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经常接触医疗圈,但是医务社工这个词,对我来说,还是有些陌生。医务社工是做啥的?可以做啥?能做临床吗?有医师资格吗?什么专业的人群可以做医务社工?
“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长期致力于医务社工研究的刘继同教授对医务社工重要性的定位成为著名论断。
那我们为什么很少遇到医务社工?
其实,医务社工在中国的起源要追溯到1921年,后因一些原因,医务社工在医院中消失了。直到2000年,上海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社工部成立,是大陆医疗机构中成立的第一家社工部。到2009年,只有5家设立社工岗位和工作部门,规模不大,人才缺乏,发展速度慢,社会认知度不高。虽然又经过一些发展,但医务社工并没有得到太大的进展。
为什么医务社工的发展这样缓慢呢?
原因有多种,包括理念上的、制度上的、资源上的。
例如医务社会工作的管理机构不清晰,发展缺乏部门联动;人力资源不足,尤其是专业化的优秀人才短缺,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角色定位和职业发展路径需进一步明确;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足,服务能级有待提高;多是医院内服务,与社区资源的整合不够等。
相关人士指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步履较为艰难,关键因素是还没有获得医疗领域,主要是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机构的广泛了解与认同。”
正如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提出: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有条件的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医疗机构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也希望医务社工的现状随着政策的推进,能得到改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