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梦工场的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种具有革命性意义的3D打印可降解磁吻合环,这种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打印出复杂形状和个性定制的磁吻合环,其最终在体内可降解,对当前的磁外科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医学部副主任吕毅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安交大一附院外科梦工场一直致力于外科手术技术的创新,其中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手术,是用磁性的材料将消化道血管牵引到一起,通过磁力的压榨让组织愈合形成吻合口,这项技术是国内首创。
这次取得突破的用3D打印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病人加工吻合磁盘,这种磁吻合环在体内可以降解变形,吻合形成之后患者可以轻松的将吻合磁盘排出体外,或被组织吸收。这项技术在消化道、血管重建领域具有革命性的作用,部分成果将取代该领域的传统技术,解决世界性难题。
据吕毅教授介绍,在磁外科的临床研究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精确设计好的个体化磁环因受到当前加工技术的限制,加工难度极大,往往需要等待1个月左右才能拿到,且无法在体内降解。该中心曾开展纳米可降解磁性颗粒的研究,但仍然采取模压的方法制备,需加工特殊模具,成本高、时间长。
此次外科梦工场3D打印技术首次实现外科吻合用可降解磁吻合环的精准加工,进一步助力磁吻合技术的发展。
3D打印可降解磁吻合环技术为将可降解材料和粘结型钕铁硼按一定质量比加入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并造粒,然后将烘干后的混合物颗粒加入双螺杆挤出机制备打印丝。随后将含有磁性粒子的打印丝通过熔融沉积型3D打印机打印,充磁后得到特殊形状的磁性吻合环,特点是无须加工模具,成本低、速度快。
相信该技术的出现将极大促进磁外科的发展,最终使患者最大化受益。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梦工场成立于2010年,在此基础上相继获批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外科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陕西省再生医学与外科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为外科技术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该团队自2003年开始进行磁吻合技术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仪器专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等支持。首创及临床开展磁压榨胆道疏通、磁压榨胆肠吻合以及磁压榨直肠阴道瘘修补等创新手术,授权发明专利25项,并获得2014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