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远少一张床” 到“永远给危重症患者留一张床”

2017
06/21

+
分享
评论
北京友谊医院
A-
A+
经过多年的历练,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团队已成为一支高效的救护先锋队,抢救成功率高达95%以上。

医院里最忙碌的科室就属急诊科了。如何让突发急症的患者和心情焦虑的家属得到及时治疗和妥善安排,确保患者有序就医,北京友谊医院党委按照医药卫生改革推进五个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顺应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大趋势,找准三级甲等医院的未来定位,提出建立友谊医院优势学科急危重病人绿色通道、常规急诊病人的救治平台的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疗工作的学科定位。医院党委和领导班子深入调研,提出工作思路和实现路径,对急诊科进行了环境改造和服务模式再规划,满足了急诊定位需求,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急诊医疗服务。

8条急救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 

2016年9月,历时三个月的改造使急诊焕然一新。改造后的急诊科定位于“建立医院优势学科、危重症病人的绿色通道,急诊病人的救治平台”,更加兼顾患者需求和急诊特点。急诊设有留观区和抢救区,并采取半封闭、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发挥三级甲等医院的综合抢救实力,确保急危重症病人的治疗。

急诊科在原有急诊绿色通道的基础上,着重建立了优势学科的急诊患者急救绿色通道,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坏疽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异物、结石梗阻性尿路感染、骨关节病等。

去年11月初,一位已经多脏器衰竭的化脓性胆管炎患者,通过北京友谊医院的急诊绿色通道,及时进行了内镜下逆行胰腺管造影术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即ERCP+ ENBD治疗)缓解了症状,解除生命危险后收住院进一步治疗。

一隋姓患者,因急性消化道出血,呕鲜血1500ml伴黑便出现低血压休克进入急诊抢救室。抢救室立即给予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抽全套血申请输血,留置胃管给予正渗冰盐水洗胃,每步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患者意识不清。参与救治的医生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立即联系急诊胃镜和急诊介入治疗,凌晨2:00在急诊二线医生和抢救室护士的陪同下将患者送至胃镜中心进行急诊胃镜治疗,之后又在导管室进行了急诊介入止血治疗。凌晨5:30患者安全返回急诊抢救室。经多科室的积极配合,患者出血止住,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病情趋于平稳,神志也逐渐转为清醒,脱离了生命危险。第二天,收入急诊监护室继续治疗,最终患者痊愈出院。这一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便是得益于绿色通道的畅通。

优化流程  改进模式  更新理念

 改造后的急诊科从四个方面优化了急诊流程、改变了急诊模式,更新了管理理念,保证了患者安全。

急诊科制订了标准化操作流程。每当患者来到急诊室门口,明显可以看到地面上延伸着三条不同颜色的导航线。左侧黄色线上写着“急诊留观室”、中间绿色写着“各科诊室”、右侧红色写着“重症抢救室”。患者一进来,分诊护士就会主动推过一把转椅,坐稳后给他们量血压、测心率、脉氧,再根据初步判断,对患者由重到轻的安排1-4级分级诊疗,指导家属挂号、缴费等事宜。患者及家属根据地面上的导航线,很快便可到达就诊地点,整个过程有序而安静。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根据危重情况分成急危重症的患者、危重症患者和一般急症患者。急危重症患者直接入抢救室抢救;危重症患者由护士护送到诊室优先就诊;一般的急诊患者按顺序就诊。这样,保证了危重症抢救更加及时有效的同时,实现抢救室封闭式管理。

在急诊留观室,不大的空间里有序摆放了59张病床,还配备了专用的陪住椅,方便家属休息。在治疗室里,有与病床号码相对应的药品格,确保护士能在高效工作的同时避免出差错。

急诊科实行“一站式”辅助检查管理,急诊科不但配备了包括B超机、CT机在内的各种检查设备,还运用高科技的物流系统,将各种化验标本快速传入检验科,节省了大量时间。而患者也可以在急诊科专用的化验单、X片打印机上,只要扫描医保卡或就诊卡,就可拿到检查结果,方便了患者查询,保护了患者隐私。

抢救室实施了“零陪住”制度,既控制了院内感染,也为患者提供了安静有序的诊疗环境。自抢救室实施封闭式管理制度,取消家属陪住以来,在科主任王国兴和护士长周健萍的带领下,医护人员为患者能够得到更全面和细致的护理,积极创新,努力实践,提供了更多方便快捷的服务。如:为卧床患者提供翻身垫;床前贴有各种有效醒目的标识;为躁动患者提供保护性约束用具;为清醒患者提供就餐桌等。抢救室还增设了大班护工及外送护理员,大大提高了对患者的医疗及护理成效,也减轻了家属因不能陪护产生的疑虑及担心。

多科室密切配合 护理系统日趋完善

急诊科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摸索出了一套护理系统:首先,每一位抢救室患者的病床前,都贴着醒目的不同颜色的注意事项标识。不同的抢救患者的床头前会贴着“防压疮”、“防坠床”、“控滴速”、“防过敏”等提示。通过这些标识,护士们便对患者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更能由此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其次,留观病人佩戴腕带,护士们每一次为患者服务,都会核对腕带和床头卡,并要求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通过这些细微的环节,护士们不但提高了护理效率,也对患者产生了如亲人般的感情。

在留观室和监护室,为方便起夜的患者和家属,同时又不打扰周边的患者,护士自费购买了小夜灯。年轻的护士们在面对高龄患者时,都会亲切的叫“爷爷”、“奶奶”。科护士长周健萍骄傲地说,“我们的护士已然成为患者的好朋友,堪比亲人。”

一位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因病变占位,压迫了气道,呼吸困难来到急诊。因病情危急,直入抢救室抢救。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困难逐步加重,脉氧持续下降,急需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但因患者病情特殊,属于困难气道,为救治带来了极大难度。得知情况的放射科,麻醉科,耳鼻喉科医生分别迅速赶到救治现场,与急诊内科医生共同会诊,商讨出了有效可行的救治办法,抢救室多名值班护士密切配合,终于为患者成功进行了气管插管及进一步有效救治,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平稳了……

在击退病魔的道路上,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始终与患者并肩战斗。今年,这支平均年龄仅有27岁的护理团队,又获得了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的“全国巾帼文明岗”先进称号。

科主任王国兴自豪地说,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已经有62年的光荣历史,每年接诊患者18万余人次,留观7万余人次,抢救1万余人次,是北京市医疗系统中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抢救床的使用率更是常年保持在150%以上。 

勤于练兵 优秀护理人才倍出

在如此忙碌的工作之中,急诊科每周都会进行操作演练。科护士长周健萍说,演练其实有两个目的,一方面让护士们的业务更加娴熟,比如扎针、包扎伤口等技巧;另一方面也让她们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切实感受一下患者的角色。当护士躺在病床上,被另一位护士推送到其他区域时,真正体验到了患者的焦虑和无助的心情,这种亲身体验,让护士们能够在救治过程中能更加理解和体贴患者。大家认识到,在工作中除了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更应关注患者心理层面的需要。

作为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医院不但为医护人员提高了薪酬待遇标准,更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岗位津贴。为了给护士们规划好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凡身体不能适应急诊科高强度工作的,可转岗到病房、放射科等部门。很多急诊人到了其他部门后,由于经验丰富,都能成为部门里的骨干力量。有了这些良好的职业规划发展路径和温暖的工作环境,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团队成为医院最有凝聚力的团队之一。在这个集体里,大家都有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老同志以身作则,发挥“传帮带”精神,为年轻的护士们做好示范作用。已在急诊科奋斗了32年的护士长周健萍,带领她的护理团队连续10年获得院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等称号,她也在去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护士”。

正确纾解压力,积极面对病患

在面对护士们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上,周健萍坦陈,由于急诊科的特殊工作性质,几乎全科室的护士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都挨过骂,有的护士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个安静的地方痛哭一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寻常的工作经历和难忘的医患故事。

一天,急救车送来一位无家属陪伴的猝死患者,经多方核查及判断,该人为三无人员。在各项费用均欠费的情况下,一系列的检验检查,用药抢救均有条不紊、竭尽全力地救治着。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患者最终还是去世了。重症抢救室护士长王艳和护理组长秦岚,亲自为这位患者清洁遗体,整理装容,然后安静地将他送往太平间,给这个可怜无亲的患者送上最后一程。

男护士张文越在回忆起自己难忘的值班经历时,很是骄傲和自豪。他说:“在急诊分诊当班的一个夜晚,我正为前来就诊的病人分诊,安排他们就诊时,从大厅外面一路跑进来一个瘦弱的中年人。他嘴里不停地喊着‘大夫!大夫!’……听到这不同寻常的叫喊声,我立即站起身,三步并作两步地迅速来到那人身旁,关切地问道, ‘您需要什么帮助吗?’,那人带着喘息,无比急切地说:‘我老妈80多岁了意识状态特别不好,现在就在我车里,我抱不动她,快来帮帮我吧!’。我二话没说,立即随他去看病人。只见病人面色苍白,意识状态不好,我立即将患者背起,一路小跑着来到分诊台,迅速为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果不其然,老人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都低于正常值很多。于是,医护人员共同协助,将患者迅速送至抢救室紧急救治……因为抢救及时,老人得救了!”

急诊医护人员的压力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可爱敬业的急诊工作人员克服了许多的困难。为缓解医护人员的压力,急诊科会不定期为医护人员开办心理辅导讲座,让他们能够正确纾解压力,积极面对工作。通过体验患者角色,很多护士也能正确理解患者在神志不清时的一些不理智的举动,不再纠结于自己受到的委屈了。

经过多年的历练,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团队已成为一支高效的救护先锋队,抢救成功率高达95%以上。

 文/郑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危重症,患者,永远,医护人员,急诊科,护士,抢救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