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牵头制定“拇外翻微创治疗”国际临床指南
该指南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设立后发表的第一篇国际临床指南,填补了拇外翻微创治疗领域相关空白。
“因为脚趾肿大变形,走多了就觉得疼”“浑身上下最丑的就是脚,夏天都不敢穿凉鞋”……拇外翻顾名思义就是大母趾往外撇,是常见足部疾病。目前手术是其主流治疗方式。近日,由上海六院足踝外科主任医师马昕教授牵头,施忠民教授团队联合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国10家医院的足踝外科专家学者修订编写了该国际临床指南,以进一步规范提升这一手术整体技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足踝外科主任医师施忠民介绍,一般如果足的拇外翻角度超过15度,结合临床表现就可以判定是拇外翻。当下,除了伴有明显疼痛影响生活外,美观也成为越来越多患者前来就诊的原因。
在治疗方面,拇外翻微创手术具有切口小、美观、恢复快、术后疼痛少等优势。第三代微创拇外翻手术的技术核心是通过微创截骨内固定以获得良好手术效果,在临床上正逐渐推广。然而,该技术要求手术医生对相关解剖结构有深刻理解,在熟练掌握开放手术技术的基础上,经专业培训、持续练习和总结,才能熟练运用该技术。
上海六院足踝外科团队致力于第三代微创拇外翻手术技术的应用推广,并于2022年9月作为牵头单位,将相关临床经验以专家共识形式发表于《中国骨伤》。近日,在此前中文专家共识基础上,六院团队编写发布国际临床指南,并发表在骨科权威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nslation》,这是华裔骨科学会和国际华人骨研学会的官方期刊。
该临床指南针对第三代微创手术治疗拇外翻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技术和术后管理等提出标准化建议,以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包括术后关节僵硬、神经损伤等,提高手术成功率。上海六院足踝外科马昕教授、施忠民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李广翼医生为第一作者。
马昕教授介绍,拇外翻手术并非简单的美容手术,而是要从病理生理和生物力学角度上恢复患者的前足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拇外翻要秉承分型分治的治疗理念。他同时强调,要注重患者体验,通过制定个性化镇痛治疗方案,让患者从做手术到下床活动全过程“无痛化”。这有助于术后的功能锻炼与早起康复,对矫形的维持及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至关重要。
据悉,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的设立是为在骨科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牵头作用。上海六院骨科有着深厚的底蕴及庞大的样本人群,该指南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设立后发表的第一篇国际临床指南,填补了拇外翻微创治疗领域相关空白。
文:唐闻佳
图:受访方供图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