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标题有点狠,有点狂,有点不自量力,有点不符合商业逻辑。
我同意。
最初此文的标题是:《王健林的790亿能砸出协和文化吗?》。现在想来,最合适的标题应该是:《优质医疗可以用钱砸出来吗?》
应该说,房地产公司建造医院(严格意义来讲是建造医院大楼),最容易上手。
据报道,万达集团和英国国际医院集团签约合作,在上海、成都、青岛建设三座大型综合性国际医院。不久前,万达集团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全国各地的万达广场开设300家牙科诊所。未来估计还有更多小目标。
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万达进军医疗,这次反复提到的790亿小目标,更像是房地产新闻。充其量,算是医疗房地产新闻。离“世界级医疗”,还有若干个协和医院的距离。
房地产企业成功转型或进入医疗行业,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仅仅在浙江,就有两家上市公司可以作为案例。通策医疗的前身,就是房地产企业,这几年把口腔医疗服务做得风生水起。浙江绿城集团,作为中国房地产界的巨头之一,早在十年前就在杭州投资建造了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如今在沈法荣专家团队的打拼下,这几年才步入了医院发展的上升通道。其中的酸甜苦辣,经营者最有体会,和多少亿没有多大的关系。
更多涉足医疗的房地产企业,所遇到的尴尬结局远多于成功案例,医院规模和尴尬程度成正比。
和其它行业不同,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最缺的不是资本,也不缺医院大楼,缺的是医生人才资源流动的土壤,缺的是大量符合国际化医疗服务标准的医生团队,缺的是公平有序的民营公立竞争机制,缺的是国际化的医生培养体系。
有钱可以砸出最高大最豪华的医院和病房,有钱可以买到各种先进设备,有钱可以打最猛烈的广告。但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在如何实现“世界级医疗”的路径上,王健林显然把希望还是寄托在过去曾经战无不胜的多少个亿上,多少显得在医疗健康领域跨界的底气不足。
至少目前关于万达进军医疗产业的所有媒体报道中,只看到万达的商业野心和一掷千金的土豪气势,但没有看到我们所期待的医疗健康产业的清晰蓝图。
或许,商业野心是走向“世界级医疗”的第一步。我作为医生,眼里只有患者,看不到这么多亿背后的逻辑。
不过,我还是要向王健林先生致以敬意:他的企业家精神令人敬佩,有志于改变中国医疗体系现状并付诸行动,更应该值得尊敬!
只是期待更多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的商业大佬们,尊重医疗的规律,推动医疗回归该有的本质。
如果真能这样,这790亿的价值就远远不止这些,功德无量。
良药,往往苦口,但利于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