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中,早期的曹丕做为一个不得宠的皇子,被父亲曹操处处为难,在与曹植争夺太子的道路上,可谓是步步艰辛,如履薄冰。
创业时期,前路坎坷,如果不仰仗司马懿的智谋,根本难以生存,所以那时的曹丕不惜放低姿态,礼贤下士,与司马懿平起平坐,促膝谈心,以友相待。
然而,皇子毕竟是皇子,他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永远不可能真的把一个属臣放到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所谓真诚,所谓平等,不过是形势所迫,或者说是一种用人之道。
所以对于司马懿的直言不讳,以及几次三番忤逆他的本意,改造他的意图,曹丕虽不得不听从,但其实心中是藏着一丝怨恨的。
这就是自古以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事件屡屡上演的内在人性规律,因为它本来就是符合人性的必然,并不是偶然。
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想要成功的人,当然要不断超越自己固有弱点去追求完美,挑战自己缺点、超越自己的过程是必然痛苦的。
而遇到一个好军师不断谏言的创业者(主公),有了更多超越自己人性固有弱点的可能,但这个军师为了早期共同的奋斗目标,不断地谏言去改造和挑战主公人性缺点,一定会积攒越来越多的负能量,甚至是怨恨。
当天下已定,如果这个军师和大部分的开国功臣一样不知道时移位移的做出相应的改变,或者功成身退彻底退出权利和共富贵的舞台,而还是和很多头脑相对简单的武将一样按照以前“打江山”阶段习惯的和主公称兄道弟,有些不知死活的人还常常以“老子是开国功臣”、“皇帝的兄弟”、“并肩王”自居,更有甚者还经常口无遮拦把皇帝早期的糗事常挂在嘴边,或把曾经救皇帝的命大肆炫耀,那这样的人必然是死得最快……
“能量守恒定律”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司马懿早期为了共同的目标,不断推动曹丕改造和完善自我,从而积累了曹丕内心大量对司马懿负能量怨恨的几个经典过程吧。
第一次。
两人荡舟河上,司马懿逼曹丕说出父亲不宠爱自己而宠爱曹植的真相,让他面对现实,不要与弟弟争一时输赢,而要争得天下人心,曹丕恼怒地认为司马懿逼他说出这番话是在羞辱他。
第二次。
司马懿劝曹丕不要搜捕逃犯汲布,而是以仁义柱来召唤汲布投案自首,这样既可完成军令,又可收揽人心,还可讨得曹操欢心。
曹丕内心其实是不大相信这个方法的,但形势所迫,又不得不听从司马懿的建议。他问司马懿此法是否必胜,司马懿说他赌的是曹操的胸襟,如果输了,那这个太子不争也罢。
曹丕心中大怒,脱口而出:“你大胆!”。
第三次。
在与曹植的竞赛中,司马懿劝告曹丕“不争输赢,只看对错“,并阻止他杀守城官强行出城,曹丕明知必输,心中大为恼怒,冲司马懿大吼:“这就是你的主意,让我困在这城门之下!”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很多次,包括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委屈曹丕而听从崔尚书建议......
事实证明,司马懿的谋划大多是正确的,曹丕虽然几次涉险,甚至被冤入狱,但最终有惊无险,并且一步步赢得了父亲的信任和大臣的拥戴,离太子之位越来越近。
彼时的曹丕,虽心内不满,却仍对司马懿言听计从,主要是因为他当时还很弱小,需要依仗司马懿的智慧和胆识,让司马懿为他劈荆斩棘,为他挡枪子儿,为他开辟出一条通往皇权的道路。
但是,这种怨恨并没有消失,它隐藏在曹丕的心中,累积着,随着时间而慢慢发酵。
到后期曹丕大权在握,如愿登上皇位,长期的积怨终于爆发,于是在准备派柏灵筠去司马家当耳目时,曹丕说出了下面一番话。
司马懿推行新政,天下才子皆拜到司马门下,曹丕不满地说:“天下是孤的,这些都是孤的人才,应该拜在孤的门下才是。”
功高震主是大忌。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亦是很多贤臣良将在帮主公打下江山后逃不掉的结局。
最低潮时,司马懿和曹丕被关在一间牢房里,司马懿擦干净枕席,曹丕邀司马懿同榻而眠,说:“地上湿冷,上来睡吧,都到这境地了,还在乎什么?”司马懿大为感动。
成为帝王后,曹丕冷血地说:“这棋子总会明白,握着他的,是谁的手。”
君王永远有自己界限,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所有的臣在君眼里也不过是枚棋子罢了,他要做的是那只可以摆布所有棋子的手。曹操说:“皇帝没朋友,这孤家寡人四个字,不是白叫的。”
历史如此,现代职场又何尝不是如此?
就说医美行业。
创业打江山的时候,需要有人为自己冲锋陷阵、开疆辟土,所以老板对有能力的员工往往百般容忍,坏脾气也好,犯点小错也好,都能一忍再忍,一让再让。
到业绩稳定坐守江山的时候,再面对那些狂傲不羁、桀骜不驯的员工,那可就是忍无可忍,不想再忍。
“反正现在就算离了你们,孤的江山也是稳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新君急于建立威望,只有建立了足够的威望,才能令行禁止,驾驭住权力,这新打下的江山才能牢牢掌控于自己手中。
所以,那些乖张叛逆,口无遮拦,又或者喜欢居功自傲的臣子,就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乖乖夹起尾巴做人,要么激流勇退,否则要不了多久,就会成为“杀鸡儆猴”里的那只鸡。
用现代通俗的话讲就是:“要么收起你的臭脾气,乖乖听话,要么趁早跳槽到另一家创业公司,江山未定之前,老板兴许还能忍你一阵。”
其实,谁也不是天生就会做老板,很多老板也是随着企业的成长而成长,也许老板当年也曾青涩幼稚,也许老板当年对权力的欲望还没有那么强烈,也许老板当年一时激动对下属做过一些不现实的承诺,也许老板也曾发自真心地想和员工做好哥们儿........
然而,今非昔比,老板也成长了。
就象曹丕,当他成长为一代君王后,不仅有了极其强烈的控制欲,而且他的疑心病程度不亚于父亲曹操。
做为一个聪明的员工,必须清醒认识到,现在的老板早已不是当年的老板了。
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自古“君臣之道,帝王心术”,最是难解。
孟子对齐宣王说: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话说的是:老板对员工的态度,决定了员工对老板的态度。
(黄石头.2018.02.0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