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系双管齐下涉足健康产业 资源亟待整合

2017
06/13

+
分享
评论
蓝鲸健康
A-
A+
中信资本在医药板块的投资速度加快,此次“红色资本”又一次将目标转向了哈药股份,一举拿下哈药集团45%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不止于此,中信资本还收购了大小医院、参股了医药上市公司。

2017年,中信资本在医药板块的投资速度加快,在经历了入股凤凰医疗无望的重挫后,“红色资本”又一次将目标转向了哈药股份(600664)。6月6日,中信资本一举拿下哈药股份的母公司哈药集团45%的股份,成为哈药集团除哈尔滨国资委外的第二大股东,让业界侧目。

尽管中信系收购了一些大小医院、参股投资了医药上市公司,但中信系旗下的各种医疗资源看着仍让人感觉像一盘散沙。反观华润医药、复星医药等行业龙头针对性鲜明的收购战略,中信系应该吸取的教训颇多。

借混改之势 成哈药集团主力

6月6日,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通过收购,获得了哈药股份母公司哈药集团总计45%的股份。凭借着中信集团央企的背景,中信资本早在2004年12月1日,就和华平、辰能两家公司以现金的方式向哈药集团增资超过20亿元人民币,分别持有哈药集团22.5%、22.5%和10%的股权。

此次中信资本更是通过旗下公司收购华平实体所持有的WP Iceland Investment Ltd全部股份,稳坐哈药集团的第二把交椅。

事实上,哈药股份实际控制人依然是哈尔滨国资委,但为了保持低调和强调这个事实,同样占哈药集团45%股份的中信资本于6月7日特别发布说明函,声称中信资本控股不谋求对哈药集团及其上市公司哈药股份和人民同泰(600829)的实际控制权。

之所以有这样的顾虑,也是由于哈药股份持有上市公司人民同泰(600829) 74.82%的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中信资本一箭双雕,除了能间接持有哈药股份20.78%的股份之外,还间接持有了人民同泰15.54%的股份。

中信资本并没有公布此次的收购价格,但蓝鲸健康可以大致估算一下。

以哈药股份截止6月12日收盘价每股5.68元计算,中信资本持有的20.78%股份价值29.99亿元。由于此次收购,中信资本购买华平实体所拥有的哈药集团股份,占收购后中信资本拥有哈药集团股份的一半,即29.99亿元股票价值的一半,因此中信资本此次收购金额应该至少超过15亿元。

成立于2002年的中信资本,注册地在香港,为中信集团彼时按美国黑石集团等国际私募股权基金模式打造的一家投资管理顾问公司,管理资金超过50亿美元(约合320亿人民币)。主要股东有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和卡塔尔控股公司。

2014年,中信资本营业收入约1.0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约411万元;2015年1-6月份,该公司营业收入约3180万元,净利润约77.6万元。

中信系投资涵盖医药和医疗管理  

2015年9月,原华润医疗CEO张海鹏(笔名“冯唐”)加盟中信资本,出任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私募股权投资部门高级董事总经理,主要负责医疗领域投资。

时隔两年后的2017年,中信资本不仅在4月投资了移动健康管理平台妙健康。还在5月,拟与人福医药(600079.SH)共同出资6亿美元收购澳洲乳胶保护制品巨头安思尔旗下包括杰士邦公司在内的全球两性健康产业资产。

人福医药与中信资本旗下公司共同收购杰士邦公司90%的股权。另外,人福科技还拟出资不超过1.2亿美元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人福新加坡,再由人福新加坡与中信资本旗下公司共同设立合资企业新加坡健康护理。实际上,人福医药设立新加坡健康护理的目的则是为了收购安思尔下属全球(除中国外)两性健康业务全部6家子公司100%的股权。

除此之外,2016年12月12日,中信集团的全资一级子公司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以下简称中信医疗)宣布,将其控股的中信惠州医院作为“医康养模式”试点,尝试开拓康复养老业务。

成立于2011年的中信医疗目前的主要投资项目包括中信惠州医院、中信杭州整形医院(杭州手外科医院)和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同时还有汕尾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第三人民医院的改制项目等。

为业内所熟知的是,张海鹏曾在华润医疗时就参与改制了昆明儿童医院,加盟中信资本后的关注点也一直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可见,中信系对医药健康领域的投资,既涵盖了制药等医药工业,也在医疗管理上早早布局,可谓筹谋已久。

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副董事长张继胜曾说,中信集团是一个偏金融的全牌照大型机构,在资金及各项投资的成本上,可以通过金融手段再次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显而易见,除了央企身份带来的便利外,融资成本低也成为中信系资本投资的一个优势所在。

资源整合存缺陷

资料显示,作为一家地位重要、不受国资委管辖的央企,中信集团旗下一级子公司就有175家之多,涉及到医药板块的一级公司就有属于金融类的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信资本),属于医疗和商务服务类的中信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信医疗)等。后者拥有包括医院在内的多家医疗机构,其中包括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杭州整形医院、杭州手外科医院、深圳中信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

但是,在拥有较丰富的医疗资源之外,中信系对医疗资源的整合难如人意,战略意图并不清晰。比较突出的例子是对旗下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21世纪,hk:00241)的处置。

中信21世纪原是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2004年被中信集团收购并更名为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独特优势在于,不仅拥有当时国内唯一的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试点牌照,而且掌控国内唯一的药品监管码体系,在药品流通领域可谓举足轻重。

不过,彼时中信系竟然轻易放弃了对该公司的掌控。2014年1月23日,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以13.3亿元入主中信21世纪,两家分别持有股权38.1%及16.2%,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成为中信21世纪的大股东。

2015年10月,中信21世纪被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进军健康产业的旗舰。

中信21世纪的大股东之位拱手相让后,中信系在谋求医疗板块扩张时也并不顺利。

2016年10月28日,凤凰医疗(HK:01515)发布公告,将以12.4亿港元的总代价,收购中信医疗旗下惠州、杭州两家医院。收购完成后,中信医疗将成为凤凰医疗的第二大股东,第一大股东为华润集团。

但是,这一入股凤凰医疗的计划最终折戟。2017年5月,华润凤凰(即原凤凰医疗)宣布终止收购。有分析人士认为,是中信医疗的人事动荡造成收购失败。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中信系下的医疗产业分布在各个子公司,相互之间协调不畅。对于中信系的医疗产业来说,未来资源整合存在很大问号。

版权申明:转载合作请联系微信(13366869556),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蓝鲸健康公众号“lanjingjiankang”。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中信系,涉足,产业,中信资本,哈药集团,中信医疗,哈药股份,收购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