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孩子、不管家庭、带病工作”才算好医生

2016
09/21

+
分享
评论
吴帅
A-
A+
一面锦旗,落款“别问我是谁”,天鹅绒底配上金灿灿的字几个大字——“赠常州市二院某某医师:不管孩子、不管家庭、带病工作,是我们的好医生。”你心中的好医生是什么样的?

一面锦旗,落款“别问我是谁”,天鹅绒底配上金灿灿的字几个大字——“赠常州市二院某某医师:不管孩子、不管家庭、带病工作,是我们的好医生。”经媒体证实,锦旗并非恶作剧,该院眼科贾医生就是它的主人。贾医生告诉媒体记者,这是一位6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该院做玻璃体切除术。

他坦言:“心酸,觉得对不起家人”。因为科室人手紧张,工作性质等原因,带病连续工作的情况是临床医护都坚持过的状态。(9月19日丁香头条。 

医生“烈士”越来越多

前几天,看到某篇文章的“豪言壮语”,让我感到好笑。作者是一位医生,其信誓旦旦的说,现代之医学现状,应该是经常是治愈、总是能缓解、偶尔是安慰。他认为,医生们不要再说“总是去安慰”这样的老话了,尽管它曾经是多么的经典。      

好笑,是因为我刚刚看完一个这样的数据。一份最新的医生健康状况调研显示,其中仅3成医生自认身体状况较好,而70%医生选择身体状况“很差”或“较差”或“一般”。在睡眠、锻炼、休息时间等方面,医者们都交出了低分数。

国内知名心内科专家胡大一教授曾披露,在完成的对386家医院的4032名医生进行专项调查后,他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内地医生群体健康状况不佳,超过四分之一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40岁以上无论男女,相对发病风险都远高于同龄普通人群。

没错,这是一个医者默默透支牺牲的时代,医不自医,所以发病率才如此之高。有边挂吊水边出门诊,有骨折坚持上手术台的,有累倒在地板上直接睡过去的。最近还有在手术台上劳累过度,导致流产的孕妇医生。

医生集体透支,发病率那么高,造成的结果必然是,医生“烈士”越来越多。大量年富力强的医生猝死新闻事件的发生,很好的验证了这个事实。

看看这样的新闻——“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全国就有七个30岁左右的麻醉医生猝死”、“短短一周内,四名医生猝死,医护群体高强度工作的话题引起高度关注”。

难道这一切还不应该足以引起警惕吗?

和平年代,不需要“堵枪眼的牺牲”

在缺医少药的战争年代,社会需要“堵枪眼牺牲”的烈士,去创造奇迹和胜利,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但在一个和平年代,更重要的主题是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时代的呼唤。

毫不客气地说,在这个医疗资源丰盈的社会,医生们真的已经具备了远离这种野蛮狠干的社会基础。有调研数据显示,全国医生的平均门诊量是每天看7个病人。每年的医学临床毕业生至少10万人,各种医疗机构遍布社会。但现在很奇怪的问题是,在这种物质基础上,为什么还要鼓励医生每天透支工作,牺牲健康?而不是进行更合理的分工合作,远离有一部分医生被过大的劳动量活活累死,而另一部分医生却闲得发慌?

从智力支持的精神层面来看,我们显然也应该告别这种不尊重健康规律的野蛮工作方式。先知们早就提醒过——带病工作的害处。传染性疾病如感冒病毒可以直接威胁患者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健康。医生出现脱水或有严重的胃痉挛,背部疼痛,或偏头痛,你就不会在你的最好状态。当一个正在做手术的医生出现类似肾结石或者心肌梗死这样的疾病,他自己处于极大的疼痛之中,他不可能保持清醒和理性,有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危险。
自己健康有问题的医生可能会犯错或作出错误的的判断。为了能早点回家,他们可能只匆匆地对病人进行检查。可一旦病人被误诊,草率的检查就会给病人及医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为什么医生健康自保知易行难?

在江苏省,中医院普通门诊医生的日门诊量最高纪录为177人。但后来这个记录据说被冲破到192个病人!当地后来发生过某医院副主任医师上厕所猝死的事件,有记者调查酒发现,这位医生每天门诊量过百人次。

这里呈现的是一种竞赛的医疗现象,自上而下,以看病看得数量多为荣,以接诊人数少为辱,某些时候,甚至为了破纪录而可以牺牲一切,比如医生的身心健康。这是一种无形的绑架,看到三分钟接诊一个病例有多么普遍,你就可以体会到这种绑架医者的价值观有多么的流行。

所以,你现在才会目睹到这种怪现状。病人心安理得的说——感谢你不管孩子,不管家庭来照顾生病的我。他们全然忘记了一件事情,难道在这个体系下工作,医生们有选择的自由,有对此可以说“不”的机会?这一切正常吗?

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不是缺乏提供心血管治疗的医院,而是受到生活环境影响的生活方式;造成高血压的原因不是遗传与失控,而是变态的职场竞争压力与生活压力无处不在。这才是很多人如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渐被夺走健康的真实原因,医生群体也不例外。

在今天这个社会,绝大多数医生是不独立的职业群体,牢牢依附于体制,“听命于人”,失去了说不的底气。尽管他们掌握了更多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但在一个靠牺牲和压榨医生为发展基石来创造和维系“繁荣奇迹”的体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已经被深深绑架,所以才出现这种知易行难的怪现状——我们是医生,但却更容易生病及牺牲。

今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公共卫生学院组织调查员,对31个省市自治区136家医院,84230名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有两个重要发现:第一,老百姓就医满意度比较高,其中门诊满意度为91.4%,住院病人总体满意度为96.2%,这一数字比201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中的门诊满意度和住院满意度均提高10个百分点。但令人吃惊的是,第二,与病人相对比较高的满意度相比,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则非常低。

这里传递的好消息是,我们关于满意度的数据漂亮得惊人。英国住院病人2014年的满意度是84%,而同年我们的住院病人满意度为96.2%。坏消息是,医生为此累得趴下了。65%的医生认为自己工作负荷过重,87%的中国医生已经决定不让自己的子女再从事医疗行业。

不是因为自己喜爱医学的初衷变了,而仅仅是因为健康因素的考虑,身体吃不消那么变态的工作强度。

医生职业美好,但生命珍贵,为了健康,远离医学。——这就是当代这些医者们给自己子女的忠告。

新闻出处

http://health.sohu.com/20160919/n468743715.shtml

http://news.medlive.cn/all/info-news/show-118206_97.html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生,家庭,孩子,住院病人,满意度,门诊量,群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