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逻辑,很可笑,大致意思是:过去怎么怎么样,不还是好好的吗?把这个逻辑套用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不陌生,比如和生育孩子有关的就有:
过去谁家都没有一次性尿布,孩子还不是养的好好的吗?过去谁知道要吃叶酸了,饭都吃不上,你爷爷奶奶还不是生了那么多,不还是好好的吗?
这个逻辑的特点,就是“刻舟求剑”。把所有的事物看成一成不变的状态。
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真实情况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谁都不知道谁家发生了什么变化。自己能看到的,最多也就是亲戚、朋友、同事和邻居。再往外,就看不到听不到了。
我们只引用一个数据来说,就是中国婴儿死亡率(IMR):
根据国际儿童慈善机构救助儿童会在2013年发布的《世界母亲状况报告》中指出,从1990年到2011年间,中国婴儿死亡率(IMR)降低了62%。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2014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我们也找到了相关数据。
在1991年的中国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率高达6.8%;而城市地区的婴儿死亡率高达1.73%。到了2013年,农村地区婴儿死亡率只有1.13%,城市地区婴儿死亡率为0.62%。
如果过去和现在一样,没有采用新的医疗技术,没有改善怀孕的环境和方式,死亡率是不会有如此大的改善。
在辅助生殖行业,这个逻辑同样存在,甚至有人认为所谓的试管婴儿技术,或者是遗传优生概念,都是商业营销手段。心安国际引用《老炮儿》中六爷的话: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大。
实际上,中国每年出生约100万“问题”婴儿,其中25万婴儿存在严重的遗传缺陷问题,如聋哑,畸形,智力低下,单基因遗传病等。而造成这些遗传缺陷的因素——几乎是唯一因素——就是染色体畸变(异常)。
纵观中国临床医学教材中的《医学遗传学》(其实国际医学界也是这么认为的),都把染色体畸变(异常)的原因分为化学因素(药物、农药、工业毒物和食品添加剂)、物理因素(主要是辐射)、生物因素(主要是病毒)和母亲年龄。
但这是教材,这是讲义,这些原因对绝大部分人而言,又意味这什么呢?
其实,在上述这些因素中,有很多有害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很难被排出体外。有一些有害的影响,一旦造成了,也是很难修复的。一个女性出生的那一刻,卵巢内的卵原细胞数量(将来会发育成卵子)就已经固定下来,不会增加,只会减少。
并且从性成熟的那一刻开始,每个月都会排放出一颗卵子(也就是月经)。在人体接触外界环境之前,我们的身体的纯净的,几乎无污染,卵巢是干净的,健康的,产生的卵子自然也是干净的,健康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吃的,喝的,呼吸的,触摸的,尤其是化妆品,染发剂,都会有一点点有害成分残留在体内。有的残留在脂肪或淋巴里,有些在血液里,有些在肝脏或胰脏里,而有一些就会进入卵巢,导致卵原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
受到“污染”的卵原细胞一旦进入“发育”流程,细胞内的染色体就会发生错误,而染色体错误的卵子受精后,流产率几乎为100%。
即便有极小的概率能够发育成胎儿直至活产,婴儿也极有可能是染色体综合征患儿,而等待他的命运不仅仅是痛苦。
至此,这就是为什么年龄越大的女性生育力越低的真正原因。
所以,如果有些人还觉得,生育孩子这件事情——和过去你们的父母那样——是一件可以拖到35岁,甚至40岁以后的事儿,你大错特错了。即使你的身边有人的确在40岁生育,但那只是个案,那是她的幸运,但不一定是你的幸运。
根据统计,生育高龄的年龄分水岭在35-37岁。也就是说,超过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生育力直线下降。42岁以后的生育力几乎不足年轻时的5%。23-28岁才是女性的黄金生育年龄段。
生育力是每一个人的权力,是否生育是个人选择,别人不能干预。但身为女性,如果你想成为母亲,请尽早生育,或至少冷冻保存年轻的卵子、精子或胚胎。
毕竟医学技术发展至今,还有最后一剂后悔药——体外受精技术(IVF),也就是泰国试管婴儿技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