索免疫治疗在可手术食管癌患者中的疗效,胸科医院食管外科率先牵头开展了NICE研究。这是全球最早注册开展的食管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之一,相关成果已发表在JTCVS等胸外科权威期刊。基于NICE研究的出色结果以及多项同类研究,2022年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已将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纳入新辅助治疗Ⅲ级推荐。
然而,当前的食管癌免疫治疗还不够精准,临床仍缺少指导用药、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李志刚教授团队基于前期NICE研究成果,联合温州医科大学苏建忠教授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芝华教授团队与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龙凌云教授团队等开展了进一步转化研究,系统解析了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疗效差异人群的细胞分子特征。
该研究首次证实,SPRY1+PD1+CD8+T细胞可作为食管鳞癌免疫治疗临床获益的可靠独立预测标志物,并发现耗竭前体T细胞可促进免疫肿瘤微环境激活,从而增强抗肿瘤功能,为食管癌免疫治疗的临床获益提供预测价值。
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食管癌免疫治疗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意义与前景,将为探索更精准有效的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和新方向。
李志刚教授为论文的第一通讯作者,胸外科刘智超博士、马宁助理研究员及杨洋医师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同时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等项目资助。
一直以来,上海市胸科医院始终秉承专科优势,以高水平临床转化科研成果助力研究型精品专科医院建设,以高质量医疗技术服务广大患者。作为国内知名的疑难复杂食管疾病诊治中心,胸科医院充分运用先进诊疗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病例资源,积极推动食管疾病的科研创新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相关结果多次改写国际诊疗指南。
作者:唐闻佳 邓天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
ADC药物在实体瘤中临床研究进展如何?
中国科大附一院潘跃银教授带您深度剖析!
点击下图↓↓↓,观看精品课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