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或智慧医疗是互联网时代的热门,但是很多人在实践中还是很迷茫、疑惑的。比如,一个医院开启了网上预约挂号,或者开发一个APP提供针对医生和患者的服务,是不是就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呢?是不是进入移动医疗时代呢?
显然,这是不成立的。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来看,这样的医院仅仅将互联网作为一种工具,目的是带动医院传统业务和营销,能获取利益就获取利益;当无法获得利益时,希望原有的既得利益不会受影响。因此,医院APP进行挂号、预约、排队和分诊系统,面向医生和患者服务,从本质上讲都是传统医疗的互联网化。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医疗呢?它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它首先是一种思维的变革,它不断发展可能会摧毁原来的业务和流程,或者创造全新的需求倒逼供给侧变革。因此,它也被称为“反向重构”。事实上,所有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市场的绝对垄断者,害怕重构是一种本能,因为重构本质上就是“革命”。相对重构,他们更希望去做一种渐进式改良,而改良往往比较温和和灵活。
所以,医疗互联网与互联网医疗从根本上说,一个改良一个是革命。它们是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是行业生态演变的不同状态,但
是二者前进的目标和利益存在一致性,不同的是前进方向。
从早期来说,任何一个新兴技术出来之后,最开始一定是和既往的产业相结合,然后逐渐开始内部优化、改良,最终可能会出现革自己的命的问题。所有的机构组织或行业都有一种想建立完美体系的本能,在原有的体系中不断优化,但这又是自我革命不可能完成的。而用一个新的体系反向颠覆,就像苹果一样,你PC端是王者,那我们就创新走移动端,生态演进后从另一个维度来打击整个的PC端。类似的例子还有滴滴打车和出租车行业等。
换句话说,在进行医疗的互联网化时,医院和医药厂商做到一半的时候,他们基本上就截止不前了。毕竟自己颠覆自己,那就要放弃原有的产业,那是非常艰难的。医疗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医疗,初期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差不多,还有很多人认为似乎传统企业去做,更为靠谱,但从商业形态、逻辑和终极目标上说,两者完全相反。
在移动医疗里面,除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外,还存在混合模式。阿里健康、支付宝未来医院和微信智慧医疗都是混合模式,它既与药店和医院合作,又不与药店和医院合作。商业上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它中间会有很多的混合生态诞生,会出现很多的“平台嵌套”,然后不停地博弈,合作与竞争,这之间的界限是非常微妙的!
在这场e时代的浪潮中,移动医疗不太容易出现简单的“赢者通吃”的情况,因为医疗市场盘子太大,产业链太长,也太“非标”了,还有一个独特的“学术维度”和“地域垄断”,即使做单独服务一个疾病,就可以穿越周期,这跟其他移动互联行业是不一样的。
那么最终谁会胜出呢?一定是第三方!这叫结果反推。医药器械企业、医院和传统的医疗信息化公司是没有可能的。BAT是有可能成为行业第一梯队的,因为与前者相比,他们属于第三方,那么独立于BAT和传统医药企业的第三方公司也有可能会胜出。保险公司是没有可能做到最大的,因为他并非独立的第三方,但可能做到行业第二梯队,或排在第一梯队的后面。
再来反推,未来可以成功的移动医疗,他会长得是个什么样子呢?他应该有超强的技术基因,而技术是最重要的!因为移动医疗本身就是技术进步才出现的产业,拥有了突破性技术,再反过来重构。在这里,技术并非仅仅是指程序代码能力,而是指整个用户交互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软硬件一体化和持续保持未来可以对接新技术的能力。
接着再推,什么样的公司可以最终胜出呢?一定是有超强持续融资能力的公司,它可以使企业在长跑中胜出,但不会是自身很有钱的传统医疗企业,如果有钱就能决定一切,世界早就属于煤老板和开发商了。因此,这个最大的机会应该属于第三方的上市公司,因为没有融资渠道能比上市公司更方便、更快、更便宜和更有效。
真正最终胜出的形态大概率就是符合以上这三个条件,虽不知何时能够实现,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有些公司努力一万年也是没指望的,然后还有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投资人一起被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