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团队重要研究成果发现宫颈癌免疫治疗新靶点

2023
12/15

+
分享
评论
武汉同济医院
A-
A+

该研究成果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将有助于更精准地进行宫颈癌免疫治疗。

(通讯员 李韵熙)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陈刚、孙朝阳、李科珍、马湘一等教授在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IF=30.8)上发表题为“Multi-omic analysis of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dentifies cellular ecosystems with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relevance”的文章。该研究通过整合单细胞转录组、空间转录组、空间蛋白组等多组学数据分析,全面揭示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生态系统,发现不同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组成的生态系统影响了肿瘤的免疫浸润特征。该研究成果为临床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将有助于更精准地进行宫颈癌免疫治疗。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其中,宫颈鳞状细胞癌是宫颈癌中最常见的类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预后良好,但晚期、转移性或复发性宫颈鳞状细胞癌5年生存率仅为16.5%,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临床中,宫颈鳞状细胞癌多起源于宫颈上皮细胞,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然而,作为新的实体瘤治疗手段,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面临响应率偏低的瓶颈,亟需寻找能预测和增强免疫治疗响应的方法。

为此,研究团队采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利用14个原发肿瘤和3个正常宫颈样本,捕获并分析163,900个单细胞,绘制了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全细胞图谱。同时,通过NMF算法,确定了8个在不同患者中共有的肿瘤表达模式(MP),其中,发现MP6和MP7状态的肿瘤与免疫浸润相关,MP6状态的肿瘤通过与免疫抑制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相互作用,重塑了肿瘤免疫微环境,导致免疫细胞不浸润。

“未来,通过对肿瘤MP6和MP7基因表达进行评分,有望更精准地评估宫颈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效果。”陈刚教授介绍。

研究团队还发现了干预MP6的核心基因FABP5。实验表明,干预FABP5显著抑制小鼠移植瘤生长并增加T细胞浸润,同时降低共孵育的成纤维细胞免疫抑制CAF基因表型,表明FABP5在介导免疫排斥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FABP5靶点的基因和药物干预均验证了MP6与免疫排斥的关系,提示我们通过干预FABP5增强免疫治疗疗效的可能性。”孙朝阳教授分析。

据了解,该研究历时4年,23位科研人员参与,揭示了宫颈鳞癌中MP6状态肿瘤通过FABP5重塑免疫微环境,逃避免疫的机制,为宫颈癌和鳞状细胞癌的免疫联合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和依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xiaoyue@hmkx.cn
关键词:
宫颈癌,肿瘤,靶点,基因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