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专访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
北京协和医院拥有2000余张床位,与国外一流医院的规模大致相当, 但在国内只能算是中等体量。2022年上半年对全院学科的系统评估,正是北京协和医院对自身学科情况发起的一次高级别“会诊”,希望以此明确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下一站目标。“我们是谁?我们将走向哪里?我们应该怎么走?”每一场评估会开 场时,作为院长的张抒扬都会提出这一连串的问题。
评学科 管理“会诊”把方向
通过开门问策、以评促建的充分研讨,医院形成了建一流学科的“协 和方案”,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抓重点,抓亮点”,着 力支持优势学科、特色重点学科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科高峰的领头作用, 带动弱势学科找准方向、跟上发展步伐。张抒扬表示:“学科规划要落地, 要明确定什么项目、做什么题、建什么平台、靠什么人、结什么果。为 此,我们在规划当中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5项清单——平台清单、项目 清单、人才清单、技术清单和成果清单。”张抒扬要求,科室应在专家建 议的基础上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医院将根据学科评估结果,通过机制、资 金、平台等条件支持为学科发展提供动力。
提质效 “一站”诊治罕见病
“我们在全国推广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2010年成立门诊疑难 病会诊中心,将MDT从病房延伸至门诊,10多年来相继开设了胰腺、垂体、 代谢性骨病等47个专业组,诊治疑难患者愈2万人。”张抒扬介绍,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多方创建了中国罕见病联盟,牵头国家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络和三 级防控体系建设运行,创建首个国家级罕见病多学科会诊平台,为全国各地 的患者提供了“一站式”诊治方案,使罕见病患者的确诊时间从平均4年缩 短为平均4周,整体花费降低90%。此外,医院还承担了国家罕见病注册登 记平台、国家罕见病直报平台、国家罕见病质控中心、国家罕见病重点实验 室和罕见病转化医学中心建设任务,成立罕见病诊疗创新发展研究院,形成 了具有特色的集“科研—转化—医疗”于一体的全国罕见病协作支撑体系。
更多精彩内容,扫码添加微信查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