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四链融合” 释放医疗创新新动能

原创 2024-05-28 11:19 健康界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更将突破传统医疗的局限,为医疗行业创造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变革......从而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效率和健康福祉。5月24日-26日,在青岛举办的“第六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2024”,正是这场关键变革的见证者和促进者。

当前,医学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医疗方式和健康管理模式。从新药的研发到医疗器械的创新,从基因编辑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医学创新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更将突破传统医疗的局限,为医疗行业创造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变革......从而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效率和健康福祉。

5月24日-26日,在青岛举办的“第六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2024”,正是这场关键变革的见证者和促进者。

据了解,本届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指导,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健康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联合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OPIC)、东方医疗器械创新中心(EMDIC)协办,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医院共同学术主办。

本次大会有诸多亮点,例如作为本次大会分论坛的“创新交锋2:医企高端圆桌对话——新质生产力点燃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来自产学研企的代表,聚焦如何打造学科建设链、人才培养链、科研教学链、精益运营链“四链融合”的新质生产力等话题,结合自身实战经验,共同探讨医学创新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

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邢晓明担任此会议主持。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内招商促进中心副主任马磊、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沈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创新官CIO夏敏、北京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强分别从不同维度发表主题演讲。会上更是围绕“如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 如何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医疗机构的作用? 如何打造学科建设链、人才培养链、科研教学链、精益运营链“四链融合”的新质生产力?”几个话题,展开两轮圆桌分享与讨论。

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邢晓明

主题演讲环节,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内招商促进中心副主任马磊,详细介绍了青岛西海岸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实践。

马磊表示,近年来新区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链条,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提前谋划,大力推进,逐步呈现高质量加速发展的态势。

此外,他还介绍了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新区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等。其表示,新区不仅是青岛实体经济的聚集区和重要的产业基地,同时也是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无限创新活力。在规划方面,新区已经出台了“青岛西海新区高端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将海洋生物医药定为新区重点突破的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计划在国际经济合作区、海洋高新区和灵山湾影视文化区打造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园区。

马磊最后表示,新区欢迎各位专家企业家朋友们与他们对接合作相关产业项目,他们将全力以赴为大家做好产业转化、落地承接等服务,共同促进医疗医药产业的发展。

青岛西海岸新区国内招商促进中心副主任马磊

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沈娟在主题演讲“北大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与思考”中,用三个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开头,由浅入深引出科技成果转化话题。沈娟表示,科技成果转化必要的几个要素包括:专利的布局、资本的注入、法律意识的提升,整体需要构建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体系。

此外,沈娟主任还分享了北大医学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以及目前北京大学医学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成绩。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每年都有一项破亿的项目涌现,科创中心还与多个企业合作,建立了联合研发平台,签约金额超过了10亿元。这些平台使得高校和有实力的企业能够成为科研合作伙伴,同时也展示了北大医学的科技创新实力。

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科创中心也并未止步,而是继续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例如,科创中心正在推动专利的信息化管理,开展知识产权的专业化培训,以及举办各类知识产权相关的论坛和活动。此外,科创中心还倡导并实施了科研秘书技术经纪人计划,通过培养专业的技术经纪人,帮助科研人员解决项目对接的问题。

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沈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创新官CIO夏敏, 在主题演讲“医学创新团队搭建与创新能力培养”中,主要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针对医学创新转化的意义、医学创新团队的搭建等方面进行分享。其强调了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设计、商业价值和临床价值交叉对话、专家与企业的合作,以及医疗科技创新的困难与挑战。

同时,夏敏也从实践角度给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如创建创新转化门诊,加强院内外的交流合作等。其认为,医院需要培养医护人员的思考与创新思维,各部门、科室之间相互学习,其强调医学创新转化,跳出科室很重要。不仅要跳出科室,还可以与院外人士相互交流学习,多和人工智能、工程材料领域的人士交流。

在主题分享中,夏敏还讨论了如何选择合作伙伴,特别强调了高校和研究院的重要性。他还提出,要考虑技术是否能够走出实验室,以及合作伙伴的最终目标是否一致。最后,他分享了医院创新转化门诊的成功案例,并强调了持续投入、高质量的项目和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席创新官CIO夏敏

从产业的角度谈医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 北京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强在“以科技创新探寻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分享中,分别从中国药企的困境和出路、医药创新的现状、院校与企业合作等几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此外,周强还介绍了公司的整体情况,以及神州细胞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新技术,同时也期待院企可以进一步合作。周强表示,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企业可以为院校的研究者提供技术平台,同时也可以承担一些重大课题。期待各方可以利用各自资源,真正为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赋能,真正为患者带来更多效益。

北京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强

第一轮圆桌讨论环节,辽宁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岩峰担任圆桌主持人,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党委书记孙良业、江西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傅睿、包头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玉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刘威就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医疗机构的作用?”“如何打造学科建设链、人才培养链、科研教学链、精益运营链“四链融合”的新质生产力?”进行讨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表示,科研成果转化不仅需要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通过鼓励年轻医生、护士参与科研活动、申报专利,从而在数量上形成基础。除了上述医院内部的一些举措,外在方面,程蕾蕾认为还应该激发内在驱动力,通过合理的回馈机制和合作模式,调动各方积极性。这种内在驱动不仅提升了医院内部的科研氛围,也促进了与外部企业的合作。

江西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傅睿认为,新质生产力不但是科研方面的创新,还有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方面的创新,以及对疾病治疗、慢病管理的认识,政策支持力度的创新等。

包头市肿瘤医院副院长高玉骞认为,新质生产力是目前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和重要推手,人才、科研、学科建设与精细运营是医院发展的核心指标。尤其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基石,医院通过建章立制,让每个科室、学科都拓展自己科研的同时,注重学科建设,注重科研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激励措施,对有学科建设、有科研成果转化的科室进行奖励,以提升医护对科研的重视;此外,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智慧化后勤、信息化建设来促进医院的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刘威,分享了华山医院在科研、临床研究的一些经验和举措,例如通过解决编制问题,吸引院外专家参与;以及通过临床中心,促进学科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人才梯队的搭建。关于新质生产力,刘威认为,它不需要你有翻天地覆、拿诺贝尔奖的创新,需要盘活现有资源的情况下,能帮助医院提高生产力,对科学发展有一点点贡献,就算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党委书记孙良业对新质生产力也有自己的理解,其举了三个骨科器械临床转化的案例,表示所有对病人有利的改革创新都是新质生产力,不只是实验室里的创新,还有对医疗、对患者有帮助的创新都属于新质生产力。

圆桌讨论二环节,主要围绕“ 如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为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动能?”这两个问题展开。此圆桌讨论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助理俞晔担任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有: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马西文、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建浓、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尹海燕、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部副部长张闻力。

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马西文提到新质生产力中的管理创新,谈管理创新如何成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其拿10年前在中国台湾参观学习交流看到的4个现象举例,并表示,这4种现象如今也已在中国大陆成为现实。这四种现象分别为:1、出租车司机多为白发;2、酒店服务员中年妇女较多;3、医院花1块,医保只能支付七毛;4、医院信息科为医院带来效益。

其进一步介绍称,根据其医院的发展现状,也到了全面梳理信息化知识产权的时候。这里的很多创新都是管理上的创新,管理创新也可以出效益。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吴建浓,分享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上的经验及相关案例,其所在医院的年度创新转化成果金额约占整个浙江省公立医院成果转化的一半。吴建浓进一步表示,整个医学创新转化的过程需要医院走出去,和企业深度融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医护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人才引进方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招聘的博士里,不仅聚焦医学方面的人才,还包括生物医学、临床评价、临床研究方面的人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尹海燕,提到做创新转化,其认为医工交叉、医工的结合与融合、跨行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也至关重要,以及如何把各个专业的人才与医疗相结合。此外,其还提到管理方面,对于多学科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部副部长张闻力,通过亲身经历,谈到产学研融合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此外,他还提到新质生产力不止局限于技术的创新,还覆盖了人才培养、创新思维、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升级和变革,人才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所以提倡在激励机制、人才评价体系上,医疗机构应做出一些创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学创新转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