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急诊最有特色的一点应该是它独有的基于ESI系统的分级诊疗。ESI,全称为Emergency Severity Index,即急诊严重指数。
该指数由美国急诊医生Dr.Richard Wuerz和Dr.David Eitel在1998年始创并在小规模范围内开展试验。这两名医生坚信,急诊分级诊疗的原则是依据患者治疗的急缓程度,可以最大化使用急诊医疗资源,并保证重症患者不至于等待过久而病情恶化。初期的试验效果非常惊人,因此这两位急诊科医生联合其它急诊专科医生一起修订了初始版本,并增加了ESI系统中的积点评分。1999年5月分,ESI评分系统率先在北卡罗莱纳大学附属医院和波士顿布莱汉姆妇女医院的急诊开始全面实施,这预示着ESI正式进入大学附属的教学医院。在2000年,ESI评分又新增了儿科患者的评分标准,随后第二版本正式出炉并在其它5个包含非教学医院在内的医院中实行。
从1990年至2001年间,美国医疗质量与人类服务部门全面赞助了关于ESI评分标准可行性的研究,该研究在3个州的7个急诊室中展开。2003年,ESI第三版本出炉,其使用手册由美国急诊护士协会出版。目前急诊使用的是ESI第四版本。相对前三版本来说,第四版本在根据之前收集到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对评分细则有了更明确和清晰的说明。
各种研究和反馈表面,急诊使用ESI评分的意义在于:(1)运用该评分系统可以迅速辨识到那些需要立刻关注和处理的急诊患者。(2)该评分系统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内将患者迅速分为5类,医疗资源最大化使用。(3)使用ESI评分可以快速将患者分类改善拥挤急诊人流。例如,ESI1级和2级的患者在到达急诊大厅后立刻转入重症室或监护室,而ESI4级和5级患者就可引导至快速诊疗区域进行就诊。(4)该评分系统可以改善医疗决策。
美国的急诊分诊护士都必须要学习如何按照ESI进行分诊并有规定的培训时间。因为对于分诊护士来说,如何精确地进行分诊在急诊就诊环节中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对于美国ESI分级系统的简要阐述,可以发现使用ESI可以大大提高急诊的工作效率。但对于分诊护士要求相对较高,美国的分诊护士必须是有一定年数急诊工作经验再接受ESI分诊培训。对于国内大型教学医院的急诊部门,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参考该评分,以便最优化诊疗优先次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