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有所为 | 以三甲复审为契机,郑大五附院推动药事服务升级
地处中原大地河南,紧邻位于郑州市中心的火车站西广场,百年名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五附院”)的药事服务转型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曾受困于药品供应保障角色的药学部门,如今已转型为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促进合理用药的“主力军”,正在迈向以患者为中心、改善生命质量的全方位药学服务阶段。
而随着集采、DRG付费、药品“双通道”等相关政策落地,临床药师重要性更加凸显。临床药师更直接地参与各类患者的药物治疗,与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关系也将更为密切后,对自身药学专业和相关多学科知识的掌握度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牵头部门,药学部该如何在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加速推动药学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2023年5月8日,郑大五附院再次被确定为三甲,成为河南省首家按照新标准通过三甲复审的医院。而早在1993年,郑大五附院就获评为河南省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正是用好了三甲复审这个抓手,郑大五附院在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高质量服务,推动药学服务转型中找到解题之道,药学服务模式创新颇有成效。
近日,健康界实地探访郑大五附院,邀请药学部赵杨主任解读药学高质量发展路径。
郑大五附院赵杨主任(高清)(标清)
访谈视频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 赵杨
主任药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河南省药学会理事、河南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科普学会药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药学服务专委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常委、河南省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常委、河南抗癌协会肿瘤临床药学专委会常委、河南省医保局药品评审专家、河南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河南省省级医院评审专家,主要从事药事管理及药物经济学方面研究
把握三甲复审契机,全面升级药学管理
健康界:作为河南省首家按照新标准通过三甲复审的医院,郑大五附院是如何以三甲复审为抓手,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高质量服务的?
赵杨:众所周知,三级甲等是医院的高等级,三甲复审就是对三甲医院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进行的四年一次的权威评价和考核。科学而规范的医院监管和评审制度,具有促进医院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的作用。
郑大五附院建院至今108周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史。经过发展,药学工作已经从药品的调配管理,转变到现在的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现在,药学部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以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为基础的技术服务管理部门。
我们设有药品供应室、调剂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临床药学室、临床药理室等部门,担负着全院药品供应、合理用药管理、药学服务、药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我们还是国家级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全国临床合理用药的示范基地、全国PCCM咳喘药学服务门诊河南区域示范中心,以及河南省临床重点的培育学科。
药学部是负责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部门。它既是医院药品供应部门,又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集药品采购、供应、调剂、制剂、经济管理、临床药学、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及贯彻执行药政法规于一体,是一个多功能、性质特殊、任务繁杂的科室。
药品供应是全院药品采购、管理和保障的基地,我们医院一直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规范采购药品,按照“1+X”的用药管理模式,保证了国家集采药品、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医保目录药品、国家谈判药品优先使用的制度落地实施。在药品保障方面,不断向科学化、智能化、现代化迈进。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模式的转变,药学部正在由传统的药品供应管理型,向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转变,关口前移,通过前置处方审核,在事前、事中、事后对合理用药全流程进行监管。我们切实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秉承以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为信念,强化医院药事管理,积极拓展临床药学服务。
我们完善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技术服务和临床药学工作,参与到临床合理用药的实践中,包括临床药师工作、处方审核调配、PIVAS、用药咨询、合理用药分析监管,包括抗菌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处方点评、医嘱点评、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宣讲等,为患者及临床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
郑大五附院药学部临床药学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现在持证的临床药师有10人。参与全院临床药物治疗、查房、会诊、病例讨论,以及药学知识培训、药学科普等工作,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负责医院药事管理监督检查。
我们还开展了药物咨询服务,逐步实施了药学监护、处方/医嘱点评、药师会诊、多学科专科门诊,还有抗菌药物处方点评等全方位的合理用药的管理模式。
通过三甲评审要求,医院对药品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升级,目前已经达到了全流程的药品管理,包括冷链药品全流程监管,麻精药品能够做到全流程溯源管理,各项药品警示类、流向指示类、患者引导类等标签标识,进行了统一化和规范化的升级,让患者易看到、易看懂,让药师获得显著警示、降低差错风险。
药学工作持续向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药品采购、药品储存养护、药品配发到合理用药,保证药品管理、药学服务有序高效运转。
创新管理举措,提升合理用药水平
健康界:郑大五附院如何指导各临床科室根据政策要求以及诊疗规范,制订科室常用的药品分级管理方案,确保药品合理使用的?
赵杨:临床科室根据本科室的常用药品需求,向药学部申请常用备用药的清单。药学部、护理部还有医务部,对申请的临床用药进行审核讨论通过之后,将各科室的备用药清单目录备案,病区急救药品的清单由全院统一制定,包括急救车内的药品摆放位置、全院统一药品的编号等。
我们还对高警示药品进行分级管理,在科室病区存放高警示药品时,专区存放药品需贴有警示标签。我们还制定了抗菌药物、抗肿瘤药、激素类药物分级管理的目录,以及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
此外,我们定期培训和考核,为医师设定了开具权限,每月加强他们处方、医嘱的点评。
健康界:郑大五附院药学部门还有哪些创新举措,落实政策规范要求、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赵杨:医院对我们的药占比、抗菌药物使用率以及使用强度等指标,都是按照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要求,对医生规范用药也能起到一定的针对性约束。
药学部对于临床不安全用药采取处方前置审核措施,对医生的不安全用药进行警示提醒,如有严重用药风险的情况,对医师及时的沟通。我们制定了管理办法,采取多种手段加强了学习培训、宣传教育。
药学部对患者用药安全起到了防御性的关卡作用。前置审核可以帮助患者过滤掉一部分用药风险信息,系统设置提醒、拦截功能,尤其是重点监控药品点评的管控。药学部门还开展了药物基因检测和血药浓度监测等新技术的项目,对患者的个体化用药提供强大的一种助力。不仅提升了用药水平,更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有些人用药后有疗效,有些人服用后没什么反应?为什么吃同一种药,其他人没事,而你却过敏了?这除了跟个体用药剂量,以及药物反应有差异性外,还与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有关。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患者实现个体化用药。因人用药,根据个体基因选择最佳药物,提高药物疗效;因人用量,可以根据个体基因,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
从过去“千人一药”,到现在的“一人一药”使用模式,给出专业合理的用药指导意见和建议,提高诊疗效率,同时避免某些药物致死、致残的重大医疗事故,显著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与此同时,药学部还开展了血药浓度监测、基因检测,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角度,实现给药方案的精细化,充分发挥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使患者最大获益。
治疗药物监测实验室包括药物浓度监测、基因检测、VTE检测还有阿司匹林抵抗等等,为个体用药提供指导,继续有效地发挥与临床联系密切的优势。在开展合理用药的工作基础上,深入开展个体化给药方案相关研究。
健康界:郑大五附院如何在落实集采相关政策,促使临床科室合理使用中标药品的同时,满足临床个性化、差异化的用药需求的?
赵杨:个体化用药就是实现药物治疗的因人而异,也是私人订制的,充分考虑到导致药物差异反应的遗传因素,对不同个体的药物相关基因,从分子水平进行检测。临床医生再结合病人的病情及实际经验,量体裁衣地选择个体适应的药物种类及剂型,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节约药物资源。
我们在落实集采政策的同时,满足临床用药需求。首先,我们也及时召开集采药品的工作推进会,院领导宣讲集采工作的重要性,药学部汇报集采工作进展,并对集采疑难问题做出解答。各临床科室主任分享科室集采工作遇到的困难和心得体会。
医院对于集采药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报量,利用信息系统,参考上年度或上一集采周期药品使用情况,及各科室的用药占比,结合临床治疗的实际情况,将集采药品合理分配至主要使用科室,在新系统中,将集采药品标红并排在前列,提示一是优先使用集采药品。
另外,我们对完全可替代的这种药品,梳理此类药品的目录。我们实行非必要不采购,另外对于流标的品种及时采取限制措施,基本上已经全部暂停采购,对流标品种全部清理出院,我们还加大对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的这种监测,对于集采药品进行统计。
医院使用药事通软件对集采药品进行任务量的分配使用量的跟踪,我们将上一个月使用数据导入软件,生成使用量的跟踪表,可以从表上看到其他药品的使用进度,针对于使用情况不好的药品,及时和临床科室沟通同类可替代的分析,及时关注非中选药品和可替代药品的使用情况。
我们实现了信息化和精细化的管理之后,考虑到集采数据的安全性,联合开发了一种集采药品的统计系统,镶嵌在医院的HIS系统中,可以实现集采药品任务量的分解,使用量跟踪和可替代药品的监测,以及中选与非中选药品使用占比和金额的这种分配上。
在完成集采任务的同时,可以适当放开非中选原研药品的使用,以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开设药学服务门诊,实现个性化药学服务
健康界:郑大五附院PCCM咳喘药学服务门诊是如何建设的?创新和亮点是什么?
赵杨:个性化的药学服务是药学门诊的重要环节,药学专业的优势只有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药学服务,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药师与其承载的药学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药学门诊是实现个性化药学服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药学门诊工作,对于药师更好地参与到这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郑大五附院的药学门诊设在医院的门诊一楼,相应的办公以及工作硬件设施满足日常工作要求。我们咳喘门诊的药师通过了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委会组织的PCCM咳喘药学规划化的培训,获得了证书。
通过建立药学门诊,药师在独立的空间接诊患者,使患者能够在安静、舒适,保护个人隐私的环境下进行相关用药交流,可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化用药方案,进一步提高药学服务的深度。同时,在独立的空间也有较好地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尊重患者,赢得患者的信赖。
我们以专业详细的讲解,为患者提供有关药物及药物临床应用的问题,包括特殊病理生理患者的药学监护、用药教育、专科用药方案指导与药物重整,药物疗效评估及安全监测,患者用药的自我监控、患者用药咨询与服务,包括特殊药物装置使用指导,慢病管理等内容。
同时,以轻松愉快,人性化的方式开展合理用药教育,对患者提出安全、合理用药的意见或建议,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并尽可能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
健康界:郑大五附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提升老年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和依从性?
赵杨:结合我院在医养结合领域持续深耕的工作基础,药学部参与郑鹏远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医院药学部作为牵头单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杨长春教授、杨庭树教授等全国该领域专家,共同制定我国首部《医养结合机构老年共病患者安全用药专家共识》,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空白。
我们药学部10名临床药师深入到呼吸科、肿瘤科、心血管内科等老年患者为主的病区,参与患者的用药监护,对老年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参与老年患者的药学会诊、多学科会诊、药学查房、多学科联合查房等,为老年患者安全用药保驾护航。
我们药学部自2018年开展药物代谢基因检测技术,可以为老年患者使用降血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支持。2023年起,我们药学部药学门诊实行了全天候的药学服务,针对重点老年常见病、慢性病,提供免费用药咨询,对老年患者使用较为复杂的特殊剂型和药物进行了重点用药教育,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
我们还注重了科普工作的开展,通过科普视频、药学部科普公众号,我们进社区下基层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建立立体融合的科普体系,结合国家各类健康宣传日,积极开展面向老人人群为主的健康主题活动,如提高抗菌药物药物认识周、合理用药走进万人社区等,向老人宣传合理用药知识,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线上打造药学部自媒体公众号。
每周推送科普文章和视频,为老年患者普及安全用药知识、科学管理是药学部的持续目标,医院药学工作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服务流程、规范合理用药为指导思想,贯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我们力求人性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包括安全合理用药宣传、个体化用药指导咨询等等药事服务,致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多种药学服务模式创新转型,通过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进而助推学科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推动医院药事管理持续高质量发展。
(感谢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对此次访谈的鼎力支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