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医疗社群(三)

2017
01/29

+
分享
评论
恩铭咨询
A-
A+
社群营销做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对其研究和阐述并不多,亦不全面,能够直接运用的理论更是少之又少。今天主要从构成元素上分析医疗社群的运营。

社群营销做为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对其研究和阐述并不多,亦不全面,能够直接运用的理论更是少之又少。今天主要从构成元素上分析医疗社群的运营。

社群的构成要素或说构成元素有什么,认识也并不十分统一,个人认为秋叶的五大构成要素说,是比较贴合实际,也比较全面的。社群的这五个构成要素,分别是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简称为“ISOOC原则”。

医疗机构或医生运营的医疗社群,与这些社群有共性,亦有特性。下面逐一进行分析。

一、同好(Interest)

同好,顾名思义,共同的爱好,但在医疗社群中,这个同好应该引申为共同的需求,所以这里可能用同频更好一些。同频的原因有很多,像小米是基于产品的社群,同道大叔是基于星座这一共同标签,罗辑思维是基于某种三观,还有基于地域的,基于某类情感的……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只要吸引到一群人在一起,再经过运营,就有可能成为成功的社群。

如同潇洒姐,在趁早party2015中所说,“为了找到同类,我们造了一个世界。”

所以,根据同频的原则,医疗社群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对于某类疾病共同的治疗需求(以下简称基于治疗需求的社群),这往往可以引申到对某类健康知识的共同需求;

第二、对于某类医学知识共同的研究(以下简称基于医学研究的社群);

第三、基于某种医疗产品(以下简称基于医疗产品的社群)。

对于基于治疗需求的社群和基于医学研究的社群,在医疗社群运营中是往往被混为一谈的,就像上一篇关于公众号战略定位的分析中所述,正是因为搞不清在这个社群是基于哪种原因聚在一起,最终导致了公众号战略定位不清,如果基于某种疾病治疗需求,那往往比较少的人去深究病理,而只是搞清如何预防、如何有效治疗,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疾病的学术讨论就并不那么切题了,特别是那些拗口的学术用语,放在上面会显得格外突兀。

二、结构(Structure)

社群看似松散,但实际上要做好一个社群,是需要有规划有步骤进行的,规划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对于结构的规划。

根据秋叶的总结,社群结构主要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四个方面。

但对于医疗社群需要按照上文的三个分类,分开进行。

首先是基于治疗需求的社群,这类社群在结构上要格外注意,因为这类社群与一般社群不同在于,知识传导的单向性,无论是医院为主导还是医生为主导,都是单向的将治疗方式、预防方法,传导给用户,也会有患者有某些针对疾病的经验,但这都无法成为社群的主导内容。所以这一类的社群最关键的在于组成成员的发现和维护。每一类疾病都有其自身特点,所以在这里无法给出统一的答案,其实这也并不难,从医学统计学角度,寻找某类疾病的多发人群集中地,配合相应的活动方案,地推、刷墙……都不难实现。

在基于治疗需求的社群中,对于交流平台的选择要格外注意。进行群活动,建议不要用QQ群、微信群,在这种群中经常会出现成员要求加医生的微信号或QQ号的要求,这背后是成员希望随时咨询得到回复的心理,而医生往往是无法做到这点,与其这样不如不给,而直接拒绝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时代,这种做法也不妥当,所以建议使用千聊、一块听听、一直播、映客等语音或视频直播软件进行。

加入原则和管理规范方面,由于这一社群的特殊性,会有基于疾病的特殊门槛,没有必要对于加入原则和管理规范进行过多设置。

其次是基于医学研究的社群,此社群可以严格按照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四个方面进行。

组成成员:一般是医生或医学专业学生,不要将病人纳入成员之中。

交流平台:QQ、微信、YY,各有所长,看交流过程中需要什么,虽然微信有大量人在使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QQ的实用工具更多,分享屏幕、文件互传更方便。

加入原则:在0到1阶段这个原则发挥作用的机会不多,但不等于说能忽略这一点,0到1时正是不断组织和完善加入原则的时候,社群求的是质,而不是量,所以要想社群有序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完善加入原则。

管理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群亦是如此,人越来越多就必须要管理,不少学术群最终走向两个下场,一是没人说话的死群,二是广告群。所以,一要设立管理员,二要完善群规,三要定期进行话题讨论。

最后是基于医疗产品的社群,这类社群在组成成员方面参照基于治疗需求的社群,而在其他方面参照基于医学研究的社群。

三、输出(Outpu)

持续的输出,其实对于医疗社群并不是特别难的事。医疗知识的专业性,这一点非常容易把握。

但是怎么输出?怎么在做好医疗服务的同时,做好医疗社群的输出?

有两种极端是我们不提倡的,一是医生将大量的时间放在社群运营中,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说学逗唱样样通,无疑是跑偏了,对于医生的精力是种挑战更是一种浪费。还有一种是社群运营只由后台人员负责,这样很难保护输出质量。特别是许多民营医院,做习惯了百度推广、网页营销,有整个团队负责市场推广,不习惯让医生参与其中,所以内容都由后台人员包办,平台反而没有人理会。

所以,一要明确医生与后台人员的分工,双方配合,什么事该谁做都要清楚;二要合理的分配双方的工作,即让医生进行足够展示,又要合理分担医生的负担;三要合理的利用各种软件,提高办公效率。

先送上几个简单实用的APP,后文中将会对这些APP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社群,医疗,建设,医生,疾病,原则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