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分享盛会: 启迪新知,共筑高质量发展未来

2024
11/11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 / 健康界
A-
A+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无论在纵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还是横向的科技创新方面,都引领着我国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

百年名院,又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家医院,更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佼佼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以下简称华山医院)无论在纵向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还是横向的科技创新方面,都引领着我国公立医院的快速发展。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在此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华山医院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面,又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的多学科诊疗机制融合并发,聚焦重大疾病,关注罕见病,华山医院作为科创沃壤,为我国医学研究体系的提升贡献连连。

如此一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行业标杆,其具体的管理措施和运营方法都有哪些?又在哪些层面进行了智慧管理?

在2024年10月25日华山医院花园大厅召开的学术交流专场上,华山医院以“高质量发展”——“打造医学高峰再树高质样板”为主题,展开分享。既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立足创新,又始终保持着谦逊和真诚,为医界同仁传经送宝。

东南西北中5个院区

“顺势而为,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是过去20年,华山医院多院区发展的底层逻辑。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是多院区同质发展之大势。因地制宜则是借用区位优势,比如靠近人口导入区的北院,整建制合并以后,整体业务量的后劲非常强大;浦东院区则更适合做一个精品化的轻医疗区域,同时距离华山总院非常近的江苏分部,是非常好的用来规划的“书房”区域。

华山有一个发展的密码叫“666”,每6年开一个分院,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形成了“3室1厅1书房”的格局,即东南西北中5个院区。“3室1厅1书房的这个故事要一直讲下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办公室唐弘副主任自豪的强调道。

“我们生来就是所谓郊区买房,面对这样的局面如何趋利避害,赢得未来,把1个医院变成5个医院,做大做强。”具体是什么呢?总院区是龙头,确立权威,分院则形成了华山医院特定的多院区模式。

那如何进行多院区的同质化管理呢?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李颖川书记提到:“我的看法是同质化管理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全方面去开展,又是一个繁杂而效果不好的一个方案。”所以我觉得同质化管理可能还是基于我们对不同院区,以项目制的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推进,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逐渐会形成共识,把同质化进行到底,再把一些同质化的需求推进,让不同的院区,不同的部门,所有的人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达成一致的意见。当然,在多院区同质化管理上面,信息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我院专门带队到华山医院来学习信息化的管理,华山医院信息化管理一直领先行业,华山医院的同质化管理稳步推进的同时,门诊部的精细化管理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高质量发展下的三位一体门诊生态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部邱智渊主任在本次分享专场说道:“其实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建设数字门诊生态圈,打造医院的更加高质量发展的门诊,给老百姓提高更加优质的服务,提高就医的体验和便捷性。”

华山医院过去的发展过程中都是在“拼床位、拼体量、拼规模”,但是在高质量的发展背景下,拼的是效率、质量,精细化的管理。如何让这么一家百年老院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去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命力,管理的机制、模式和体系都需要创新,门诊到底可以做些什么?邱主任认为在高质量医院的发展当中,门诊的战略定位非常重要,“上海的各家门诊主任,大家也在聊天,有些人会说,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是医教研、科研处、教育处、医务处和人才建设的事儿。你门诊瞎起什么劲。”但是我说不一样,门诊是医院流量的最大入口,也是患者的体验的第一站。时代在改变,以前老百姓挂上号,能看上病,看好病,已经很开很幸福了,但现在老百姓看病既要快又要好,还要满意,这个对华山医院来讲非常的重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华山医院该怎样去智慧破局?

“一部手机看门诊、一个程序看门诊”,把围绕门诊的相关服务,比如说住宿的预定、停车的预约、智慧交通、电子锦旗以及陪诊的预约,甚至说失物招领等等,把这些为门诊服务的细节做到极致,依靠信息化手段和智慧平台。

将门诊智慧化不仅能够帮助门诊部合理的统筹调配资源,更是让患者从预约、诊前、诊中以及诊后甚至下次的再次随访都获得优质的体验,华山医院通过一套标准,一套制度,一套流程,去做好同质化管理,各大院区,互相统筹,捏指成拳,再加上智慧化的系统平台,就能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打好基础,例如华山医院在预约的时候会根据手机进行一个定位,如果你是在上海的宝山北部院区的话,会优先推荐你到距离最近的医院。

智慧服务的核心理念就是真正以病人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把门诊就诊服务的一些细节做到极致,再结合跨界学习。华山医院在门诊生态圈上不断优化,也在专科建设和科研创新上持续发力,在临床研究上更是不断开拓,一路领跑。

领跑临床研究,一路攀登

据《文汇报》报道,2023年,中国医院协会公布的《中国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年度报告(2022年)》第一期、第二期统计数据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的药物/器械临床试验项目(不含BE试验)位列全国综合医院第四、上海综合医院第一,临床试验项目数量和质量创新高。

华山医院在临床研究方面一骑绝尘,给了整个医疗行业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华山医院三年间究竟是如何将临床研究体系搭建完善的,党委组织部防黄雪飞在今天的专场上给大家做了深入分享。

华山医院带着成就更强的医学研究的使命成立了医学研究院,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临床研究的平台建设。研究院成立之初,IT研究的一个材料的递送就非常繁琐。华山医院院区众多,管理部门又基本都在总院,分院如果要递交材料就要跑到总院去,还不一定能够第一次就递交成功,还要反复修改几次,“我相信这会影响研究者的热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彤说道。

基于这个前提华山医院快速做了一个管理系统,所有的材料都进行线上递交、线上审核,以及院级的EDC平台,陈彤回忆,“如果我们做科研,还是用非常传统的Excel表来登记的话,质控将很难实施,所以我们在建设之初首先做的就是一个临床研究的管理平台,实现一网通办。”还有很多如此相同的软性支撑举措,也都共同加大了对于临床研究的支撑力度。华山医院筑巢引凤,吸引顶尖的专家加盟,吸引药企,把更多的新产品放到华山来孵化,进一步的夯实着临床药理的学科建设,推动创新药临床试验的转化。

在人才汇聚的沃壤上腾飞

华山医院在人才梯队的培养上,更是体现在医教研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了优秀管理人才的储备。看似不同成长路径的人才梯队合在一起,形成了华山医院人才特有的厚度和高度,相互支撑、相互依赖,所以在华山的干部队伍的建设当中,一方面对政治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突出了华山医院的“四敢”要求。

所谓的“四敢”就是敢为敢干,敢闯敢作,畅行多规合一系统集成,言出必见始,有始有终,这样的一个工作方法,让更多的年轻的干部在实践中可以脱颖而出。

而干部人才的队伍的建设呢,则主要是分为三大序列,第一是打造了人才的基础,第二,是华山医院业务科室管理人才梯队的建设,第三,则包括党政的管理人才的梯队建设,实际上这个梯队的建设也得益于华山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推出。

最后是党支部的人才梯队建设,在这个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华山医院着重考虑的是给一些年轻肯干、愿干、讲奉献的年轻骨干搭建一个平台,一个施展手脚的舞台。

华山医院不论是多院区同质化管理、门诊精细化管理还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一切高质量发展举措都是为了紧跟时代变化,快速创新,而这一切能够做成,并且赋能全院,核心都是华山医院的不断深入思考之精神以及极高的行动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院,华山,管理,发展,门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十二届中国医院管理大会 加入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第八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