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见面”门诊沙龙在郑州成功举办,大咖畅谈创新思路
2024年6月22日,由健康界主办、诺和诺德特别支持的“健见面”门办沙龙“门诊服务的小窗口与大温暖”研讨会在郑州顺利举办。
门诊作为医院面向患者的重要窗口,门诊服务质量体现着医院的业务水平和品牌形象,是展现医院工作的重要平台。
2024年6月22日,由健康界主办、诺和诺德特别支持的“健见面”门办沙龙“门诊服务的小窗口与大温暖”研讨会在郑州顺利举办。据悉,本次会议邀请到多位大型综合医院的门诊部门管理者参与,围绕门诊服务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游泳热情洋溢的开场主持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守俊、健康界副总裁桂克全分别致辞。
王守俊副院长代表东道主对各位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从工作感悟、门诊服务面临的挑战,以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服务探索几个方面表达了对会议的支持和期待。
桂克全副总裁代表主办方对各位专家的支持和参与表示感谢。他表示,面对门诊服务的发展趋势,每一位门诊部门管理者更应该加强交流、持续探索,更好地推动门诊服务创新发展,健康界也非常乐意搭建好平台,更好地赋能行业交流学习,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分享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办主任李贤华以“高质量发展下的公立医院门诊管理”为题,分享了瑞金医院在门诊专科专病化管理、门诊服务的现代化管理上做的前沿探索,为与会专家提供了创新门诊服务的新思路、新启发。
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潘寅兵做了题为“门诊质量管理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他从精准加号、提前预约、信息推送服务、远程医疗、慢病管理、排班质控等方面做了细致深入的分享。
第一组圆桌对话环节,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门急诊办主任马飞的主持下,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主任狄红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办主任贺雪梅、徐州市中心医院门诊部主任张娜、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门诊中心主任赵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副主任庄旭围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构建门诊病历质量控制新体系,改善就医感受”展开研讨。
狄红杰:一是加强信息化、人工智能等的建设,尤其是既懂信息又懂医学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做好质控,从医院层面到科室层面都要狠抓质控。
贺雪梅:首先,要有规范的诊疗行为指引电子病例的构架;其次,在接诊病人之前,做到预问诊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最后,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做好病例质控的架构。
张娜:要搭建电子病例平台和质控指标,比如说一些必填的项目、系统型的质控要设置统一的质控指标。同时,按照上级统一的结构化病例,对不同院区每个病种设置统一的模板。此外,还要兼顾一些个性化的需求。
赵峰:电子病例切实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感受,同时通过门诊病例的质控、事中管理和事后反馈追踪,提高了门诊医生书写门诊病例的规范性,提升临床医生的诊疗效率,也一定程度上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庄旭:医院从患者的角度考虑,让患者感受到电子病例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更安全、更人性化是门诊服务的整体要求。第一,管理思路要求变;第二,服务理念要不断加强;第三,物理空间不断地转型,更好地突出互联网医院和手机端;第四,做好病例质控管理。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部主任何萍的主持下,开启下半场的会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办主任邱智渊做了题为“高质量发展下数字门诊的生态圈的实践与探索”的主题报告。邱主任引经据典,围绕高效的就医流程、创新的门诊服务等方面提出医院门诊服务的总体思路,希望通过一部手机、一个程序和针对医院管理者一面大屏去管理好门诊,从这样的“三位一体”建设好智慧门诊,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门诊部主任丁勇分享了“风险识别与门诊应急管理”,畅谈医院在门诊风险、应急预案管理、门诊危机值的处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医院在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第二组圆桌对话环节,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部主任顾洁主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仇永贵、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主任江亦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部副主任李秀霞、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门急诊部主任王飞、温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办主任项光博围绕“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门诊就诊流程提升患者体验”话题展开研讨。
仇永贵:第一,优化预约体系,通过信息化提升患者预约挂号的体验,运用强大的考核机制做好患者宣教;第二,智能检查,在不同院区可以进行智能预约检查;第三,分级诊疗,通过信息化进行疑难杂症的收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江亦明:首先,信息化对整个门诊传统流程的改造有着巨大改变,但信息化也带来了一些其他影响,比如宕机,这些要想办法解决。其次,不管是信息化改造还是别的改造,第一步是制度先行。最后,要注重调研,做好宣传。
李秀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虽然病源多、门诊量大,但是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转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我们在网格化管理、门诊一站式服务、门诊助老服务以及互联网医院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门诊患者当日开单当日检查、当日出结果,非常难能可贵,以往门诊大厅人流如潮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向兄弟医院学习,大家一起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王 飞:门诊信息化不是一个部门,而是多部门、多学科的管理协作。实现信息化过程当中,医院要根据自己的定位来开展,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也要做好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管理。
项光博:多数医院预约平台是微信公众号,一些医院将小程序作为预约平台,整体流畅性好很多,对患者体验很有帮助。此外,医院在门诊缴费上先行探索,推出先诊疗后付费。
何萍主任对会议进行总结,表示各位专家的分享一定有利于好方法的交流学习,打开门诊创新思路,从而提升门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医院不断地创新、优化门诊服务,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