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拜读了朋友转来的南京医科大学易利华教授的《中国可能尚缺一个以院长为主体的医生集团》文章。易教授认为在全国医生集团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有必要再建一家以医院院长为主体的医生集团。这篇文章在《健康界》发布后,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笔者也觉得建一家这样的医院院长集团意义重大,这相当于在中国医疗领域建第一家“黄埔军校”。那么这家可称之为“黄埔军校”的医院院长集团(以下简称集团)如何建?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是应弄清建集团的目的。既然是“黄埔军校”,那么这种集团为医疗领域培养和输送的应当是指挥员而不是战斗员,也就是医院院长及相关管理人员,而不是医生和护士。
所以建这种集团并不是让现在和将来在公立医院卸任的院长们去抱团建一家自己的医生集团,让具有临床技能的院长们再重操旧业,而是让这些院长们分别在全国众多医院中,充分利用其管理才能,为这些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领导作用。
二是应有一个合适的名称。既然是“黄埔军校”,是培养和输送医疗领域指挥员的,那么就不能称“院长医生集团”,因为院长是指挥员,而医生是战斗员,所以只能称“医院院长集团”或称“医院管理者集团(简称医管者集团)”。
本应是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按传统习惯应称“××学院或大学”,但为了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需要,而且是参照“医生集团”的叫法,所以也只能称“××集团”更合适。
三是应明确集团的性质。该集团应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国有企业,只能是一个民间机构。该机构可以是非营利性的,也可是是营利性的,可以由相关的协会或学会出面建立,也可由全国有影响的医院管理专家牵头建立。可以是独资,也可以是合资或股份制。
四是应明确集团的任务。该集团的任务是,对包括院长在内的医院管理人才进行挖掘、培养和推荐。
首先是挖掘。由于我国的公立医院院长任用都有年龄限制,到了五十多岁(依然年富力强)就得卸任。卸任后有些退居二线,如没有临床技能的只有在原单位无所事事,而有临床专长的可能会成为一名普通医生。
在这些卸任的院长中有大量是有丰富实战经验的管理人才,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管理专长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导致大量管理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那么集团就可通过多种方式去挖掘、发现此类人才,并将其相关信息和资料收集、整理、存档。
其次是培养。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医疗领域“重临床轻管理”,忽略对医院管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因而在现有的医院(包括公立和民营)院长中,绝大多数只有实践经验,缺少理论知识,要想成为一名理想的管理者,需要通过集团组织培训等方式来补齐这块短板。同时集团也可承担大学相关管理专业学生的短长或长期培训任务。集团的教员可在现任和卸任的医院院长中以及大学老师中选聘,教员必须既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教员可以是专职也可以是兼职。
其三是推荐。推荐方式应灵活多样。方式之一:将经评审后合格的管理人才,在网上公开发布,供用人单位选聘。评审不合格的不得向外推荐。方式之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参会对象包括医院投资者(主要是民营医院)和待聘的医院管理者,让两者零距离接触。通过这种方式,让待聘管理者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管理水平,也让医院投资者更深入了解这些管理者的才华,进而让投资者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经理人。
五是应有合理的操作方法。该集团一方面既不是事业单位,也不是国有企业,自然难有财政资助;而另一方面,该集团如果是非营利性机构的也需要运营成本,而如果是营利性机构还需要有适当利润。那么集团的运行成本和利润从何而来?笔者建议:
第一,实行会员制。会员主要是全国医院院长等管理者,是否成为会员个人有选择自由,会员应享有相应的权益,同时也应有交纳会费的义务。
第二,如果会员经集团推荐被用人单位聘用,应交适当的管理费。
第三,集团组织长期和短期医院管理专业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单位或个人都应按标准交纳培训费。
第四,集团也可为一些经营状况不佳的医院(主要是民营医院)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也可从中获得经济收益。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集团必须做出自己的品牌,让会员和客户觉得向集团花钱购买服务是物有所值的。
六是应有必要的政策支持。应允许公立医院院长和相关管理人员在卸任后和退休前享受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待遇。在集团的起步阶段,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政府还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将相关培训业务交给该集团。
需要强调的,既然是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就必须打破独家垄断,进行公平、公正竞争。也就在建好第一家这样的“黄埔军校”后,再建第二家,第三家……让这些集团之间开展公平、公正竞争。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年的“黄埔军校”应当完全是由政府来扶助,而现在医疗领域的“黄埔军校”只能是自己来适应市场环境,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千万别搞成像公立学校一样,由政府来包办包养,如果是这样,这种“黄埔军校”就失去了创办的意义。
建好我国第一家医疗领域的“黄埔军校”的主要意义在于,除了能为我国医疗领域挖掘、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外,更重要的用事实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医院和社会“重临床轻管理”的落后思想观念,从而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尽快提高我国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文章转自2018年6月2日413健康保障理论与方法微信公立平台
作者系413健康保险理论与方法倡导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