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光宇:医学的本质与救赎

2018
10/22

+
分享
评论
晔问仁医
A-
A+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寻医之旅…
五六九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的

寻医之旅

晔问

问尊严,问名声

问灵魂,问态度

……

READ ON

人物介绍

柳光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获硕士学位;2004年获复旦大学临床肿瘤学系博士学位。曾于2002及2006两度分别赴加拿大Manitoma大学和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任访问学者。自2000年起就职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2007年获批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主任医师,科室行政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临床与预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 

采访笔记

“这是一个心里亮着灯,住着神的医生。”当我把这句从几千条患者评语中搜出来的评语给他看的时候,他也吃了一惊,随即笑了。“能做医生的,心里都应该住着神,这个神,其实就是病人。”

柳光宇,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行政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以及加拿大Manitoma大学访问学者,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卫生学分会临床与预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乳腺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多学科综合治疗。

作为乳腺外科医生,他精于手术,长于乳腺癌早期诊断,谙熟于医患沟通,这一切都与他的经历有关。“在乳腺肿瘤领域,沟通绝对是一种挑战,甚至比手术更重要。有效沟通带给我的十足成就感,不亚于一台行云流水的手术。”事实上,有病人被他三言两语拦住归程,劝上了手术台,病理结果就是早期癌症;也有病人在术前一刹那,被他一再追问后终于吐露真言,希望保乳。

“有效沟通的背后,是能听见病人的弦外之音,倾听的时候,要用心,要耐心。大多数乳腺癌病人,保乳还是切除,是横亘在面前的一道难选题。在了解事实的前提下,这道选择题她们内心是有答案的,她们这么选,我就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尊重她们的选择,乳癌病人的治疗,涉及社会心理学范畴,包括术后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等,绝不是切除了事那么简单,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开刀匠。”

他告诉我,让病人说出真话并不容易,然而又极其重要。“两个陌生人,短暂的相处要建立信赖感,是需要智慧的,考验医生的人文素养。而真正的医德,应该超越传统的道德层面,所谓的高尚是外界赋予的,我们面对病人,只能是共情,让她们在短时间内信赖你,点燃生命之光,至于何种方式,都无可厚非。”

他坦言,第二性征的缺失并不是最痛苦的部分,有些病人还要面临着生命的流逝,要承受难以负荷的哀伤,这些哀伤细密地埋藏在患者的内心,吞噬着人的灵魂。“患者与医生、与家属、与自己的联结决定了死亡的态度和选择。我对她们说的是,大自然为每个人准备了最后的疾病,这是不可违背的规律。鲜有人可以体面、有尊严地步入死亡,但真正有尊严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生命。即便在生命的末期,依然执着于生命与生活的欢愉。即便一切拯救都不可能,希望依然存在。”

工作之余或出差路上,柳光宇喜欢读历史来打发闲暇时光,“如果要我穿越,最好是到北宋仁宗朝。宋仁宗虽然没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缺乏野心、霸气和手腕,但他仁慈、节俭、谨慎、宽容,有私德,爱民如子。这在中国的帝王中也是不多见的。因此在仁宗治下国泰民安,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出了欧阳修、范仲淹、包拯、晏殊、司马光、苏轼、王安石等那么多有才华、耿直、忠诚而又有创新精神的文人,为我们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

我笑道:“仁君治国如此,而仁医治病又岂不是一样,谨慎、宽容,有私德,再加上悲天悯人,大医精诚。”

1

良师伴成长

柳光宇,1975年出生在上海,他是家里唯一的一位医生。

“从小家里老人就希望自己将来能干技术,或者做一些研究工作。后来念高中,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高考时家人说,填的专业一定要对得起分数,当时学医分数高,不如当医生(笑),就这样进了上医大临床医学系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

毕业后本来打算尽早参加工作,当柳光宇把自己的决定向沈镇宙教授、邵志敏教授说了——这两位医术精湛、极有人格魅力的导师,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贵人,最亮的指路明灯。教授们都力劝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最后,沈镇宙教授还亲自带着他去科教科,办理了在职博士的申请,这件事让柳光宇感激终身。

2003年还发生了一个插曲,那时候柳光宇正拿着国际抗癌联盟的津贴在加拿大任访问学者,并专注于完成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然而回国期限到了,研究工作尚未完成。本来只是延长出国访问时间的事,正好又赶上博士生毕业的档口,两难在前,身在国外的他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还好有这两位爱护我的老师,替我出面和医学院沟通,说服了学校延长毕业时间,才度过了危机。正因为有了他们的爱护,才有了今天的我。”柳光宇坦言,两位恩师给予了他成长道路上巨大的帮助,是恩人也是恩师,他们在他身上的影响,融入了人格、品行、从医道到心术,从临床到科研,从业务到管理,收获颇丰。

事实上,从1999年毕业实习时,柳光宇就已经进了肿瘤医院,当时并没有乳腺外科,次年才从胸外科分出了乳腺外科专业,单独组建科室,柳光宇是伴随着乳腺外科成长起来的。

“还记得做住院医生时,那种拼命往上冲,舍我其谁的狠劲,样样事情我都争第一。我在大学里读书考试都没有熬过夜,到肿瘤医院开始熬夜,而且是频繁的熬夜。我特别珍惜值夜班时间,会利用值班的时间在医院干很多事,吃萝卜干饭的修为,就在八小时以外。”

柳光宇说,做小医生时,总是不自信,就想着不停提升自己,是那次得来不易的出国机会,给了他提振信心的契机——就是那次博士毕业前去往加拿大的项目,帮他后来申请到了第一个国自然项目。而回国后在两位老师的竭力推荐和扶植下,让他接触到许多国内这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担任一些顶级论坛、会议的国外专家的翻译或秘书工作,而对年轻医生来说,能够参加某些高级学术会议,即使去旁听也是甘之如饴。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人生改变很大,回国后不久,邵教授和沈教授给了我一个特别的任务,去负责成立乳腺诊断部,我二话没说就接手了。现在看来,那是一个成为卓越的外科医生必要的修炼之一,犹如烛照明灯。”

两位导师当时让柳光宇负责的乳腺诊断部,是国内第一个乳腺定位活检诊断中心,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需要去完成。柳光宇孤身一人,带着一个护士,就把工作开展了起来,这算是他工作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那年,已不记清做了多少例乳腺活检诊断术,操作尽管都是小事,可能有些医生不屑一顾,但是,我得到的经验除了业务能力的提升,还有管理能力和流程设计的能力,这都是开创性的事物,错过了,这一路的风景就不见了。”

沈镇宙教授选中他负责乳腺诊断部时,对他说了一句。“在乳腺外科,手术机会何愁没有,不要先急于上手术台,有些事看起来慢,实际上影响着后来的速度。”柳光宇心领神会,这段时间的历练,使得他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上,有了一双火眼金睛。

柳光宇的刀法同样有鲜明的特点。他沿袭了沈镇宙教授的风格,手法干净利落。也有了自己对于一台“完美手术”的思考。“快和慢都是相对的,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频率,过犹不及。有些手术,比如乳房切除后的重塑整形,根本快不起来,医生需要时间去打磨。”

柳光宇的病人实在太多,他无法再兼顾大型的整形手术,而更愿意把时间省下来,与病人沟通,或者,做一些临床直接相关的研究工作。“尤其在沟通上,需要付出极大的心力,乳腺外科的沟通很难,但是非常值得。”

2
关注病人的心理

“做医生多年,乳腺外科带来最大的成长是,学会读心。除了给病人看病,还要走近病人的心理。尤其是乳腺外科的病人,有社会心理学的种种诉求,体察内心的真实意图,是治疗最为关键的一环,有效的沟通,不亚于一台高水准的手术。”柳光宇表示。

他坦言,作为一个乳腺外科的医生,需要解决的除了躯体的具体症状,还有病人的真实想法——乳房关乎一个女性的健康,也关系着她的婚姻家庭甚至是尊严。每一个手术,保下乳房还是切掉乳房,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所谓博弈,都要持续很久。一个优秀的乳腺外科医生,首先要学会剖析病人的思想,病人字里行间,言语闪烁中的小心思。

“有的病人坚决要求切除乳房,而有的病人坚决要求保乳——这两种病人是极端的,人数并不多。那么,如果坚决要求保乳的病人,在临床分析下来不得不切除乳房的时候,必须要和病人讨论乳房重建手术;而坚决要求切除的病人,很多时候体现出极度的焦虑,她们对哪怕1%的复发都看得很重。如果对方意志坚决,最终还是会根据病人的意愿进行手术。”

但是,病人分布呈梭形。在其中占最大数目的,是那犹豫不决的病人。

有些措辞他十分熟悉,比如“我听医生您的”,“如果切除后不会复发”,病人们总能找出似是而非的选择,把皮球踢还给他。

“看似医生的选择权很大,其实是一种考验。说‘听医生的’,并不是一种绝对的依从,从她内心来说是想保乳的,可是考虑到复发的机率。反复念叨‘切除后不会复发’的,以我判断,大多数是委婉的透露出想保乳的意愿,只是她们不能这么说,担心医生顺着意愿走,而不去选择一个最好的判断——其实,我们的判断根本不会根据病人的意愿有所改变,我们是根据专业水准、病理的情况、多年经验,最终决定手术方案的,不管病人决定如何——我觉得不行,又如何会让病人去冒这个险呢?”

柳光宇理解,大多数病人都有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话里话外的弦外之音,是试探医生的想法,传达自己的意愿,但是这种模棱两可在有些医生眼里,就觉得病人不想保乳,因为病人从未提过“保乳”一词,然而,有勇气说出“我想保乳”的病人的确不多,这是病人的诉求与表达上的矛盾。

对此,柳光宇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对于有可能保乳的病人,先会下一个切除的决定,接着便可以观察到病人的情绪,有人就开始坐在床边郁郁寡欢,临到手术前几分钟再问她一遍,病人就受不了,把最后的情绪一股脑告诉了他。“所以,手术不要过急,要给病人一点思考时间,把今后失去乳房的生活,想象清楚再做决定。”对于保乳,过去强调的是家庭幸福,柳光宇认为这是次要的,而女性的自信和自尊,如今占据了上风。“大部分患者会认为自己不完整了,自信心受到打击,会更敏感,更想知道别人是怎么看她的。”

曾有一个病人,向柳光宇倾诉术后的种种不如意,那个病人装了义乳,时时担心假体移位,出门应酬或者办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心生紧张,到厕所里调整半天,这成了她生活和心理上的巨大负担。“乳房切除之后,有些病人的心理阴影会一辈子存在,从这个角度看,今后保乳手术的趋势不可小觑。”

也是从这个角度,柳光宇对人文医学有他的独特理解。

“过去所说的医德高尚,是不收病人红包、对病人态度好等,其实,医学的人文关怀是在传统的医德层面上探究患者内心的更高境界——当病人对医生还没有建立一种信赖度的时候,凡事都是一种自我保护,会有猜测和疑虑,说不出真话,如果通过医者的沟通,病人担心的东西化解了,说出了自己真实的需求,那就达到了完美的沟通。事实上,人海茫茫,病人千里迢迢,排除万难坐在诊室里我的对面,这是个缘分,可医患一面之交,马上就要迅速建立起信任,多么不容易,这就考验医生的沟通艺术了。”

沟通的背后是责任,柳光宇清晰地认识到责任的重量,以及责任背后的人命关天,他必须用沟通化解一切险情,拦住一切即将发生的风险。

就在不久前,有一位60岁的住院病人,穿刺只报了癌前期病变,遭到了病人女儿的强烈质疑,强烈要求出院。“其实,我高度怀疑是乳腺癌。如果真的是癌症,不过就是早期,通过手术可以完全治愈。我不能放走她,不能放弃一个本该握住的生命。”

柳光宇亲自出马,劝下了家属,同样,他需要承担风险——万一手术后病理切片结果真是良性病变,他可能拿到的就是一张医疗投诉单了。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的怀疑前,他只能利用自己的名声和威望,说服病人。“我对病人和家属说,穿刺的病理证据是我们的金标准,但也只是影像下的证据。”最终,手术后的结果是一个原位癌,病理切片拿到家属手上时,家属才彻底信服。

“病人内心肯定是翻腾的,从焦虑到侥幸,从失望再到庆幸,坐过山车一样,这些我就不考虑了,我舒一口气的是,我为她心安了,感谢真的不重要。要是病人什么都没做就这么出院了,那才是后患无穷。”柳光宇淡淡一笑,惬意而满足。 

     

口述实录

唐晔:柳教授,说说您的外科医生体会?有人说,做手术的外科医生年纪越大,胆子就越小?
柳光宇:谢谢。其实,随着年纪上来,胆子还是比年轻的时候要大的多。至少对于某些并发症的处理,肯定是年纪越大,经验越多,胆子越大。但是,某些个别情况下,我们会相对保守。比如,这个病人你费了很多心思,但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其他的方案,比如,是否可以请放疗科进行治疗,从病人获益角度上来说,如果手术并没有给病人带来好处,相反还带来更大的创伤和并发症,那就一定要保守,这不是面子问题。
其实,每一位外科医生都有个人的特质,但有些医生推崇个人英雄主义炫技,我非常不认同,我更倾向于,一切以病人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如果手术我不合适做,或者某个医生、某种治疗方案目前更合适,我一定会千方百计说服病人,在病人生死面前,医生一点点荣辱不重要。
唐晔:20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柳光宇:是大多数病人对我的认可吧。这么多年来,其实有时候也感到很无奈,挺无助的。确实,有很多病人经过了手术好好的活着,但也送走了不少——估计有30%最终还是挥泪送别,觉得有时候单纯手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所以要做科研,希望能找到可以转化成临床的手段,让那一部分患者也可以躲过死神的镰刀。
唐晔:您手术台上的风格是怎样的?
柳光宇:应该是比较温和的,不属于苛严的类型。我的实习医生如果反反复复做不好,我也不会动怒,医生都有这样的成长经历,手术医生大发雷霆的话,会严重挫伤别人的自信,我会告诉他们多看手术,多练习就行了。当然遇到原则性的问题,态度不端正,工作不专心,这种情况下我会生气,甚至直接训斥。
唐晔:您现在最在意的是什么?
柳光宇:过去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会经常上网看别人对我的评价。但现在悟出,我不可能满足所有人,也不可能挽救所有人,问心无愧就行。我现在更关注内心,有些事情不一定被认可,但已经没什么不甘心之类的小矫情在心里了。可能也是到了年纪,成就感和幸福感都比之前强多了。手术能给我带来的愉悦和快乐已不再常见,可是相反,如果我能够把一个病人说服了,把她从固定思维中拉回来,走上一条病人收益最大的正确的治疗之路,对此倒是觉得很开心,乐此不疲,我觉得,这是医学的本质与救赎。
唐晔:您放松的时候,会做些什么呢?
柳光宇:喜欢读历史书。我最爱读的是唐宋鼎盛时期那段历史。我从中想得到的答案是,怎么把一个盛世维持住,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日月星辰,千古更迭,自有颠扑不破的玄机。而这段历史时期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比如唐诗和宋词,我爱李白和苏轼多过同时代其他伟大的诗人词人,人到中年,总是喜欢永恒的、美好的、浪漫的、豪迈的情怀更多一点。

采访 | 唐晔

编辑 | 宣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柳光宇,医学,本质,乳腺外科,病人,医生,保乳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