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被誉为移动互联的又一座金矿,近年来吸引了无数企业争先涉足!除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先后入股外,丁香园、平安好医生和微医集团(挂号网)等众多移动医疗创业公司也强势崛起,互联网医疗日益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一时风光无两。
盈利企业却屈指可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的用户规模已达1.52亿,占网民的22.1%。
在医疗领域,“互联网+”已经逐步覆盖全医疗流程——健康管理环节出现了日常管理应用;诊前环节则出现了在线问诊平台、在线预约挂号及在线导诊服务;诊中环节正在逐步实现远程问诊和诊疗结果的在线查询;诊后慢病管理环节,已经出现了医患在线平台、慢病管理应用、可穿戴硬件健康设备、健康保健O2O服务等。
然而,火热的表象背后,互联网医疗面临的却是严峻的市场考验,多家知名老牌互联网医疗企业在今年纷纷爆出倒闭、裁员等负面消息,移动医疗行业逐渐步入寒冬期。
朗玛董事长王伟在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TED演讲上也提到:“当前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正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可以说,50%以上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会死在A轮、B轮。这是因为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持有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做一个APP、软件或系统,就是做互联网医疗!”但别忘了,“互联网医疗的本质还是医疗”。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医疗领域,实体医院依然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医生资源,聚集了绝大部分的诊疗活动和医疗医药数据,在医疗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互联网医疗企业不可能脱离医院体制独立发展,而应以实体医院作为互联网医疗布局的重中之重。
如果能将互联网技术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实体医院的医疗环节和服务体系中,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开展线上咨询与线下诊疗的闭环服务,将最大化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和价值。
以互联网医疗服务使用率还相对滞后的诊中环节为例,虽然有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以“在线轻问诊”为入口,向用户提供“自查+问诊”等功能,满足人们的浅层医疗需求,但因缺少实体医院的线下布局和稳固的医生资源,难以树立医疗专业度和信任度,在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基于实体医院开展的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则具有很高的专业度和可信度,由此催生的“互联网医院”则逐渐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实体医院结合的双赢创业模式。
当前,互联网医院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为医院开展网络远程医疗提供平台,如微医乌镇互联网医院;一种以某家医院为依托,建立远程医疗问诊网站,如阿里健康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合作的网络医院。
还有一种是通过在院内建立海外远程医疗平台,将海外医生资源整合到医院内部,开展中外医生线上线下联动看诊,如好医友与齐鲁医院、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合作的中美远程会诊中心。
作为“互联网医疗”探索路上的诸多尝试之一,“互联网医院”还存在诸多的未知。
尽管如此,它的出现却能够将线上和线下医疗资源有效结合,在医改深化的背景下也是一种突破,也让人们看到“互联网医疗”依然需要从最本质的“医疗”出发,以服务患者为核心,才可能走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