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〇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人物介绍
施伟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病分会主委,上海市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真菌分会副主委,上海市激光学会医学美容激光与外科工程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学会皮肤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分会遗传性皮肤病委员会委员,中华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分会性病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医学会皮肤病分会委员,上海市皮肤病质控中心委员。
擅长于白癜风、银屑病、过敏性皮肤病、性传播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的诊治。熟悉激光治疗、医学美容、表皮移植、光动力治疗等技术。
采访笔记
五十五岁的他,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年轻,我们聊天的时候,就如同龄人,当我差点拿出身份证和他比较年龄的时候,他说:“五十岁时,我对自己说,这辈子能够治好一种病,能够说清楚一种病,足矣。前者,我瞄准白癜风,这是我们科室的特色病种,后者,我盯上红斑狼疮。这个目标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对医生来说,太难了,什么病能真正治愈呢,什么病能真正说清呢?有时候,就觉得自己像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
施伟民,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病分会主委。擅长白癜风、性病、红斑狼疮、银屑病、真菌性皮肤病、痤疮、脱发的诊治。
他险些就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又险些成为一位卓越的外科医师,从中学时代到大学时代,从华山、瑞金到同济、市一,一路辗转,命运并不由着他的性子,却一步一步把他推到眼下的舞台,聚光灯打在身上,他抖擞精神,顺势发声。“许多选择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是随遇而安的秉性,我也相信命运始终对我不薄。”
目前,他担任着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病分会主委。如果我不提,他绝不会提到这个身份,事实上,他是我见过的最低调,最本色的主委,举手投足间没有那种我可以一眼识破的故作激昂,“这个职位,就是为同行们多做点事,让大家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发挥,别的什么都不图,我很享受,很依恋在一起共事的氛围。”
许多人对我说,他是众望所归的,除了专业能力突出,皮肤病领域的由内到外的全能,还有他的情商与人品,简单,务实,不争,不贪,不张扬。也有人说,这才是他不显老的原因,大智无算,所以干净而年轻。
“每一寸皮肤里,其实都藏着一个故事,我从皮肤外科,到性病,到红斑狼疮,到现在的白癜风,一直在听不同病人讲故事,这些故事里都有一些关键词,委屈,不安,沮丧,焦虑,悔恨,甚至绝望。我要做的,是建立起医患之间的亲近感。”他说。
他用了一个词,“亲近感”。他解释说,三十多年前他的老师就是如此,比如,用手指触摸皮肤损害、在放大镜下辨别各种差异,甚至检查性病患者,离患者的距离这么近,都是常人不敢直视的皮损。“但老师说,病人已极其痛苦了,最怕的是被歧视,见谁都不能说,要是医生再嫌弃,如何还有正常的沟通和准确的诊治呢?有些前辈医生甚至苛刻到不允许自己在患者面前洗手。这大概就是作为医者所应建立的与患者的亲近感。”
他说,作为一名医者应该拥有一颗平和之心,应当如《大医精诚》所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才能做到用平视的目光来对待每一位患者,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他坦言,行医近三十年,经历各种挫折、困难与阻碍,面临生死、误解和无奈,拥有一颗平和之心、仁者之心才能平等对待患者,才能担负病患的生命之托。
我告诉他,你会收获一份难能可贵的礼物,它叫做真实。“这是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掩饰的平和与喜悦。”
他点点头:“我常对我的病人说,人生境遇,并不等于人生全部。如何面对这些境遇,才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其实,这些话,我们医生不也应该常常来告诫自己吗?用平和之心对待患者,收获患者真实的内在,再成就医者的平和与喜悦。
1
数学少年的医学路
1963年,施伟民出生于上海。
年少的施伟民对数学有极高的天赋,经常代表学校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上百个公式过目不忘,烂熟于心。他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华罗庚一样的数学家。
“后来去学医,只是因为当时家里有人生病,想想还是做医生吧,好歹对家人有个照顾。”于是,1981年,他考入了上海医科大学。
大学这几年对一个理工男来说,是一种磨练,最初的感觉并不好,但在时间的打磨下,他有了足以影响他一生的使命感。“在做实习医生的时候,什么科都要轮转。尤其在急诊科,当面对那些危重病人,在自己手上起死回生,那种成就感是难以用任何褒奖可以相比的。”
施伟民是上医六年制的学生,根据学科规划,他有三年在华山医院实习。在这个过程中,让他印象最深的便是皮肤科。在皮肤科实习的时候,带教的方栩老师给了他人生最重要的鼓励。“她说,我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皮肤科医生,一句话就提振了我的自信心。后来我试着问过她原因,方老师半开玩笑地说,你的桌面收拾得很干净,笔纸放得很整齐,做事有条理,那是成为一名优秀皮肤科医生的良好起点哦。”
这句话,像是一个冥冥中的指引,施伟民真的就成了皮肤科医生。连他自己都说,这是缘分。“我从来没觉得皮肤病脏,相反,越是疑难严重的皮肤病,我越有一探究竟的意愿。”
在华山医院,施伟民学到了严谨这两个字。“比如皮损,以前还没有先进检测仪器的时候,都是肉眼去看,拿着放大镜去看。皮损对常人来说很可怕,但皮肤科医生对此却有着亲近感——损害千差万别,很难鉴别,里面却隐藏着细微的迹象,必须极度严谨的观察,才能发现蛛丝马迹,老一辈专家甚至会用指尖去触摸感受皮损。严谨是一种能力,需要多年积累,几千次几万次的观察,才能养成这种能力。”
施伟民认为,仔细观察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拉近医患的距离,建立起亲近感。“很多皮肤病患者在社会,甚至在家庭都是不被接纳的,他们自卑,对外界排斥,对人们充满不信任。所以,医者一定要拉近双方的距离,患者才愿意打开尘封的内心——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综合判断疾病状况,病才有望得到治愈。”皮肤科是经验性学科,更多是依赖肉眼观察,依赖病例积累,所以亲近感非常重要。“在建立了彼此信任关系之后,对于控制疾病,进一步治疗是有极大帮助的。”
2
成长与成熟
1987年,施伟民本科毕业之后,在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攻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张传钧教授和郑捷教授。
施伟民在瑞金医院的研究方向是变态反应性及自身免疫性皮肤病。追随两位教授,让他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学会了一位知识分子的风范,埋首学问,谦逊低调。“张教授是一位非常著名的学者,他为人非常谦虚,非常慈祥,在楼道中和他人相遇,导师必定会给别人让道。”张教授曾对他说,你是个医生,首先得看病,皮肤科什么病都得看。施伟民把这句话记了一辈子。同样,郑教授对科学研究锲而不舍和认真钻研精神,激励着他。而瑞金医院皮肤科浓厚的科学研究氛围,为他以后开展实验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临床科研相结合的系统思维方式。“对以后的专业发展历程,有着极大的影响。”施伟民表示。
1990年,施伟民毕业后来到同济医院皮肤科工作,在皮肤科主任陈德利教授的安排下,施伟民的专科方向选择了性病。
“当时这是个崭新的课题,也是个社会问题。90年代初,国门开放,某些不良思潮和行为也影响到某些人,性病病人多起来了。当时有些医生比较忌讳这些病人,我并没有回避。我不会带着先入为主的偏见去歧视,我尝试着带给他们更多的亲近感。”
施伟民坦言,许多性病病人充满了自卑、焦虑和不安,还有人破罐子破摔。“治疗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劝导。那时候,我既是一个皮肤科医生,也像是一个心理医生。坐在病人对面,医生有时候就得扮演倾听者,一个平等的交流者,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道德审判者。像朋友一样倾听,每一句话都有善意的回应,语气语调没有丝毫不屑,等病人说完,心情慢慢平静了,对治疗方案也就配合了。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对于这句话,施伟民深有感触。“也许肌体上的治愈较快,但心理上的愈合漫长。有一个婚外性行为导致的尖锐湿疣病人,在躯体治愈之后,每周都来找我倾诉,宣泄他对身体上任何反应的狐疑,以及对妻子、对家庭的愧疚,持续了一年多,后来终于完全摆脱了内心的魔咒,重新回到社会。能够帮助他回归生活,我也挺有成就感的。”
2010年,施伟民离开同济医院,去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这20年对他来说,是成熟的蜕变。
3
从无到有
“人生好像一枚不停转动的陀螺。”施伟民这么感叹。
这一次,他作为人才引进来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传承科室特色,建立学科框架,补齐专业短板,一步一步带着这个小科室向前走。
刚来的时候,科里七八位医生,没有一篇论文,没有一项课题,病种比较单一。“科室不强,这是事实。所以刚来的时候,很艰苦。我要尽可能提升学科,补全短板,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施伟民刚来的第二年,他就发表了一篇医学因子17分的SCI论文,创了一个新高,引起了医院的关注和支持。“一开始,是在学科恢复上做工作,把博士点建立起来,培养博士生,一点点慢慢带。”渐渐地,学术论文有了,SCI论文多起来了,课题有了,国家自然基金课题也多起来了。“科室学术地位提高了。临床治疗项目多了,医疗场地扩大了,设备也完善了,学科队伍壮大了、提高了。”施伟民说道。
施伟民在50岁的时候,给自己许过一个愿:我想做两件事,第一,能够治好一个病,听上去简单,实际上很难;第二,能够解释清楚一个病,希望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来澄清它的机制。这两件事,第一件,他瞄准白癜风;第二件,他的目标是红斑狼疮。
希望他如愿以偿,他也一定可以如愿以偿。
口述实录
唐晔
施教授,这个季节皮肤病高发,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皮肤科门诊,这个夏天估计会有多少?施伟民 每个月大概1.7万吧。如果南北两院加起来,大概每天有七八百例。这个数字在上海三甲医院里算是比较高的。唐晔 与别的医院比,我们的皮肤科特色在哪里?
施伟民
从传统历史上说,我们的特色是白癜风。八十年代开始,在朱光斗教授的主持下,我们的白癜风治疗特色——中西医结合,在全国形成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继续这个优势,并且做大做强。
唐晔
您能解释一下在白癜风方面的治疗吗?
施伟民
首先介绍一下白癜风。这是由于多种因素所致的获得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工作和生活。白癜风没有传染性,人们毫无必要对白癜风患者持恐惧心理,更不应该歧视患者。
至于治疗,可以采用中西医药物治疗、紫外光、激光和外科手术等,目前新的治疗方法进展较快的。对早期病人、儿童患者、头面部皮损及小面积白斑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对于稳定期、病程较长和面积较大的患者怎么处理?当然,传统的方法有一定疗效,但是对于顽固的损害我们往往还是束手无策。我们目前尝试运用皮肤移植等外科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唐晔
白癜风的病因是什么呢?
施伟民
我国白癜风的发病率在1‰左右,疾病机制还不明确——可以引起黑色素细胞损伤的因素太多了,任何引起黑素细胞损伤的,都可能表现为白癜风。
现代病因学模式主要是遗传、环境、精神因素,白癜风都具备。有一定遗传倾向的人群,另外如阳光暴晒、物理摩擦、化学刺激等环境因素,第三就是情绪影响、工作压力、竞争压力等,都可能是诱因。
唐晔
夏季是白癜风容易诱发和加重的季节,除了日照强烈这一重要原因之外,饮食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得了白癜风,很多患者会问医生,吃些什么有助于防止白癜风?
施伟民
是的,饮食也是白癜风发病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些不当的食物和饮食方式可能诱发白癜风,不建议吃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比如番茄、橘子、橙子、芦柑、草莓、猕猴桃等。因为维生素C对酪氨酸酶的代谢有抑制作用,而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酶。但并不是所有的水果都不能吃,香蕉、荔枝、甘蔗、无花果就可以吃,尤其是香蕉富含酪氨酸,对于黑色素的形成有帮助。 除了水果,还有一些有助于黑色素形成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豆制品、蘑菇、生葵花籽、核桃、瘦肉、动物肝脏和肾脏等,都有利于黑色素恢复。
传统观点认为,海鲜是发物,那么,白癜风患者能不能吃海鲜呢?实际上,海鲜是可以吃的,尤其是蛤蜊、蛏子等贝壳类海鲜。有研究显示,贝壳类生物会分泌一些蛋白肽,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缓解氧化应激、还原细胞功能,可促进白癜风的修色。
唐晔
您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八年了,您对科室的小目标是什么?
施伟民
第一,创新能力,我希望科室能够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和开拓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第二,综合素养。我希望科室里都是综合素养全面的皮肤病医生,常见病疑难病都能够掌握,懂治疗,不能只会看某一种病而其它忽略不计。我尤其希望年轻人这样,只要自己有所追求,我都会扶持他们,让他们脱颖而出。
唐晔
您现在最关注什么?
施伟民
一是科室的人才梯队建设,使科室得到稳定的发展;二是白癜风的研究。我们接下来想探索是否有可能诱导患者的干细胞成为黑素细胞,用于治疗白癜风。我们的先期研究已经实现了鼠骨髓干细胞诱导产生黑素细胞,通过一百多天的培养,离心出高比例的的黑色素细胞,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旦我们能够从人类外周血液提取的干细胞诱导成功黑素细胞,那么对治愈白癜风就为期不远了,这对白癜风的治疗可能会有划时代的意义。
采访 | 唐晔 编辑 | 吴端
版权声明:
本文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晔问仁医]后台留言;
授权使用请注明:“来源[晔问仁医]及作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