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课题论证会成功召开

2023-12-20 11:39 申梦霞 / 健康界

健康界联合多家微创能力卓著的标杆医院,共同发起《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项目。

在项目推进上,《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筹备与组织建立阶段,包括召开项目论证会、遴选标杆医院、组建工作组、召开启动会;第二阶段是学术成果研究阶段,分两步实施——2024年5月初前研究输出《医院微创能力建设纲要》;2024年12月底前研究输出《医院微创能力评价体系》。

据《2021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情况通报》显示,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出院患者微创占比为19.92%,相比2018年提升4.02%。此外,微创也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遴选、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指标体系中,加速微创外科发展已成为医院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专科特色的共识和有效途径。

2023年12月15日,由医健专委会指导,健康界、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主办的《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课题论证会在杭州召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在致辞时表示,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意义重大。一方面,高质量的医疗对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微创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将给老百姓带来切实的好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

迈瑞医疗中国区杭州分公司总经理肖成科表示,作为国内医疗设备的龙头企业,迈瑞医疗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的健康事业和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期待和更多微创专家一起开放交流、深入合作,为全面提升微创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迈瑞医疗中国区杭州分公司总经理肖成科

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教育办副主任、普外科主任助理杨瑾主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教育办副主任、普外科主任助理杨瑾

标杆之鉴,经验共享

在标杆医院微创能力提升经验分享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首先分享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微创能力提升经验。

蔡秀军介绍,邵逸夫医院主要瞄准国际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微创化、产业化这六个方面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标杆医院。他特别指出,“错位发展、精准微创、问题导向、交叉融合”这十六字方针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蔡秀军表示,邵逸夫医院在国内最早引进并致力于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和应用,目前腔镜手术量和机器人手术量占邵逸夫医院总手术量的80%,微创技术覆盖几乎所有外科领域。其中,多项技术和手术方式国际/国内首创,例如腹腔镜刮吸解剖法断肝术、腹腔镜区域性血流阻断技术、完全腹腔镜绕肝带法二步肝切除术(蔡氏ALPPS)、支架法肠吻合术和肠转流术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作分享

此外,在人才培养和医学创新方面,邵逸夫医院在2012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微创医学”学科,并在2021年牵头组建了“微创器械创新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围绕疾病的微创诊治,开展医工信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和诊疗技术创新研究。

“在微创领域,还有很多可以想象的空间,我们在这方面完全可以超越美国等西方国家。”蔡秀军表示。

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的微创能力提升经验。

刘连新表示,随着微创技术在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学科中应用日益广泛,提升医院微创能力是保证治疗质量的关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

“从手术指征到手术技术,再到从业人员,微创技术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把控。”刘连新特别指出,详细的专业质量基本情况调研方案、质控培训方案和质控督查方案,是实现全面监控和提升微创技术领域质量水平的重点。而合理的配套制度保障以及对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则是微创技术治疗质量控制和能力提升、维持生命力的关键。

刘连新详细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微创技术开展及质量控制情况,以及微创技术能力提升规划。他表示,医院已形成腔镜、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技术体系,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微创技术质控流程,确保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安全、合理、规范和高质量应用。

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正当时

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详细介绍了《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项目的背景、目标、操作步骤与流程、框架结构、分工和职责等。

赵红引用公开数据表示,在外科领域,美国2019年每百万人口微创手术台数为16877台。而在中国,每百万人口微创手术台数仅有8514台。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微创技术在我国还有极大发展空间。

“如何实现微创领域的技术创新,实现国际化同步或引领?如何借助微创技术进行专科建设及医院竞争力提升?如何提升微创手术占比、微创三四级手术占比?如何在医院实现微创手术平台化管理和高效运营?如何推进微创领域的医工信融合及创新成果转化?需要进行系统研究并输出方法论指导实践。”赵红表示。

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

基于此,健康界联合多家微创能力卓著的标杆医院,共同发起《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项目,目标在于:通过调研走访、学术研讨等活动,系统了解行业现状和医院提升需求,研究输出微创能力建设纲要;以建设纲要为基础,梳理微创能力建设的主要模块和指标要素,构建医院微创能力评价体系;基于建设纲要及微创能力评价体系,梳理出微创能力提升的推荐举措,形成可复制的管理方法论;围绕方法论设计专题培训板块,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微创管理培训,推进成果共享和应用推广。

据了解,《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项目首批拟遴选20+家标杆医院参与共创,标杆医院遴选标准如下:医院微创技术的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考A+以上,微创手术占比处于高位、某项微创技术国内领先;专家在医院管理、外科、微创领域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及行业影响力;医院有意愿积极参与项目、有能力带动团队配合项目组共创和推广。

在项目推进上,《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项目计划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筹备与组织建立阶段,包括召开项目论证会、遴选标杆医院、组建工作组、召开启动会;第二阶段是学术成果研究阶段,分两步实施——2024年5月初前研究输出《医院微创能力建设纲要》;2024年12月底前研究输出《医院微创能力评价体系》。

如何提升,以何为纲?

在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项目执行方案(包括项目操作步骤与流程、框架结构等)和《微创能力建设纲要》框架建言献策,进行了充分探讨和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表示,从医学本身的发展来讲,微创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因为它能让患者获益。过去创伤性比较大的手术,现在通过微创技术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同时,患者的住院时间得以缩短,医疗花费相应也得以减少,因此微创值得推崇。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副院长陈良表示,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对于微创手术占比作出了明确要求,但是难点在于微创手术的定义和数据统计。他建议,进一步规范数据统计,“如果数据统计不清楚,成效将很难展示。”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田辉表示,微创技术发展需要“踩油门”,但也需要“踩刹车”,即做好质控。他强调,微创技术的第一要求是安全,第二是规范,第三是高效,第四是舒适,第五是经济。“要让患者用尽量低的花费,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院长曾永毅表示,《推动医院微创能力提升》项目的推出不仅非常有益,且正逢其时,但在执行层面,如何推动项目进一步落地需要有更多思考。他建议,各省市的质控中心也参与到项目中来,共同发力。

线上参与讨论的专家

(左上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右上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田辉,左下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右下为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沈雳)

研讨环节现场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蒋立虹表示,国家第一方阵和第二方阵医院的微创能力都没有问题,但是基层微创技术的服务能力需要重点关注和提升。

苏北人民医院原副院长潘云龙表示,与国外相比,目前国内医务工作者的质量安全意识相对还比较薄弱,因此他建议《微创能力建设纲要》中一定要对质量安全管理有明确要求,要设置质量指标体系。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沈雳表示,医院微创能力提升主要围绕技术、人才、转化这三个关键点来进行,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考核指标,并在未来进行细化。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潘振宇表示,在当前的方案中,微创技术的定义只涉及腔镜技术、介入技术、内镜技术及无创伤手术等,建议将通过AI、智能机器人等其他方式辅助人类完成精细化操作的手术也纳入微创的概念范畴,“否则不能体现技术的进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微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